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热点新闻
来源:北京日报
迎着新一年的曙光,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今天开幕。站在新的起点上,回首过去五年,十一届市政协留下了一串串闪亮的足印。
这是成果丰硕的五年。市政协共形成常委会建议案22项、主席会议建议案12项,提出提案6652件,许多意见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采纳。
这是创新发展的五年。从履职方式到理论研究,从提案管理模式到政协平台机制,市政协整合资源、协同创新,为今后工作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大调研
北京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100立方米,属严重缺乏。水资源节约利用为首都各界关注。在2011年1月中旬召开的市两会上,各界代表和委员就水资源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市政协委员,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工程师张彤至今仍清晰记得两年前政协全会上的情景,委员分组讨论时,除了几个工作报告,说得最多的就是缺水、节约用水。“当年市政协综合调研题目就是围绕‘转方式’提建议,其中把切实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作为了一项单独的子课题。”
之后的半年里,张彤作为调研组成员全程参与。让她印象深刻的是调研组成员不再局限于水利专家,从城市管理到机械工程等多个方面的专家都汇聚在一起,群策群力。从取水源头到污水处理,从奥运场馆到小区街道,凡是有水的地方都留下了政协委员们的身影。
最终,首都水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调研报告和其他11项调研报告,一同提交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首都北京要“量水发展”更是写入了市十一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量水发展”理念的提出只是本届市政协综合大调研的一个缩影,这种创新的履职方式始于2008年。为确保“平安奥运”,市政协以各专委会为依托,提出的“要做好奥运备用安全食品、替代食品的遴选和储备”、“在奥运前开展全市性的地下管线安全随机检查”等睿智之言,陆续被相关部门采纳。
2009年初,市政协提出继续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等19个方面的意见建议,为化解金融危机对北京经济的影响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0年,市政协提出了“实施小轿车总量调控,严格实施按车位证上牌管理的办法”等90条具体建议,有的被直接吸收到“十二五”规划草案中,有的陆续被采纳到党政决策中。特别是将东城、西城、崇文、宣武四个城区合并的建议对城市行政区划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012年,市政协形成《关于深入推进首都城乡一体化发展若干问题的建议》及9份专题调研报告,报送市委市政府研究参考。
过去的政协调研采取的是专委会牵头组织委员考察写报告的方式,从本届政协开始,市政协结合全市中心工作,每年确定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课题,发挥整体优势开展联合调研和协商议政。市政协秘书长闫仲秋说:“这种集聚整体优势的‘大手笔’调研方式,既增强了政协各专委会和机关各部门的组织服务能力,也提升了政协履职的整体质量,开辟了一条提高建言水平的有效途径。”
新的履职方式以其较大的规模、显著的优势和良好的成效,受到社会各界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2011年6月,《人民日报》内参以《北京市政协整合资源大规模开展深入调研》为题,对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协商议政活动进行了反映。贾庆林同志对这篇内参作出重要批示。2011年7月,全国政协办公厅就此专门到市政协进行调研,并以《政协通报》的形式将北京市政协开展联合调研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进行推广。
拓平台
2012年1月14日上午,市政协首次举办两场联组讨论会,主题分别是首都教育发展战略创新与对策和中小企业发展与创新。第一次跨组、跨界别讨论,委员们心情澎湃,抢着发表意见。由于发言太积极,主持人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委员先报号,再发言。
“我想谈谈小升初的发展问题。”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毅委员是第一个抢到话筒的幸运儿。
“今天这么多教育界的专家在这儿,我也说说我的建议。”科技界委员、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迎建也按捺不住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小升初问题、教育投入比例、盲目读博士、学校大兴土木……围绕首都教育发展问题的方方面面,委员们一个接一个发言,中间丝毫没有间断。
对于这种形式和内容都创新的联组会,市政协副秘书长宗朋表示,联组会的优势在于委员可以跨组别、跨界别沟通交流,了解不同界别的委员所代表的不同群体的诉求。“这种形式有利于凝聚各界委员的智慧,也能让主管领导在一个单位时间内获取更多的不同角度的信息。”
政协委员是政协组织的最大资源。为了盘活这一资源,充分发挥委员优势,市政协想方设法为委员履职创造有利条件,最大限度发挥各界委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除了联组讨论会之外,市政协五年先后举办8期新任委员培训班,培训433位新任委员,使新委员尽快进入角色;每年举办一期委员暑期读书班;创新议政会形式,先进行情况通报会,然后再召开议政会,使议政更加深入;着力打造“政协报告厅”品牌,邀请高层权威人士和知名专家学者为委员们作了36场专题报告。
量化打分
北京华伦律师事务所主任刘子华已经连续担任了两届市政协委员,在10年的履职过程中,他提交的提案数量逐年下降,从最初的每年五件到现在一年两件。在老刘看来,数量少不代表花的时间少。“有时一个提案就够忙乎几个月的,提案应该重质不重量,避免就事论事。”2010年9月,老刘关于商品房维修基金的提案,获得市政协首届“十大最具影响力提案”奖。
这种委员提案逐年减少的现象并不在少数,不少干了一届以上的委员都有类似的感受。但是,对于提案质量以及办理情况究竟该如何评价,笼统的用“好”或“不好”并不能准确地进行衡量评判。对此,市政协一直在进行摸索改进,寻求突破。
