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爱武委员:建言结硕果 提案惠民生

日期:2025-04-07    来源:北京观察

字号:        
  利落的短发、睿智的眼神给人干练、知性之感;朴素的表达,诚恳的谈吐,让人如沐春风。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科研与质量管理部部长、教授级高工罗爱武已连续担任两届市政协委员,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她不仅在科研工作上交出了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更是先后在海淀区人大代表、北京市政协委员平台上坚持沉在一线、深入调研,用心倾听群众心声,密切关注民生诉求,为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贡献力量。从长安街辅路乱停车,到再生资源网点建设,再到消防安全烟感报警器联网……罗爱武一直关注着民生的大事小情。
  罗爱武在市政协全会小组讨论时发言
  跟电子站牌较上劲
  “我理解,一个好的提案,首先要立足公众的普遍利益,反映集中的诉求;其次提出的建议要有可行性,在现阶段能够实施;另外,聚焦的点要切中时代的脉搏、发展的规律。”2025年是罗爱武担任市政协委员的第八个年头,多年来,她秉承一份执着和信念,坚持“把问题追到底”:百姓诉求是什么?标准依据是什么?如何方便百姓、改善民生?严谨、细致、爱较真儿的作风,让罗爱武把每一次调研、提案都当作精研课题,有理有据,提出的建议可操作性强。
  2018年1月,新委员罗爱武履职的第一份提案就将目光聚焦到设立公交电子站牌上,彼时,北京还没有电子站牌,公交车运营时时信息无法显示,这给出行的人们带来了“等车焦虑症”。
  到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调研的经历,引发了罗爱武的思考。在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一整面墙的显示屏上,所有的公交车都在上面跑,每辆车在哪儿都能看到,还有出租车的数据、交通流量等。扑面而来的海量数据让罗爱武很震撼,“这么大量的数据怎么服务于民众?”结合到国外出差的切身体验,罗爱武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公交站牌上有显示屏,显示最近一趟及下一趟车的到站时长,还有一个轮椅的图标,告知乘客这辆公交车内有残疾人设施,轮椅能够上车。”北京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引入公交电子站牌在技术和设施上应该不难实现。经过仔细查询,罗爱武发现,早在2006年长安街就有了电子站牌,不过基本上就是“摆设”。有关方面给出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公交车没有GPS全覆盖和接电困难。“2015年就实现了公交车车载卫星定位设备全覆盖,大数据已经有了,电子站牌的技术条件应该已经具备了。”于是,罗爱武提交了《关于用好大数据设立公交电子站牌的提案》,建议在全市范围逐步设立电子站牌,使人们可以通过可预见的等候时间,安排、调整出行路线,切实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部分站点因外接电源问题电子站牌未能投入使用。”罗爱武了解到,虽然还有一些站点因为外接电源问题暂未投入使用,但是主管部门积极推动在条件具备的地区逐步增加了电子站牌的设立,辅以手机地图APP的实时推送,使越来越多的百姓感受到了出行的便利。针对部分电子站牌的接电困境,罗爱武在市经信委、市城管委、市公安局和公交公司的协调会上提出,太阳能+蓄电池技术已经达到连续阴雨天七天不影响供电,是否可以寻求新的电源解决路径。
  罗爱武接受媒体采访
  时间来到2023年北京两会,罗爱武履职的“连续剧”又有新篇。
  此时,北京不少电子站牌已经亮了起来。“我是看了报道辗转找到您的,想请您再给呼吁呼吁,公交车上贴的《车票使用办法》是不是该更新了?”70多岁的老人赵兴臣,带着这几年存下来的公交相关剪报和手写的建议找到了罗爱武。“老人大老远辗转坐公交车赶来的,就为了送上一份并不关乎自己切身利益的建议,让我对委员的责任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罗爱武说。
  随后,罗爱武发动身边同事一起调研,发现一些公交车里还张贴着2006年版的《北京市公共汽车电车车票使用办法》,不少条款已经过时;有的公交车座位、扶手设置不合理,无障碍坡道板成了摆设……“相对于乘车和车票的管理,作为公益类服务行业,公交行业应该把更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提升服务品质和服务标准上来。”在《关于持续提升公交服务品质和标准的提案》中,罗爱武建议,要从运营、设备、服务、调度、投诉受理等方面内容规范本市公交运营服务管理质量标准,适应公交优先发展战略。“比如,更新车厢座椅、扶手、车窗等硬件设计标准,车内卫生、司乘仪表、语言态度、报站停车等软件的标准也应规范。”。
  2022年7月,罗爱武(中)赴东城区调研光明楼危旧楼房改造
  再调研 充实会下提案
