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媒体关注
时间:2021-01-23 来源:千龙网
原标题:北京市政协委员刘可钦:限制不良网游,强化、细化监管力度
近年来,网络游戏在未成年人群体中的使用人数逐年递增,其中不良网络游戏及其周边文化产品已经渗透到校园及周边,这种情况十分不利于未成年人的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如何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不良网游呢?1月22日,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第三小学校长刘可钦带来关于限制未成年人使用不良网游的提案,建议加强市场和行业的监管力度,从整个链条上细化、细化监管举措。
刘可钦从几个方面向记者分析了未成年人容易沉溺于不良网游的原因。
年龄分级缺乏。有些游戏标注的年龄分级是12+,且明确说明有“偶尔/轻微的卡通货幻想暴力、现实暴力、惊悚/恐怖题材、医药/医疗信息”,其配套的游戏卡片包装上则标注适用年龄为3-14岁,这样的内容和分级体系不适合未成年人。
防沉迷措施不力。诸如实名认证、限制时间、限制消费等方面,部分游戏公司在对小学生的限制程度上并不到位,另外还存在诸多如冒用、盗用家长账户等漏洞。
诱导性宣传。刘可钦以游戏《第五人格》为例,在搜索引擎、B站、微博、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搜索出来的大量内容都是关于“小学生玩家”的,直播视频的up主也大多是小学生。该游戏的玩家也公开多次反映,这款游戏“小学生遍布”“这游戏不是一般的低龄化,很多主播都是未成年。”网站宣传导向上都是吸引、引导的话题,而不是限制、批评和否定。
监管链条疏漏。目前各家企业的限制标准并不一致,政府对游戏沉迷性的监管还不到位。
为此,刘可钦建议加强市场和行业的监管力度,从整个链条上细化、强化监管举措。
统一监管大数据。把大数据监管统一到政府审核授权权威机构,并研讨开发更为有效的技术手段,建立更为有效的防沉迷监管体系。
通过一站式管理,从根源约束。把对网络游戏有监管责任的上下游机构成立联动的或专门的监管机构,由政府推动建立“一站式”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管理平台,从根源上对网络游戏市场和相关企业进行整顿和约束,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行为进行统一管理,在行政管理上的强力干预。
建立审核机制和举报惩戒措施。针对网络游戏的内容、形式、宣传、推广渠道、用户分级等多种层面,把相对应的要求和规范做得更精细,更具有可执行性。建立企业诚信积分机制和一票否决黑名单。
杜绝企业不良文化输出。对市场文化输出层面,除了加强对于游戏本身内容上进行限制和引导,还需要定期对相关线上、线下的市场活动、产品周边、商业交易行为等进行检查、监督和引导,对无序、不正确、不合规的企业文化输出加强监管,并且杜绝此类不良产品出现在学生可购买的场域之中。(蔡健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