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圣委员: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

日期:2022-11-11    来源:北京观察

字号:        

  作者/李明圣
  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共北京市委前线杂志社总编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中心任务与党的初心使命一脉相承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把握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首先必须把握党的中心任务与党的初心使命之间的逻辑关系。
  党的初心使命是党的中心任务的逻辑起点。用大历史的眼光看问题,信史时代以来,中华民族至少保持过三千年的发展优势。可是,西方列强后来居上,从公元 11世纪开始重视教育,14世纪开始文艺复兴,15世纪开始地理大发现,16世纪开始宗教改革,16世纪至17世纪进行科学革命,17世纪至18世纪完成启蒙运动,18世纪60年代发起工业革命,率先进入工业社会。此时,君主专制之下的旧中国日益停滞、僵化、封闭和保守,错失工业革命良机。1840年,在工业化装备武装起来的英国海军面前,庞大的清朝军队不堪一击。从此,腐败的清朝政府从家族私利出发,不惜出卖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被迫答应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卖国条约,中华民族跌进历史的谷底。1921年,中国共产党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满怀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登上历史舞台。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阶段性目标。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濒临亡国灭种的边缘, 一代又一代不甘屈辱的仁人志士奋起抗争,但是,太平天国失败了,洋务运动失败了,维新变法失败了,辛亥革命也未能完全胜利,袁世凯和北洋军阀让中国陷入复辟倒退、四分五裂的新的苦难,君主专制主义、改良主义、资本主义、军阀主义都解决不了中国现代化问题。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一化三改”的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并努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路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地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正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大踏步迈进。
  党的中心任务是党的初心使命的具体化时代化。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如一的初心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初心使命的具体化时代化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初心使命的具体化时代化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国家,让中国人站住站直站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党的初心使命的具体化时代化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让中国人富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的初心使命则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党的中心任务由社会主要矛盾决定
  习近平总书记讲,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告诉我们,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取决于我们能否准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确定中心任务。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人的主要任务大革命时期是打倒军阀除列强,土地革命时期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抗日战争时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解放战争时期是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三座大山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遗留问题,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相比,“物质文化需要”改为“美好生活需要”,“落后社会生产”变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准确反映了新时代的新状况。于是,党的二十大提出了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
  党的中心任务彰显了党的历史自信和历史自觉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提出新时代党的中心任务,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历史自信和高度的历史自觉。
  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1921年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人践行自己的初心使命,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现在,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正按照分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里程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千秋伟业。民族复兴是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也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懈奋斗的伟大目标。民族复兴建立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基础上,是中国人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以后的一种彻底复兴、全面复兴、系统复兴,不是轻轻松松、吹吹打打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每一个人的倾情投入、艰苦奋斗。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目中无人;不能闭门造车,也不能邯郸学步;不能蜗行牛步,更不能急于求成。
  中国式现代化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定义。中国式现代化有现代化的普遍性,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们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