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卫委员:完善北京地铁服务

日期:2023-05-05    来源:北京观察

字号:        

  地铁作为北京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截至2022年底,北京地铁运营线路共27条,运营里程797.3千米,车站472座,其中换乘站78座,年客运量 22.62亿人次。近年来,北京地铁公司以“需求导向、持续改进、首善服务”为理念,提出由“方便管理”转向“方便乘客”,取得积极成效,但仍有改进空间。

  调查表明,乘客找不到地铁站口的情况较为普遍,在一些地铁站台、通道、电梯和车厢内的体验缺少舒适感的情况也不在少数。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标识不清及空间利用不合理。北京地铁一期由于建成年代较早,加之城市建设导致房屋、道路等变化较大,存在路面标识设置不完整、信息不全,指示牌分布不足等问题。有些不同线路的标识颜色容易混淆,如绿色、浅绿色、草绿色等。一些较早建成的站点手机信号不佳,影响通讯和导航。站 内标识设置在线路中段,且字体较小,不易看到。还有些地铁的走廊通道空荡浪费,灯光照明也效果不佳。

  针对市民关心的这些问题,建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地铁标识,体现文化特色。一是进一步优化地面地铁标识布局。在公共汽车站、十字路口、重要商业设施、旅游景点等场所设置更加清晰的地铁标识及方向、距离指引(包括电子指引)。二是车厢内标识增加文化信息。放大地铁车门上方站点路线的字体,更换电子屏,播放关于北京地域文化的宣传片。在车厢连接部位和窗外电子屏投放站点图和文字播报信息。三是设置主题车站和主题车厢。北京地铁整体要围绕体现首都特色设计标识,体现出四个中心的元素。根据政治中心(一号线)、文化中心(大学和文物集群)、国际交往中心(奥运场馆、国家会议中心等)、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等区域分布设置主题车站和主题车厢。可在一号线设立红色主题车厢,在天安门站的通道和墙壁上添加开国大典的画 面,讲述国家发展历程,投放宣传手册,加入红色元素。

  积极利用数字化手段完善导航设施。一是推广与完善导航软件。目前使用较多的导航软件有高德地图、百度地图等,但在地铁里信号不佳。建议对APP加以改进,设置精准的地下导航。二是建立三维立体导航平台。在站口设置电子屏,把周边重要场所(景区、医院等)纳入。运用AR、空间信息技术等方式让人们看到全息立体的站内示意图。在无人使用息屏之时,屏幕上可以播放中国剪纸、书法等内容,让更多人感受中华文化。三是在换乘地铁站设置智能问询机器设备,弥补工作人员数量不足。

  完善商业设施。近年来,北京地铁公司致力于“轨道上的都市生活”建设,已开设130多处便利店、书屋、药店等便民设施。建议进一步完善,在进出口以及上下层之间的夹层开设快餐店、咖啡店,还要完善与现有商场超市联通,方便乘客购买生活必需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