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热点新闻

“我作为一个新委员,附议大家的意见”

来源:北青网

  市政协第十二届一次会议昨天进行第二次小组讨论,市政府各委办局负责人来到各组听取委员声音。作为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的吉林,以一位新委员的身份,以及多年来对北京市工作的了解,就委员提出的关于教育、医疗等方面的问题,发表看法。

  互动一

  护士待遇低流动大怎么办

  张培彤委员:护理收费标准太低

  民盟和农工党界别的小组讨论中,多位来自医疗卫生行业的委员提出了对北京医疗问题的看法。政协委员、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张培彤反映,目前护士队伍流动性大,严重缺编等。他说,目前北京的医生护士比例为1:1,在有的医院护士的比例甚至更低。在编的护士少,工作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很多人不愿意从事护士工作,流失严重。

  张培彤说,在收入方面,护士收入还不如保姆、护工。另外,合同制的护士转正的机会很少,导致愿意留在队伍中的人也流失掉。

  吉林:正酝酿提高护理服务收费

  对此,担任北京医改领导小组组长的吉林认为,护士队伍目前确实存在任务重、待遇低、还得不到病患的尊重、人员流动大、岗位吸引力低等问题,但针对护士队伍的改革受制于两点。首先,医院作为事业单位的体制,有工资总额包干的控制。护士收入低,医生收入也不高,根据北京市卫生局的统计,市属医院医生收入11万元,把区县加上,市属医院医生收入更低,护士收入也因此受到影响。

  另外,全国各地、包括北京在内,都正在酝酿提高护理服务费用。但北京现实的难题是,外省市是“小步快走”,这些年来逐步提高。北京目前的收费水平制定于1999年,问题是累积了十几年,台阶太大,怕社会的承受有点压力,提高标准需要仔细拿捏。

  吉林说,建议卫生局把大家针对护士队伍建设的意见认真研究,“我赞成大家的意见,如果有提案、建议,我作为一个新委员,附议大家的意见。”

  互动二

  养老资源不足怎么办

  陈晓明委员:老人想进护理院要排队好几年

  市政协委员、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通过个人经历,提出了对北京养老护理事业的担忧。他86岁的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最近十年他都在为父亲的病症奔波,需要经常回家乡探望。“前两年我希望把父亲接到北京,后来发现根本不可能,需要排很多年的队。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北京应着手这方面的建设,而且任重道远。”陈晓明说。

  吉林:土地政策有所突破是“肯节儿”

  对于陈晓明委员反映的问题,吉林说,发展养老事业的关键问题是,在土地政策上需要有所突破,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观念要有所突破。

  吉林说,现在的土地出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面向教育、医疗事业的政府划拨,另外一种是招拍挂,谁出钱多谁拿走,而养老产业的定位还比较模糊。“划拨吧,养老产业又带点盈利性;参加市场上的招拍挂,又拿不到地。就是真拿到了,土地成本很高,做养老产业是微利企业,很难做下来。”

  他表示,国土部门正在研究针对养老产业出台特殊的用地政策和渠道,“这个问题不突破,养老的问题突破不了,这是很核心、肯节儿的问题,而且迫在眉睫。”

  来源:北青网

  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