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期间,对于如何有效维护音乐创作者的合法权益,如何禁止短视频侵权,保障影视文创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如何为美术馆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生态,政协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刘家成委员:
加大短视频侵权惩治力度和创新授权机制
当下短视频侵权屡禁不绝,影响了影视文创产业的健康生态,任其发展甚至会摧毁艺术行业的整体创作体系。年轻人只看短视频内容,花费巨资制作和充满创作情怀的作品就这样被粗暴地阉割了,严重破坏了原创作者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的初心。
目前,对上述侵权行为进行打击,已成为监管部门、影视视频行业、法律界和学界的高度共识。但是,侵权行为仍然难以根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刘家成认为,应压实短视频平台保护知识产权的主体责任,要求短视频平台完善审核机制,做好侵权内容的事前把关;完善侵权举报和快速处理机制,对侵权用户予以坚决惩处。
短视频平台应对用户上传的短视频进行严格的版权审查,要求其先提供版权证明。短视频平台应对国家版权局预警或权利人预警的作品进行预先审查,通过关键词屏蔽、优化推荐算法、限制搜索关键词联想等方式,给非权利人上传的视频内容降权或者屏蔽。短视频平台应通过与权利人达成维权合作,并充分利用权利人根据“通知-删除”规则提供的作品权属信息,建立版权内容数据库,作为审核机制的基础,并进行版权事先审查。对于有侵权记录的用户,重点审查其上传的视频,以解决权利人难以应付侵权作品删除后又频繁再度重现的困境。
同时,应加大对短视频平台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整治短视频平台侵权盗用他人影视等作品的行为,并充分发挥行为保全等司法措施的作用。特别是一些时效性很强、前期投入较大、具有较大关注度的作品,如遭遇侵权行为,急需行政、司法机关立即采取措施,及时制止侵权行为。
此外,在“先授权后使用”的基本原则下,建立短视频二度创作授权机制。“先授权后使用”必须是前提,对版权进行保护本身也是鼓励创新最重要的机制。在此基础上各方协商授权机制,既可以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能让短视频生产者灵活使用内容,提升短视频的艺术价值、精神价值,从而达到平衡各方利益、保护精品创作、实现文化繁荣的目的。
吴洪亮委员:
建立全国美术馆专业人才职称评审制度
近年来,我国美术馆行业快速发展,专业人才队伍逐渐壮大,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强,但当前尚缺乏相匹配的职称评审制度和体系,美术馆人才评价标准缺失、评价渠道不够通畅,成为制约美术馆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为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提议建立全国美术馆专业人才职称评审体系,理顺体制机制,呼吁以“政府主导、行业参与、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的方式,为美术馆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生态,为进一步实现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目前,我国文化艺术人才职称评定主要依据为《职称评审管理暂行规定》《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深化艺术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缺乏与美术馆行业相适应的职称评审制度和标准。按照现行体系,文物博物、工艺美术、美术创作专业均无法和美术馆行业进行对接,更无法涵盖具体的美术馆策展、公教、研究、典藏等职能,导致美术馆人才评价制度、体系、标准整体缺失。
美术馆人才评价制度缺失问题,影响了整个美术馆行业的人才成长,使人才择业、择岗受到制约,人才流失等现象严重,从而制约了美术馆专业能力提升以及服务水平的提高。
为此,吴洪亮建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文化和旅游等行业主管部门要充分认识美术馆人才职称建立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建立全国美术馆人才职称评价体系落实到位。
刘小东委员:
加大音乐版权惩治力度
提高侵权法定赔偿标准
“不能让创作者像‘打地鼠’一样维权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刘小东关注到,音乐版权侵权后赔偿标准较低,但维权成本高,“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侵权现象仍旧存在。他呼吁,加大音乐版权惩治力度,提高侵权法定赔偿标准,让侵权人不敢犯、不想犯、不能犯。
近年来,我国音乐作品版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音乐版权保护之路。但一些侵权网站被封禁后,侵权人往往通过更换域名、修改网站名称等方式持续侵权。刘小东认为,原因在于侵权后赔偿标准的基数太低,“未经许可在线播放音乐作品或在经营场所将音乐作品作为背景音乐播放的,不考虑其他因素,每首音乐作品的赔偿数额最低仅为600元,还需在词、曲著作权人之间分配。法院虽然在有广告、促销等情形下,有权酌情提高倍数进行赔偿,但由于赔偿基数低,仍然不足以震慑侵权行为。”
“现实中,音乐人维权还面临取证难、周期长等诸多困难。”刘小东说,音乐在线分享海量存在,跨平台分享趋势越发明显,即使在线平台接到音乐创作者的通知后进行删除,侵权人还可重新上传或转往其他平台传播。
刘小东建议,大幅提高侵权法定赔偿标准。对明显恶意侵权者,建议法院积极适用惩罚性赔偿,提高侵权赔偿的最低金额。建立音乐作品侵权纠纷快速维权通道与专门审判团队,缩短网络音乐侵权诉讼的审理周期,强化案件执行。执法机关应进一步发挥版权监测平台的预警职能,建立音乐版权侵权早发现、早取证、早屏蔽、早处罚的全链条打击模式。
“版权治理,平台也有责任。”刘小东还建议,鼓励在线平台应用大数据、云技术等人工智能技术,实施主动侦查、识别和分析音乐作品侵权行为,将可疑行为和作品进行标记,做到事先拦截、主动拦截、尽早拦截,有效维护音乐创作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