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2023|持续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

日期:2024-01-09    来源:北京观察

字号:        

  积极探索制度型开放实施路径,持续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是北京市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更好服务国家开放发展大局的重要实践。
  市政协连续多年聚焦“两区”建设开展协商,注重在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以高水平协商议政成果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是未来一段时期‘两区’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魏小东主席要求,政协各参加单位要聚焦这一问题,组织委员建言献策,为深化“两区”制度型开放水平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专委会要围绕重点协商议题加强调研,做好专题协商会筹备工作,不断提高协商议政质量和水平。
  根据《北京市政协2023年协商工作计划》和《政协北京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工作要点》安排,2023年3月至6月,市政协经济委员会牵头成立调研组,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民革市委、民盟市委、民建市委、民进市委、农工党市委、九三学社市委、西城区政协、朝阳区政协、海淀区政协、顺义区政协以及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等单位参加专题调研。在集中听取市商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金融监管局、市知识产权局等部门情况通报的基础上,调研组赴西城、朝阳、海淀、顺义等区进行实地考察,并与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银保监会北京监管局、北京海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等单位进行专题座谈,共组织各类通报、考察、座谈等调研活动12次,参与调研的委员及民主党派成员达400余人次。
  6月14日,市政协召开专题协商会,就“积极探索制度型开放实施路径,持续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进行专题协商。会上,9位市政协委员、党派成员和专家聚焦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扩大金融服务领域开放、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等四个方面,以探索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实施路径为重点,就推动“两区”重点领域制度创新开展协商议政,为北京持续高标准推进“两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调研组建议:在投资贸易便利化方面,要进一步放宽电信、医药、文化贸易等领域的准入准营;提升数字服务贸易开放水平,推动数字服务“当地存在”和“跨境交付”开放相脱钩,探索建设离岸数据中心和数据跨境流“沙盒监管”试点;加强海关通关与监管流程创新。在金融领域开放方面,推动北交所国际化发展,探索与国际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提高资金跨境流动的便利化水平,降低资金跨境流动成本;加快绿色金融体制机制创新,探索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积极参与全球绿色金融治理。关于知识产权运用保护,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创新,率先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的知识产权标准体系;增强知识产权国际化服务能力,打造知识产权跨境交易市场枢纽和国际知识产权服务要素集聚示范区;探索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健全知识产权融资风险分担机制。关于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要加快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营商环境制度体系;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常态化;提高国际化服务水平。(市政协经济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