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京全国政协委员|叶小钢 范迪安 张立萍:热议艺术教育,如何让艺术教育更好地普及和发展?

日期:2022-03-0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北京时间 北京日报客户端

字号:        

  艺术教育如何更好地普及和开展?学生们需要怎样的美育?……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关注当前“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积极建言献策。

  范迪安委员:

  美术考级不可取,

  但孩子需要什么样的美育?

  两会期间,有关艺术考级的话题引发公众讨论。有观点认为,青少年艺术学习正呈现“为了考级而考级”的功利化趋势。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接受采访时表示:美术考级不可取。

  “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范迪安说,“我主要从事高等美术教育,我很难想象美术的考级凭什么定级,用什么标准来定级?以素描为例,以画得像为定级吗?还是以画石膏的三角形、柱状体,画静物或头像来定级?其实一个看上去很简单平凡的对象,也可以承载非常丰富的技巧。”

  范迪安举例,“如果以中国画的角度看,是画梅兰竹菊就上了一级,再画泰山、黄山又上一级吗?所以我认为,美术考级的依据是不科学的,美术的考级不可取。”

  在他看来,对于青少年而言,美术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其实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观察外部世界的各种景象,进而能够变成形象的表达,用线条、用明暗、用色彩组合成一个画面。

  “美术学习的过程,应该是打开青少年的心灵,让他学会发现细节、学会把自己的想象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不是要画得多准确,多逼真。”

  他表示,虽然在学习美术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具体训练方法,但这不应成为所谓“级”的标准。

  范迪安认为,青少年应该通过学习美术,学会用形象的方式去表达所感、所知、所想,尤其是表达其想象力。“这样才能把青少年美术从兴趣和一定的技巧技能,更多地导向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培养。这样不管今后他是从事美术某个门类的学习,还是从事任何其他工作,都有助于其审美品位、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发展。这才是美育的根本目的。”

  但如果不通过美术考级进行评定,我们又应该如何选拔美术领域的优秀人才?

  范迪安表示,近年来,中央美术学院本科招生重点考察三个标准:首先,我们希望艺术考生具备关注社会、关注现实的思想意识;第二,基本文化素养要过关;第三才是从技术角度考量的造型能力。

  以近日进行的央美本科招生线上初试为例,艺术设计专业要求考生根据对人类面临的气候危机的理解,就“气候时钟”概念进行再设计;城市艺术设计专业则要求考生以“失重的水”作为画面主体进行表达。

  “每年的命题都是我和各专业有经验的老师一起探讨产生。”范迪安说,这样的考题也代表着他们对于美育的一种态度:“我们也知道有很多考前班,就一味地进行技巧训练,甚至是一种模拟式的技巧训练。这样的训练没有开阔学生应有的视野,应该让他们去感知自己所处的时代,感知我们周边生活。”

  叶小钢委员:

  速成教育并不利于艺术专业学习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叶小钢认为,艺术院校更愿意接收那些在艺术创作中有特殊才能与天赋的学生。他认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习中慢慢启发学生们的心智后,天赋也会随之而来。而速成教育并不利于艺术专业的学习。艺术招生时应更注重专业技能而非只强调文化课的成绩。

  张立萍委员:

  对艺术教育师资培养给予更多投入支持

  艺术培训机构重技轻艺功利性强、艺术教育科学性系统性被忽视、艺术教师教学水平缺乏有效评估……针对当前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主任张立萍呼吁,对艺术教育的师资培养给予更多投入和支持,培养艺术学科教师良好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多措并举加强艺术教育力度。

  张立萍介绍,多年来,国家一直大力倡导并不断完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与此同时,也存在艺术培训机构重技轻艺、过度强调考级等功利性现象,偏离了艺术教育本质,甚至违背艺术规律、拔苗助长。

  “还有一些艺术培训机构过度强调孩子自由爱玩的天性,忽视艺术教育的科学性、系统性。”张立萍表示,除此之外还存在艺术学科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相关教材缺乏有效评估等现象,不利于艺术教育的全面普及和开展。

  张立萍建议,规制国家级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基地,加强对艺术教师的培训力度,增加编制并提高待遇,吸引更多艺术学院的学生投入到艺术教育行列中来。有关部门应根据艺术教育规律,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艺术教育工作指导评价机制,准确把握艺术教育的长期性和普及性,对艺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持续关注。

  张立萍还建议,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评价中给予素质教育适当倾斜,便于广泛挖掘学生兴趣点,为个体发展提供潜力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