提案故事|释放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效能

日期:2025-01-12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字号: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检察为民办实事的生动实践,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工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市检察院在办理市政协委员提案过程中,也深切感受到政协委员对民生关切的使命担当、对首都检察工作的关心热爱。
  2023年,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收到了《关于践行检察领域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完善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的提案》。作为主办单位,北京市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安排专人负责具体办理。在提案办理过程中,我们多次与委员进行沟通,报告工作进展情况,并在与委员的沟通交流中,持续找准工作的着力点。
北京市政协组织召开“关于践行检察领域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化完善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的提案”办理协商座谈会
  提案中,提到了要进一步扩大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的适用范围。为了进一步拓展应用范围,检察机关落实“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要求,聚焦社会治理“空白领域”和行业管理突出问题,持续深挖民生检察数据“富矿”资源,靶向执法司法高频投诉问题开展专项法律监督,做优接诉即办、系统治理,做好未诉先办、溯源治理。
  “希望能有更多像我一样受到侵害的未成年人及时得到检察院的帮助”。这是2023年8月,朝阳区检察院办理的一起民事支持起诉案件,被支持起诉的未成年人向检察官表示感谢时说的话。在这个案件中,检察官通过“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检察融合履职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发现类似“我被人打伤了该怎么办”“父母离异后,父亲不支付抚养费该怎么办”等咨询比较多,经过与该院刑事案件数据库进行“碰撞”,进一步发现存在刑事案件中被侵害未成年人未得到民事赔偿,也未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情形。朝阳区检察院依托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机制,将北京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中专门设立的“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数据作为获取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线索的重要来源,充分关注校园内外风险,通过支持起诉、法治宣讲、专项监督等工作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这一事例,体现出北京市检察机关依法履行刑事检察职能,积极发挥民事检察优势,开展行政检察专项监督,强化检察机关公共利益代表职能,积极推动检察为民办实事“再向前”。
  提案中,建议提升科技赋能水平,更高水平释放检察生产力。北京市检察机关在提案办理过程中,关注重点民生领域涉法涉诉问题数据信息,着力实施数字检察战略,依托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叠加倍增数据关联赋能效应,促进社会治理规则体系更趋完备。
  2023年2月,西城区检察院办理了一起寻衅滋事案件,犯罪嫌疑人称因为小区内车辆乱停乱放,自己一时气愤才实施了毁坏他人财物的犯罪行为。检察官实地察访,发现涉案小区确实存在消防通道被车辆长期占用的情况。通过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检察官从12345市民服务热线中筛查出数百条乱停车占用消防通道的投诉内容。经调查核实,检察官发现7个街道的部分小区存在消防车救援通道被私家车堵塞的消防安全隐患,随即召开专项监督案件通报会,推动相关职能部门及7个街道通过新增路侧停车位、优化空间标线内生车位、协调资源共享车位、调整路线改善交通、合理设计规划消防通道等措施落实整改,效果显著。
  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不仅成为拓展民生检察需求和法律监督线索来源的重要渠道,还以为民办实事和积极融入首都社会治理的格局获得上级肯定和群众欢迎。以此次提案办理为契机,北京市检察机关将持续深化首都检察版“接诉即办”实践,深化“个案办理—类案监督—溯源治理”检察履职方式创新,助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努力让人民群众幸福感更可持续、获得感成色更足。
   作者/北京市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