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切入,简要谈一谈人民政协的中国特色、政治优势和政治价值。
一、从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来看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中国历史传统中固有的,包括传统的精神、理念、体制、方式等等;一是指扎根于中国大地,以我为主、独立自主地孕育发展起来的。政协章程规定,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这一定位从人民政协孕育发展的历史过程考察,可以看到它经历了三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一是从代行人民代表大会职权(最高权力机关)转变为革命统一战线组织;二是从革命的、爱国的统一战线组织扩大提升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三是在上述二者基础上,最后明晰地定义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专门协商机构。由此,人民政协的其他定位,如具有宪法地位的国家法定体制的规范性、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的广泛性(主要是决策和管理参与的广泛性、民意的广泛性和利益代表的广泛性)、作为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重要形式的民主性,就都是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不同面向、不同层次的具体体现。这些特征是人民政协在自身孕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蕴含着中国式的政治理想和独特智慧,因此说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是完全符合实际的。
二、从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而建构的机制程序来看其“显著的政治优势”
为与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定位相适应,人民政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与国家治理直接相关的机制建构,也就是协商议政的机制建构,主要有四套机制:第一,全体会议和常委会会议协商议政机制;第二,提案协商议政机制;第三,双周协商座谈会和专题协商会协商议政机制;第四,专题调研考察协商议政机制。这四套机制互相联系沟通,组成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的机制程序系统。从环节看,每套机制都包含五个主要环节,即议题的提出、围绕议题的准备(如调研、收集信息等)、提出意见建议、意见建议的整理并报送有关决策部门、决策部门的反馈。这是一个环节基本完整、程序比较合理的协商民主机制系统。从内容看,涵盖了形式多样、规模多样、议题广泛的各种协商活动,有利于吸纳广泛的协商参与和规范有序的协商参与,极大提高了协商议政的参与程度和制度化程度。从效果看,有关决策和实施部门对人民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做出回应,有利于促进民意政见吸纳进入国家和地方的重大决策和行政工作当中,对于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有着重要作用。这些都体现了、落实了人民政协是国家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和专门协商机构的基本定位,人民政协的显著政治优势从这个层面就看得更清楚了。
三、从人民政协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基本面向看其“独特的政治价值”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以它的一套机制程序,在国家治理中发挥作用的基本面向就是“协商意见的输出”,也就是协商成果、参政议政成果、调研成果、民主监督意见等的提出。政协章程明确规定,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并对具体内容的各方面做了详细列举。从治理理论来看,此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各项任务和内容,可以看做是国家治理的三个层面,就是国家的宏观层面(国家的大政方针、法律法规)、中观层面(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和微观层面(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一般指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社区基层事务,比如室外电梯安装问题)。同时,这三个层面的治理问题是通过其协商机制和程序来运作处理的,协商成果通过提出意见和建议来输出,可以叫做“协商意见的输出”。这种输出既是“柔性”的,但又有上到国家根本大法、下到机制程序的保障,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刚性”的。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看,这一“协商意见的输出”对于强化政治的合法性和决策的民主性、合理性、有效性,都具有独特的十分重要的政治价值。(作者系民革中央宣传部原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