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热点新闻
来源:北京晚报
康复医院占整个医疗机构的1%都不到;一级护理费9块钱,成本是214.52元,医院越雇护士越亏本;排队进康复医院得等16年,你能站着你还没资格排……昨天下午,在市政协小组讨论会上,市政协委员们热议康复护理话题,引得“新委员”吉林表示要“附议提案”。
“公立医院改革当中,康复护理环节薄弱,康复护理机构远远不够,康复医院占整个医疗机构的1%都不到,护理的机构基本上就是没有……”高彦彬说得有些急迫:“北京市是个老龄化社会,多病、残疾、需要照料,老龄化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很多需要康复,现在很多病人滞留在三甲医院,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医保资金的增加。”
“要建立一个康复护理体系,希望在城区里面功能定位不清、效率不是很好的二级医院转成康复护理医院。”高彦彬抛出的话题,让护理成了委员们接下来热议的话题。
“你说现在医院护士为什么那么缺?有时候和大夫的比例能达到1比1,甚至比大夫还少,护士工作量非常大。”
政协委员、广安门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张培彤延续了这个话题:“你说护士工资都不如保姆、护工多,北京市的护理费,低到什么程度?一级二级三级是9块、7块、5块,还有地方是5块3块1块的。可他们的服务是有技术含量的,还加了很多劳动量,包括洗脸、梳头、剪指甲、洗脚……”
“非常的低,我从外地找来护士,她们愿意做,可是编制没有,没有归属感,愿意当护士的人也留不住。”张培彤很揪心:“现在年轻人自我意识比较强,周围很多行业收入都比护士高,医院去哪儿找合格的护士们?国外也缺护士,但他们那儿工资比国内高,很多护士都跑到国外工作了。”
“我的老父亲今年已经86岁,有老年病,在家乡,最近10年,我就不断地往家跑,我的家在福建山区,交通非常困难,经常半夜才能赶到家,现在是我的妹妹在照顾父亲,我是一放假就赶回去帮把手。”市政协委员、北大中文系教授陈晓明要用他自己切身的体会说明着康复护理行业的紧缺。
“原来我想把父亲接到北京,到康复医院,非常难,说是在北京排队得等16年,而排队的条件是什么?是说你现在已经躺在床上了,你能站着就没资格排。”陈晓明声音有些高了起来:“中国进入老年人社会,都是独生子女,再过20年我们都变成老人,30年后我们都老态龙钟了,这个时候我们不开始抓这件事,到时候谁来照顾我们?”
“有收入好的家庭,说我们的老人需要24小时看护,养老院说了,要24小时你一年最低得交20万元,为什么这么贵啊?人家说了,现在雇一个护工最低工资是6000元,还只管8小时,一天就3个呀。过10年这个工钱得多贵,过20年护工工钱得多贵?如果我们在今天不下大力气、不花血本拿出办法来,将来怎么办?这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我赞成大家的意见,如果有提案,我作为一个新委员,附议大家的意见。”作为一名新委员,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主席团常务主席吉林说的这句话让整个会场充满了笑声。
提到医改,作为北京市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的吉林说他的感想就更多一些。吉林说,护士待遇低的问题受制于两点,一点是医院作为事业单位有一个工资总额控制,突破不了,再有一个是服务费很低。“北京市正在调,现实遇到的难题是其他省市是小步快走,是在一个不高的台阶上又蹦上了一个不高的台阶,现在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呢?累积了十几年,如果要调到位的话,这个台阶就太大了,怕社会承受起来有点压力,所以在研究。”
“是不是一排队要等十几年,具体时间我倒是不太清楚,不过确实需要很长时间。”对于康复护理资源短缺的问题,吉林说,北京的康复、护理确实比较缺乏,在医疗卫生资源的总体布局上,确实需要考虑。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对养老产业的积极性很高,政府部门接待了许多愿意投资做养老的机构。发展养老事业的关键问题是在土地政策上需要有所突破,特别是基层政府的观念要有所突破。
“现在土地是很值钱的,特别是北京的土地资源有限。土地作为商业用地,出让价值很高,而作为一般公益项目用地,可能就效益很低,甚至没有效益。基层政府要考虑这个问题,这方面观念要转变。”吉林说,现在的土地出让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面向教育、医疗事业的政府划拨,另外一种是招拍挂,而养老产业的定位还比较模糊。“划拨吧,养老产业又带点盈利性;参加市场上的招拍挂,又拿不到地。就是真拿到了,土地成本很高,做养老产业是微利企业,很难做下来。”
吉林透露,国土部门正在研究针对养老产业出台特殊的用地政策和渠道。“这个问题不突破,养老的问题突破不了,这是很核心、关键的问题,而且迫在眉睫。”
最后,吉林在离开会场前,再一次表示要“附议大家的提案”。
市卫生局副局长钟东波说,北京市有医生7.4万人,只有近8万名护士,而全世界通行的医护比例是1比3,日本达到1比11。其中原因之一是医院在政策上对护士有所制约,编制多数给医生,给护士的很少,一些医院有编制的护士在10%以内。
钟东波表示,护理服务的供给不足是政策问题,2011年卫生局进行的成本测算,一级护理的实际成本为214.52元,而现在的收费标准还是1999年制定的,9元钱,实际成本和收费差距越来越大,造成很多医院虽然非常需要但都不太愿意雇用护士。
“在护士减少的同时护工大量使用,现在北京的护工最低也要每天100元左右,而且有的一人同时可以管三个病人,一个护工一天能挣300块钱,一个月能挣八九千块。”钟东波说这是非常不正常的。
钟东波透露,去年,卫生部和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规范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北京市发改委和卫生局牵头,将利用这个机会,调整护理费用的收费标准。同时,北京前年作为卫生部看护护理改革试点,已委托社科院专家对政策进行研究。“但收费标准要提高到与成本持平难度太大,但可以逐步理顺,尽可能接近成本。”钟东波说,理顺之后对解决康复护理的诸多问题有帮助。
来源:北京晚报
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