2009年,市政协首次提出党派、团体、专委会不仅要努力提高本组织提案的质量,还要担负起提高本组织内委员提案质量的责任。为此,提案委在过去的提案质量分析表上增设了参考性、针对性内容,并设立了提案办理情况分析表。
2011年,提案委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创新力度,设立提案质量评价指标,用分数取代了打钩,对提案质量进行了量化评价。当提案提交到市政协提案委后,根据提案类别再分发给各专委会,由专委会组织委员进行评判,一般是由3名委员进行评判打分,取平均分。
同时,为了方便委员掌握提案办理情况,从2011年开始,市政协提案委改进了提案办理情况的委员意见征询表,运用量化管理模式细化了提案办理质量的信息反馈,用具体分数代替模糊的打钩,让提案办理的各个方面有了明确的评判。每位委员对自己的提案办理情况进行分数评估后,再经过统计汇总通报给市政府相关部门和各委办局,增强了承办单位对提案的重视程度,促进了提案办理质量的提高。
刘子华认为,通过量化管理将提案从公共性、知情度、参考性、规范性四个方面分别评判打分,能够避免对提案评价过于笼统,“过去对于提案评价因为缺乏评判标准,显得过于笼统,一件提案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说不清楚。拆开分别评判就能够清楚地显示优劣,方便比照。”刘子华说,有了分数就会有高低,委员之间也会有对比,这样会激励委员们提出更有质量的提案。另外,通过对办理情况和承办单位进行打分,还能够提高承办单位对提案的重视程度,加快提案的落实。
惠民生
2011年2月10日,几乎“迟到”了一冬的雪花飘落京城,创下了60年来北京初雪最晚的纪录。这场瑞雪给整个冬日没有看到雪花的首都市民送来了欢笑和喜悦,但也让首都的菜价集体“飘红”。
“身边的同事、邻居都说贵,超市里连最便宜的大白菜价都翻番了,还有不少菜因为下雪断货了。”市政协委员、民建北京市委常务副主委任学良回忆。
为了破解买菜难、买菜贵的难题,市政协经济委员会联合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等民主党派市委及市工商联,就“菜篮子”工程对北京市农产品产销体系进行专门调研。
调研组在北京的各大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小区超市转了一圈发现,菜价也往往是三级跳,每过一道手,菜价就得涨20%以上。“同样的菜城里城外价格差距很大,症结有很多,比如农贸批发市场分布不均、蔬菜自给率低、交通运营成本过高等,各种原因助推菜价飞涨。”任学良说。
抓好“菜篮子”,既要建好菜园子,又要管好菜摊子,拓宽买菜的方式,让老百姓更方便地买到更便宜的菜。2012年3月下旬,市政协经过10个月的专题调研,形成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菜篮子”工程建设若干问题的建议案》,从生产、流通、安全、保障等13个方面提出建议供市政府参考。其中,居民社区按照配比建设或补建菜市场,增加规范化社区菜市场数量等多条建议已经进入政府立法程序,即将正式实施。
五年来,市政协高度关注民生领域,在提倡社保卡、促进养老机构建设、完善学前教育、倡导绿色出行、破解PM2.5污染难题等方面,委员们奔走疾呼、不遗余力,用一份份充满智慧的建议推动首都社会不断进步。
进课堂
每位参加市委党校培训的党政干部,在新学期开课前都要填写一份选课调查表,以便党校根据学员的选择进行课程设置。多年来,这个表格里的“热门”专业都是首都经济发展类,理论类课程偏冷。2012年秋季新学期的党校局级干部培训选课调查表上增添了一门必修课:人民政协理论。对于这门全新的课程,一些新学员都在心里打上了一个问号,会不会又是一门枯燥的纯理论课?
2012年9月25日,面对200余名新学员,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秘书长原冬平的一堂课让大家印象颇深。他结合自身工作经验,用生动的事例、风趣的语言告诉大家“政协是什么、政协做什么、政协怎么做”,一个个鲜活的故事使原本枯燥的理论课堂变得活跃起来。
其实,早在2007年,中共北京市委就把政协理论研究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作出了前瞻性的谋划和部署。本届市政协一直把政协理论进课堂作为战略目标来抓。
为了让理论与实践联系更加紧密,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每年选择一两个政协工作中遇到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为研究方向,避免了过去“广而全”的论文征集模式。五年来共形成了800余篇理论文章,主要从政协性质、委员履职、民主监督等方面对政协工作进行深入思考,把握了新时期政协工作的特点和规律。2008年研究会还专门出版了一本《人民政协概论》,为政协理论走进课堂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010年9月,北京市委第三次政协工作会强调:“要把人民政协理论纳入到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培训计划,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计划。”2012年,市主要领导作出明确批示,人民政协理论终于走进了党校的课堂。
今后,市委党校每学期都将设置一至两场政协理论报告会,帮助所有参加培训的局处级干部学习和掌握人民政协理论,为将来做好工作打下理论基础。
十一届市政协与市委统战部联合召开九次议政会
2008年6月 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机制,建立首都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新格局
2008年11月 推进廉租房建设和老城区危旧房修缮改造,改善困难群体的居住条件
2009年6月 推进本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009年6月 扩内需,保增长,促进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措施实施情况
2010年5月 本市生态环境建设(重点是二道“绿隔”建设)问题
2010年11月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情况
2011年5月 推进我市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情况
2011年11月 认真落实食品安全行动纲要,构建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工作
2012年10月 促进我市电子商务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
2013-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