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京全国政协委员|程静 程建平 王涌天:聚焦科技创新,政协委员们关注这些方面

日期:2022-03-09    来源:新华网 北京时间 人民政协网

字号: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全国两会期间,委员们关注“科技创新”相关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程静委员:

  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助力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作为多年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中试服务科技工作者,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关村智造大街总经理程静围绕中试平台助力加快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出三点建议:

  一是建设科技成果技术中试小试实验环境,支撑成为新兴研发机构,支持申请国家级实验室。以科技成果转化十四五规划目标,以技术的需求为导向,通过快速技术研发、技术中试、产品小试、技术测试。支持建立“技术研究+二次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全生命周期的创新生态链。快速将技术的中试成果先行先试,建议各省围绕核心产业建设不同产业的一站式“中试测试实验室”,支持申请全国新型研发机构和国家级实验室。

  二是打通新技术“有标准无技术,有技术无标准”的通道,创新以中试服务行业规则机制为衔接的开放制度新格局。降低科技成果与技术运用门槛为导向,提升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为目标,推进中试服务的制度创新,建议相关部门和认定部门给予中试小试新技术的标准认定的绿色通道,通过企标推动国标的新标准,让新技术快速产业化,同时加强各委办局对科技成果中试后的新技术配套政策联动,每年设立新技术推广及应用专项财政预算。

  三是加强源头专利技术和开放公共的颠覆技术的市场化应用,鼓励跨学科跨领域交叉创新。我国在科技成果转化虽然有大量的颠覆性技术库、专利技术库、公共技术库,打通技术应用到市场产品化最后一公里,针对市场应用型技术进行深度研发非常有必要;鼓励跨学科跨领域交叉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更多鼓励原创技术创新,建设区域产品交易市场联盟,推动技术交易市场互联互通,加强科技成果专利技术与智能制造、数字经济、新材料、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协同创新,提升科技成果技术更广泛的市场应用。

  程建平委员:

  打破科技创新“单位化藩篱”

  促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融合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表示,当前,我国拥有数量众多的科技工作者、规模庞大的研发投入,初步具备了在一些领域同国际先进水平同台竞技的条件。“但同时,我国科技创新活动中存在的‘单位化藩篱’现象,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化建设、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制约因素。”程建平认为,打破这一“藩篱”,可加快促进科研资源的合理配置、共用共享以及科研力量的整合协同、体系化建设等。

  程建平建议,首先要从考核和评价层面打破“单位化藩篱”,统筹考虑改进科研创新主体评估考核体系,在坚持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的同时,在顶层设计上统一科技成果的评价体系,使科技成果评价的互通互认有政策支撑。

  在创新载体建设层面,程建平建议,高校与科研单位可以通过共建研究机构等方式开展科研合作,建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如北京师范大学与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合作共建的“天文与天体物理前沿科学研究所”,正在探索构建科研资源共用、科研人员互聘、科研成果共享、科研评价互认、人才培养互通的合作机制。

  王涌天委员:

  设立品牌创新扶植基金

  鼓励高技术企业创立自有高端品牌

  “许多国产智能手机上的相机,明明完全是国内自行设计、自行制造的,却被手机厂商要求贴上欧洲名厂的标签。这怎么能激发我们自主研发的动力,更遑论创立自己的高端品牌。”提起这件事,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学院教授王涌天有些焦急,“我们现在的科技产品,有不少好东西,但是却不自信!”

  为此王涌天建议,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应出台政策,限制“贴牌”等行为;同时,设立品牌创新扶植基金,鼓励高技术企业创立自有高端品牌,从设计、工艺、性能、质量、服务等环节全面创新,增强上下游产品适配性和产业链话语权;并在税收优惠、采购限定等环节鼓励使用国产高技术产品。科技部等相关部门研究制定进一步有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政策,逐渐形成“有自主技术可用,国产高技术产品用得好”的良好科研和市场环境。

  “特别还要加强宣传力度。” 王涌天强调,要让全社会关注国产品牌,改变盲目崇尚国外产品的社会氛围,“月亮并非外国的‘圆’,我们要有这个自信,中国造,依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