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热点新闻
来源:北京日报
不符合首都核心功能定位的产业向外走,而具有首都优势的医疗教育资源也开始向城外疏解,以实现医疗教育资源的均衡布局。
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家门口
本市采取“控、疏、提、援”四大策略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外疏解,推动首都医疗资源均衡发展。
“控”,即严格执行在本市五环路内不予批准建立政府办综合性医疗机构,不予批准增加政府办医疗机构床位总量的要求。
“疏”,即引导中心城区三级医院通过举办分院、提升扩大分院服务能力和规模、压缩中心城区院区规模等步骤逐步实现中心城区优质医疗资源向新区和郊区等医疗资源薄弱地区转移疏解,比如积水潭医院的回龙观院区。
“提”,即核定新一批共3家区域医疗中心为三级医院,提升其服务能力,这三家医院是良乡医院、海淀医院和垂杨柳医院。
“援”,即组织城区82家二、三级医院与远郊区县150家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提升郊区县的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让医疗资源的配置与人口的分布更加匹配,将优质医疗资源送到市民家门口,同时此举也减轻中心城区的交通压力。
此外,北京市各医疗机构接诊患者中,河北省患者占到外地来京患者的近25%。因此,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使三地更加合理地配置医疗资源,不仅方便患者就医,而且有利于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目前北京有约50家医疗机构与河北省的60余家三级医院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未来北京将在河北省唐山、承德、保定、张家口这4个重点地区开展医疗合作。
新教育地图扩大优质教育范围
继2012年和2013年兴建45所城乡一体化学校后,去年,本市再建20所城乡一体化学校,这些学校侧重九年一贯制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市教委表示,这65所学校建成后,将成为本市正在打造的“北京新教育地图”的教育制高点和桥头堡,使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进一步扩大。
去年建设的城乡一体化学校依旧实行“一个法人、一体化管理”模式,其布局仍分布在北京的城乡发展新区、生态涵养区和功能拓展区。输出优质学校最多的是海淀区,共有6所,涉及清华附中、中关村三小、清华附小、北师大实验小学、首师大附中和101中学。除东城和西城外,其余区县都有城乡一体化学校的建设项目,其中,通州区最多,建设4所。
此外,本市还加大了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扩充和扩展,除建设城乡一体化学校外,还在城区局部和县城、山区分别推进学区化管理、深度联盟等具体项目,努力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区域覆盖。
来源:北京日报
2015-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