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 建言献策

打通百子湾 “解救”四惠桥

来源:北京日报

   打车难,社会车辆不给急救车让道,绿色出行没有安全感,电动自行车上路横冲直撞,一个个交通治理的现实问题成为市政协委员和媒体记者的共同关注,在市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的委员报到大厅里,每个谈及“治堵”之道的委员都无一例外遭到了记者们的现场“围堵”。

  刘子华委员

  北京华伦律师事务所主任

  增设流动交通监督员

  本报近期报道了由于社会车辆拒绝让道而阻碍了急救车辆通行,造成急症患者死亡的悲剧事件。刘子华委员认为,此事暴露出在交通行为中动态违法违章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已经成为执法和管理难点。

  刘子华委员分析,对于一些处于动态过程中的影响交通秩序的违法、违章行为,固定的监控和图像、视频采集设备,有些力不从心。比如,对于社会车辆不给消防车、急救车等特种车辆让道、违章并线、占用紧急车道、行车途中乱扔垃圾等行为,固定监控设备或者无法采集,或者无法把违法、违章行为的全过程记录下来,不便于执法处罚。

  刘子华委员建议,交警部门应当首先在特种车辆上普遍安装行车记录仪,记录交通违法行为加以处罚;还可以抽取一定数量的出租车、私家车等社会车辆,免费安装行车记录仪,结合移动通信网络,定期从这些社会车辆的行车记录仪中远程提取监控录像,用于执法。这些社会车辆,即成为北京市的流动交通监督员。

  刘凝委员

  北京市易行律师事务所主任

  出租车应定位为公共交通

  刘凝说,近些年来人们不断抱怨打车难,可是管理部门却长期拿不出有效的措施,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出租车的定位不清晰,交通部门一直将出租汽车定位为介于城市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工具之间的准公共物品,主要满足社会公众特殊出行和具有一定消费能力群体的出行需求。

  刘凝认为,这种定位已经与现实社会的情形严重脱节,在北京市机动车限购、限行措施长期化的背景下,出租车已经成为市民必不可少的公共交通工具。据统计,北京市正常的小汽车出行率在40%左右,每周停驶一天就会有8%的出行人群需要出租车;另外由于近年来停车费和油价的不断上涨,出租车的出行成本大大低于自驾车,出租车出行已经不属于高端的出行方式。出租车紧缺的情况在远郊区县和城乡结合部尤其严重,在那些地方基本打不到正规的出租车。

  刘凝委员认为,定位的错误导致出租车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的形势下,处于完全缺位的状态,以致造成现在的困境。他希望管理部门认真调查研究,真正把出租车定位为公共交通,并切实做好出租车管理工作。

  林佑辉委员

  中国侨联副秘书长

  治理电动车要设计科学的车道

  要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出行难的问题,可以考虑设置一条自行车道。这是一条与机动车道、人行道不交叉的道路。林佑辉委员说,这种做法,是国际上现代化大都市解决城市交通的成功经验。

  林佑辉发现,在欧洲的一些大城市,比如阿姆斯特丹、汉堡、法兰克福,城市汽车拥有量很大,但都单独开辟了自行车道,设计得很科学,没有交叉。国际上也把这种带自行车专用道的城市称做后前卫城市。人们骑着自行车在汽车中穿行,没有人感到害怕。但目前来讲,在北京还做不到,开车的司机会感到不安全,走路的行人也觉得不安全。这是因为北京的路面上有机动车、自行车、摩托车,特别是还有电动车。所以北京解决出行的问题,既要在道路上下功夫,还要在车辆的管理上下功夫。

  “从世界上大城市的成功经验看,只要设计科学合理,这种专门的自行车道既不会与其他车道发生矛盾,也不会形成慢行车道。”林佑辉委员对记者说。

  季冬生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教授

  管理电动自行车 应出针对性司法解释

  市交管局数据显示,北京电动自行车数量不会少于250万辆,并以每年18万辆的速度在增加。市工商局资料显示,目前在北京市销售的近上千种电动自行车绝大部分属于“套牌车”,备案是“A”,销售是超标的“B”。

  2012年参加关于北京市电动自行车的调研,“等一个红灯,37辆电动自行车闯红灯。”季冬生建议,尽快出台有关电动自行车的销售及行驶的地方性法规,要设立科学的报废制度,杜绝质量低劣的电动自行车上路行驶,对于已流入社会的超标车辆,要求车主到销售部门或厂商对车辆进行整改,符合标准后才能上路行驶。

  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大对电动自行车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现有的交通法规出台针对电动自行车的司法解释,如超速行驶、违规载人载物、闯红灯等,要接受处罚,拒绝处罚的,交警可以扣留其车辆等,解决交通民警在处理违法行驶电动自行车时遇到的法律真空问题。

  唐俊杰委员

  北京二商集团西郊食品冷冻厂厂长

  打通百子湾

  “解救”四惠桥

  东四环四惠桥区域桥上、匝道、辅路的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唐俊杰说,这种状况正在向南蔓延至百子湾桥下、大郊亭桥下。

  百子湾地区出行道路单一、方向单一,向北、向东都是铁路,向南必须通过石门东路或石门村路两条3米宽胡同级小道才能挤向正在建设中的广渠路,向西则只能通过唯一的4米宽百子湾路再汇集于百子湾桥底下及四惠桥。当前该区域众多大型社区已经兴起,仅学校幼儿园就有近10所,也加剧了该地区的拥堵。

  唐俊杰建议,尽快启动一系列措施缓解四惠桥区域交通拥堵,打通百子湾地区的微循环,“解救”四惠桥的拥堵。首先要尽快启动百子湾地区向北的水南庄铁道路口“平改立”工程,分散百子湾桥底下及四惠桥地区的交通压力。另外,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广百东路公交车站的集约作用,将广百东路向南打通,只有200米就能连接上正在建设中的广渠路,将35路等公交车从大郊亭桥下总站引入广百东路的公交车站,加快广渠路延长线的建设,完善东四环外通惠河南侧道路的建设。

  来源: 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