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全会专题 > 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 > 建言献策
来源:北京晨报
北京的交通拥堵问题由来已久,专家纷纷支招,政府部门也是新措频出,但放眼世界,也没有哪个国家完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这也依旧是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1月22日,多位政协委员表示,依靠目前的行政手段并非长久之计,利用经济杠杆,调节、提高用车成本才是良策。
复诊人: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 李晓松
关键词:提高用车成本
“交通拥堵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唯一或最好的解决办法恐怕没有,在资源紧张的情况下,相对可行的就是适当抑制需求。”1月22日,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李晓松说。
她分析,从重大节日期间路上私家车少、公交地铁人少可以看出,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在于人口过于集中和出行需求旺盛,近年北京市已采取的限行、摇号等措施已在控制新增机动车数量上取得一定效果,但对于现有561万余辆的巨大存量,提高用车成本或为缓解拥堵的可行方法。
李晓松强调,比起行政杠杆,经济杠杆效果更加明显。她以香港为例介绍,2003年到2013年,香港机动车总量从52万增至68万,10年增幅很小,很大程度要归功于经济杠杆,“首先从购车价格上,香港当地高出原产地10倍、20倍,其次每十年征收一次牌照税,日常的停车费和罚款也非常高,今年还要把违章停车罚款上调40%。”
“当然,我们还必须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她特别提到,出行量大是北京在交通方面的常态,而选择乘坐公交出行的人日益增多是新常态,为进一步倡导绿色出行,提升公交服务质量也是重要措施。李晓松介绍,2015年市交通委将继续在增加地铁里程和公交专用线路方面做出努力,还会加快信息化智能交通建设,例如通过手机移动终端及时告知公交运营和路网状况信息,为乘车人提供更多便利。
复诊人: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郑实
关键词:减少城区停车位
如何治理大城市拥堵,市政协委员郑实直言,即使国外大城市,也没有一个能完全解决拥堵问题。郑实说,摇号购车属于短期行政手段,也只能起到短期效应,实在没有招了,就用一下猛药,但下猛药是有副作用的,不能变成一个长期政策。
众所周知,限购政策下,一些没有迫切需求的人或家中已有机动车的人也都纷纷参与进来,中签后在6个月有效期内买一辆车占着号,变成一个长期资源,没有退出机制,“目前看来,这个稀缺资源比什么都宝贵,甚至有一种有了车牌就可以传给子孙万代的感觉。”
郑实说,缓解大城市拥堵,必须有一个大的指导思想。“我们的目标是沿着缓解的路去走,最终实现绿色出行、公共交通出行,但在实际操作中,除了轨道交通近几年发展较快外,其他问题如解决自行车出行和行人出行问题上,做得还不够,甚至有些方面还是与缓堵大方向是矛盾的。”
郑实所说的矛盾,是目前正在开辟的越来越多的城区停车场,“城中心的停车位,除了在大医院周边、地铁终点等可以适当增加外,其他区域不能再增加停车位,甚至应逐步减少,并制定相对较高的停车费,让车主感觉,用车是必须付出代价的,因为城市道路资源是公共资源,不是免费资源。而目前我们的现状是大多数道路变成了免费资源。用这种经济手段逐步减少用车需求。”当然,郑实也提到,与此同时,更加严格的执法必须同步跟上,让违法成本付出高昂代价。
郑实委员说,这个措施与城区征收拥堵费本质上是一样的,但具体操作层面更加容易。
复诊人:市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 苏号朋
关键词:优化城市规划
“征收拥堵费不是目的,而是通过经济杠杆疏导交通拥堵的一个手段。”市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院长苏号朋表示,本次他带来的关于进一步治理大气污染和交通拥堵的提案,核心在于采取综合措施,引导降低私家车用车频率。
苏号朋认为,从源头控制机动车数量增长,仍需继续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同时尽快促成鼓励措施落地,引导潜在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而在缓解严重交通拥堵方面,应充分发挥经济杠杆的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包括继续分区域提高市中心停车费、在三环以内征收拥堵费,以及根据机动车行驶里程收取排污费,“第二条和第三条都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高速公路上高清摄像头、ETC通道这种设施就可以借鉴。”
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取消限行政策。在他看来,不允许或限制机动车上路行驶造成巨大浪费,很多家庭因此购买第二辆甚至第三辆汽车,不仅多花钱,还多占道路、车位等资源,也给车主带来诸多不便,“我们应当考虑转换思路,从行政限制改为用经济手段解决问题。”苏号朋同时建议相关部门提高道路设计的科学水平、改善道路系统,“现在的环路、主干道已经比较完善,但次干道、支道层级还有资源可以挖掘利用,如果能修建起‘蜘蛛网’一样的路网,再辅以精细化管理,道路利用效率会大大提升。”
从城市规划角度,苏号朋也提出,未来调整城市规划时,须将就近就业、降低交通拥堵作为最优先考虑因素。以CBD、中关村科技园为例,相同产业过于密集、工作人员众多,正是拥堵主因。他认为,如果能在各区县合理地分散产业布局,将会为交通拥堵和大气污染的缓解起到积极作用。
■现状调查
天通苑入口晚高峰堵3小时
傍晚5点半,奥运村交通大队的屈佩旺警长准时来到安立路立水桥路口疏导交通,此时晚高峰已经开始,去往天通苑的车辆逐渐排起长队。说起这个路口,屈佩旺深有感触,工作日早上,天通苑的上班族从这里进城,傍晚又从这里回家,“而且北苑路和安立路两条路汇集此处,所以晚高峰持续时间更长,一般要从下午5点到7点半,甚至晚8点以后。”为了疏通交通,屈佩旺和同事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这里好几次,“有警力就守在这里,实在排不开,也得定时来巡视一遍,有时候堵得不行了,我们需要协调几个路口,将信号灯调成手动控制,将机动车的绿灯时间调长,将车快速放行。”
屈佩旺透露,该路口拥堵,除了道路限制和车辆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事故。“这里事故多,几乎占了我们辖区所有事故的三到四成。除了车辆之间的剐蹭,更多就是车辆和三轮车的剐蹭小事故。”
与奥运村交通大队相比,东四交通大队因为地处二环内,民警执勤经常与乱停车打交道。地处市中心,靠近雍和宫、国子监等景点,东四辖区内正规停车位非常紧张。乱停车是多年顽疾,为了治理停车乱象,民警绞尽脑汁,但即便如此,拥堵仍是常态。
2014年交管措施
“三全机制”
交管部门创新“三全机制”(即全员上路、全警执法、全责考核),弥补警力不足问题。
“净化行动”
2014年9月,针对燃油两轮摩托车、电动(燃油)三轮车违法上路问题展开全市范围净化。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共依法处罚违法3.4万余起,扣留违法车辆2.7万辆。
“安全线”行动
2014年10月,开展整治机动车违法驶入应急车道、公交专用道和驾乘人员不系安全带三类违法行为。截至2014年底,共查处不系安全带违法2.7万起、占用公交车道17.2万起、占用应急车道1.9万起。
来源:北京晨报
201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