  2020年,北京市政协组织开展关于修订《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的立法协商。在情况通报会后,罗爱武开始仔细研读《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草案)》,她发现,草案中第六十七条提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发布住宅小区物业服务项目清单,明确服务标准和服务内容。”这个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标准和内容到底有没有呢?是否能够承担起“标尺”的作用呢?秉着科研人员的“较真劲儿”,罗爱武找到了当时的“标尺”——DB11/T751-2010《住宅物业服务标准》。
  一看标准的编号罗爱武就直觉这个“标尺”恐怕不太好用,2010年颁布的,十年前了。仔细研读标准,果不其然。罗爱武发现很多服务标准是缺失的,比如停车管理服务的标准,再比如十年前还没有的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充电服务、垃圾分类收集清运服务等。
  在2020年市政协全会上,罗爱武一直犹豫着《加快修订<住宅物业服务标准>的提案》该如何提出。一个标准的修订通常从立项到颁布实施需要两三年,5月份《物业管理条例》就要施行,到底应该提给哪个部门才能让修订尽快开展?哪些内容是能够量化成标准的……问题很多,罗爱武不想简单地提交一个建议,而是希望这个提案能够有针对性和可执行性,能够促进住宅物业服务标准修订,让这个标准成为千家万户维护自己权益的“标尺”。
  全会期间,罗爱武跟市住建委科技与村镇建设处主管标准的负责人进行了多次热线沟通。“市住建委也认可《住宅物业服务标准》修订,表示可以立即就此专题召开座谈会,将相关部门科室集中在一起,分析这个问题。”罗爱武说,由于当时是在政协全会期间,会议议程特别满,难以抽出时间去参加座谈会,为此她决定暂时不把这个提案作为会上提案提交,而是在会后了解清楚后提交会下提案。
  于是,全会闭幕后的第二天,罗爱武就从位于西四环的家赶到通州,与市住建委的相关处室负责人一起围绕住宅物业服务标准修订进行座谈。“质价相符,怎么样提高标准对物业公司的约束力?推荐性标准能不能更有约束性?服务水平能不能与收费标准相对应?”……一场面对面的交流持续了两个小时,在接下来市政协进行的物业管理条例立法协商过程中,罗爱武还不断深入了解其他省市自治区的相关经验做法,完善自己的提案。在历时2个月全面深入调研后,罗爱武提交了这份会下提案:关于为配合《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立法实施,加快推进DB11/T751-2010《住宅物业服务标准》修订及相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的建议。在多方共同努力下,修订后的《住宅物业服务标准》增加了涵盖的范围,如:《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中有关管理责任人的规定;对充电桩、快递柜等近十年来发展出的新生事物进行规范;将群众关注度高的高空抛物等纳入管理要求等。
  罗爱武做客人民政协网直播间接受访谈
  为民生“加码”
  老旧小区改造,老楼加装电梯,关乎民生,情系冷暖。在这一议题上,罗爱武的多个建言得到采纳。
  2020年6月30日,在协商恳谈会上,罗爱武针对老楼加装电梯问题指出,加装电梯普遍采用错层入户形式,然而这半层的高差,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或者乘坐轮椅者而言,是难以克服的障碍。从切实解决无障碍出行的角度出发,她建议应首选平层入户方案。
  仅仅时隔半月,她的建议就得到了积极回应。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市市场监管局联合编制印发的《北京市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程技术导则》和《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指导图集》中,罗爱武的建议被成功采纳。导则明确提出,老楼加装电梯方案应当因地制宜,特别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宜优先采用平层停靠方案,目的就是从根本上解决老年人上下楼的难题。
  此外,罗爱武还关注到老旧小区改造的资金问题。她前期到北京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进行了深入走访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改住房公积金提取办法以支持居民住房改善型需求,可按要求在老旧小区改造和加装电梯时提取个人账户内资金”的建议。这个建议同样极具前瞻性和现实意义。2022年1月12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联合市住房城乡建设委发布《关于住房公积金支持北京老旧小区综合整治的通知》,这一通知的发布,成功为老旧小区改造的资金筹措拓宽了渠道,为旧改工作的可持续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建议加快北京市家政服务业立法;推进北京建设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出的“在新建改建学校、医院的规划红线范围内设置临时停车区域,减少对正常道路交通干扰”意见被采纳……八年间,罗爱武积极在政协大舞台上履职尽责,通过扎实的调研,提出了12个会上提案,1个会下提案,12个社情民意信息。走在一线调研,掌握一手材料,增加面对面沟通,罗爱武倾听民声、助力城市建设的脚步扎实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