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京全国政协委员|王黎光 王宁利 周晔:“两会”好声音,继续来关注

日期:2022-03-10    来源:人民网 新华网 新京报

字号:        

  全国两会期间,来自社会各界的代表委员携带群众心声,满怀参政议政的激情与热忱,以饱满的精神、良好的状态积极履行职责,为经济社会发展建诤言、献良策。一起聆听两会好声音。

  王黎光委员:

  提升学校教材中传统经典艺术作品比重

   助力文化传承与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全球音乐教育联盟主席王黎光提出建议,让更多民族民间音乐、戏曲等传统经典艺术作品进入大中小学课程教材,从小培养青少年的传统文化认同感与文化自信。

  “一提到美育、一提到音乐,很多人就会不由自主地往专业性上靠,其实它是来源于劳动人民千万年来的生活实践,恰恰是人最本能的一部分情绪与情感的表达方式,有其专业性,但更具有广泛的普惠性、人民性。”王黎光认为,应注重传统文化艺术,尤其是传统民歌、戏曲中精华的部分,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普及性传播,而青少年就是重要的群体,“艺术院校的培养能力毕竟有限,远远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所以基于大中小学校的普惠性艺术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艺术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而经典艺术作品则是艺术的重要载体。王黎光认为,中华56个民族的民歌非常丰富,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文化的外化体现,如果教材中不去提高比重、充分展示,是非常遗憾的,他表示,一本优秀的教材在突出育人导向、凝结智慧的同时,还要做到启智增慧,这十分考验教材编研人员的理论功底和专业能力。教材编研必须树立精品意识,应鼓励长期在教学一线的优秀教师参与到教材建设中来,还可依托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充分发挥一流课程的优势,带动一流教材的编写。

  他建议,在小学阶段,可由启蒙教育入手,通过介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各族民歌,引导学生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从小打好中国底色;在中学阶段,可以较为系统地介绍民族民间音乐,引导学生体会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风格特点、文化内涵,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在大学阶段,除了民族民间音乐,还可加入戏曲、戏剧等经典作品内容,加强文化考察与专题研讨等环节设计,引导学生在厚植家国情怀、不断增强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的同时,进行文化创新、理论创新与传承。

  王宁利委员:

   不留“盲区”

  两个眼健康管理“主战场”须加强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防盲技术指导组组长王宁利聚焦“农村地区眼健康管理体系建设”和“提升家庭在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中的重要地位”两大内容,他指出,在眼健康资源相对匮乏的农村地区,其眼健康三级管理体系十分薄弱,导致很多农村人口小病拖成大病,错过了眼病治疗窗口,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而儿童青少年的视力健康关乎一生,家庭和家长在孩子近视防控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决定了未来近视防控工作能否取得最终胜利。

  王宁利表示,我国仍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主要致盲性眼病由传染性眼病转变为以白内障、近视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角膜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为主的眼病。我国眼科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基层眼健康服务能力仍需加强。

  为此,王宁利建议在国家卫生健康委领导下,由国家防盲技术指导组牵头,研究制定《建立完善农村地区眼健康管理体系实施方案与行动计划》,明确细化农村地区眼健康管理三级架构的功能定位与职责分工、服务清单与绩效考核、软硬件建设标准、医务人员培训要求、远程医疗与转诊协作机制构建等内容,切实将眼健康管理资源向农村基层下沉,提升农村地区眼健康管理能力和农村人口眼健康水平,落实并助力“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的实施。

  王宁利表示,政府及社会力量展开的各项有效措施主要落实在校园,但0-18岁儿童青少年总体在校时间仅占全部时间的20%左右,其余80%左右的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

  他建议将“家庭”升级成为近视防控的主战场。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中的家庭责任与干预措施指导纳入家长会议题及寒暑假期作业等形式,让家长充分认识到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

  王宁利提醒,选择孩子近视防控产品,一定要听从正规医院医生的建议,不要听从网络传言、秘方等。使用经过国家质检部门认证的产品,避免使用夸大治疗效果的产品。

  周晔委员:

  建议特殊教育向学前和职教两端发力

  2022年冬残奥会开幕,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残疾人群体。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东城区特教学校校长周晔关注的重点仍然是残疾人特殊教育。在接受采访时她表示,经过多年的发展,特殊教育的义务教育阶段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但学前教育和特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仍不乐观。

  她认为,幼儿期是残疾儿童康复干预的黄金时期,如果在这个阶段能够提前介入,对于残疾儿童全过程的成长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在职业教育方面加大投入和课程的开发力度,完善特教职业办学体系,帮助残疾人掌握一技之长,更好地融入社会。

  她表示,手语不应该只是聋哑人士间交流的语言,应该加大普及国家通用手语的宣传力度,尤其在服务行业应加大手语的培训,便于在日常生活当中能够更好地帮助聋哑人士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