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 > 媒体关注
时间:2021-01-22 来源:北京晚报
原标题:白景峰委员 书法匾额将为历史文化街区点睛
用楷隶行书写历史文化街区匾额,用欧柳颜赵承载老城文脉……正在召开的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上,来自文化艺术界别的政协委员、中国书协理事白景峰带来了一份提案:建议在北京历史文化街区、地铁站推广书法匾额。
“所谓书法匾额,就是书法家用行书、楷书、隶书等字体撰写老街道、老字号等名称的匾额。”白景峰解释,之所以提出这个建议,原因就是生活中用电脑美术字制作、书写的匾额太多了,几乎随处可见。
“这些匾额字体清晰、明了,单一指示功能完全够用,可是在历史文化街区中就显得缺那么点味儿。”白景峰说。
北京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点位众多。“我认为这些匾额和街区是一体的,是北京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如果都是电脑美术字来书写,游人无法体会其中韵味,整个街区的风貌就会割裂。”白景峰认为,近年来,随着首都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推进,一个个历史文化街区精彩亮相,而这些匾额,应该是街区画龙点睛之处。
点睛之笔如何落下?避免千篇一律是基础和前提。哪怕是一个简单的汉字,同一个人每次书写出来的感觉也不尽相同。白景峰的建议就着眼于这难得的不可替代性。
作为一名书法工作者,白景峰建议成立首都书法匾额专家委员会。“可以挑选40岁以上的书法家,对北京历史文化较为熟悉的。”专家委员会应秉承优中选优的原则,人数控制在十人左右。专家委员会经过大量实地调研后,形成评估报告,然后再邀请书法家动笔。
谈及调研方向,白景峰认为可以先从东城、西城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街区走起。为何书法匾额中不建议使用篆书和草书?白景峰解释,主要是怕大家认不清,造成歧义。
北京的历史文化街区多达三十多个片区,各类匾额总和数以万计,仅靠当代书法家能否保质保量?对此,白景峰建议,还可以采用集古代书法大家字体来解决。“各种书法软件,早已收集了这些名家的字,用起来十分方便。只要经过精心挑选和编排,就可以让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米芾等历代书法大家的字出现在前门大栅栏的匾额上。”
白景峰认为,不仅仅是历史文化街区,北京地铁站牌的书写也应该有特色。“北京地铁站是客流量最大的公共场所,也是最大的公共文化窗口。北京地铁站名多数与北京老城门、老街道、老城区有关,承载着北京厚重的历史文化,这些站名如用书法匾额形式,将更符合站名的文化身份。” (张骜 阎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