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工作,她敢于较真,在急诊科默默坚守28年,24小时不关机,365天无休假,曾创造一人一夜接诊120余名病人的奇迹;
面对科研,她始终求真,勇攀急诊医学科研高峰,曾作为唯一的中国医生在代表危重症医学和急诊医学世界最高水平的国际会议上作大会发言;
面对履职,她严谨认真,积极承担政协委员的责任与使命,围绕医疗卫生领域相关问题提出一系列重要意见建议。
她就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主任王真。
每一次急救都是一场考试
走进世纪坛医院急诊科,紧张的节奏和氛围如影相随。而见到王真,没有想象中的风风火火、雷厉风行,她的平和、冷静与温柔,中和了这种氛围。“急诊干的时间越久,就越冷静,因为见的多了。”王真坦言。
1990年,从北医三院急诊科组建起,大学毕业不久的王真就扎根于此。当时急诊科只有3名医生,还要一天24小时运转起来,王真一天要工作16小时。这样365天全年无休的日子,王真一干就是好几年。都说急诊科留不住人,但王真始终没有调换过科室。2009年,她被作为重点人才引进到世纪坛医院作急诊科主任。
在王真眼中,每一次急救都是一场考试,在这里,她经历了无数次大考、小考。一次,全国“两会”期间,呼啸而来的急救车送来一位处于濒死状态的全国政协委员。他在就餐时突然倒地,驻地医生诊断为急性左心衰,可是用药后不见好转反而加重,就紧急将其送到医院。由于病人级别较高,院领导建议先将其送到高干病房。但王真决定争分夺秒,及时抢救,她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冷静判断病人为异物窒息,仅用1分钟便将病人气管中的异物取出,病人呼吸通畅了,立即苏醒过来。事后,有人说王真胆子大,“院领导说送病房不就没你的事了吗,要是没抢救过来,你的责任就大了”。“可我根本没有考虑过这些,就是从他的病情出发,完全没有想过他是不是高级领导,和生命比起来这些都是次要的。”
不仅没有考虑过利益得失,在急救的过程中,面对生死,王真也毫无畏惧退缩。2003年,王真发现并诊断了北医三院第一例“非典”病例。当时,急诊科收治了一名发热病人,经询问,几天前他曾与香港商人洽谈业务,仔细分析他的症状后,王真果断决定对其采取隔离。但病人并不理解甚至反抗。在等待检测结果的过程中,王真照看病人一天一宿。看到她疲惫的样子,院领导找人来替换她,王真拒绝了,她对领导说:“我已经接触病人了,不要再让其他人接触了,要感染就感染我一个人吧。”“这就像你在洗碗,家人要来替你,你手已经湿了,不想让他们再沾手是一样的道理。”如今谈起此事,王真依旧没有一点迟疑与后怕。最终,这位病人被确诊为“非典”患者,王真的行为保全了其他医务工作者与就诊患者免遭感染。由于只有她诊断过“非典”患者,王真就成了北医三院“非典”主检医师,一天24小时坚守在医院,筛查“非典”病例,历时2个多月,直到“非典”疫情结束。2014年,非洲埃博拉病毒肆虐。当时有一位赞比亚来的客人,在飞机上就出现发烧、咳血、呼吸困难的症状,飞机一降落就被怀疑感染埃博拉病毒而直接送到了世纪坛医院急诊科。正在医院管理局挂职锻炼的王真被紧急叫回医院,经过对病人的详细查体与病史询问,王真排除了其感染埃博拉病毒的可能而诊断为急性左心衰。但是,现在想来,如果病人确实为埃博拉病毒感染者,在当时防护措施滞后的条件下,王真也将被感染。
王真虽然没有后悔过自己的选择,但是这一次,让她内疚至今。2004年盛夏,一名体重200多斤的猝死患者被送到急诊科,王真和她的同事进行了3个多小时不间断的心外按压,才使病人心跳恢复,治疗一周后患者仍未脱离危险。就在这时,王真接到了家里的电话,父亲病危。王真心急如焚,处于两难境地。她安排好病人后,当晚飞回老家,在重症监护室守护了父亲一宿。这期间,医院电话不断,说病人病情反复。虽然父母挽留,王真还是决定返回医院。一个月后,病人在王真细心地照料下苏醒过来,还不能说话的他向王真含泪作揖。“虽然父亲也痊愈了,但我永远觉得对不起他们。自己的女儿就是医生,却帮不了他们。”说到动情处,王真的泪水已不能自已。这件事是她心中不敢触碰的伤疤。
勇攀急诊医学科研高峰
急诊的治疗往往决定了病人的生命走向,因此,急诊科医生需具备广博的医学知识与高超的医术。面对每天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王真并没有停下科研的脚步,她要不断丰富自己。谈到科研,王真念念不忘两位恩师,一位是我国著名的内分泌专家黄大友教授,可以说是他带领王真走进了科研的殿堂;另一位是美国重症医学会主席Dellinger教授,而他让王真的科研站到了世界最前沿。
在北医三院急诊科工作的第二年,王真遇到一位昏迷伴休克的急诊病人,经她判断,病人为低血糖导致昏迷。可糖尿病人高血糖也可以导致昏迷,判断高血糖或低血糖的准确办法是看患者的血糖化验结果,但当时血糖监测结果要等待2个小时。病情不允许等待,可治疗又面临两个完全相反的方法选择,如果患者是低血糖不及时输注葡萄糖,病人很快会死亡;但如果是高血糖,输注葡萄糖后反而会加快患者死亡。当时连上级大夫也难以抉择,于是医院请来德高望重的内分泌专家黄大友教授会诊,他的诊断印证了王真的判断。王真扎实的医学功底、敏锐的洞察力与冷静的分析判断,给黄大友教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向这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姑娘抛出了橄榄枝,让她考自己的研究生。而急诊科实在离不开人,王真又不想放弃这么难得的学习机会,就在下夜班后跟随黄大友教授出诊、查房,在实践中学习。黄大友教授还为王真设计了科研课题。“我每天工作16小时后,再去北医生理实验室做老鼠实验。整宿夜班后只睡三四个小时,就去做实验;下白班就晚上去做实验,硕大的实验室就我一个人。”王真从没有觉得科研是负担,反而越做越有兴趣、越做越深入。第二年,王真的科研论文就被全国内科大会收录了,并邀请她作大会发言。
2005年,王真考取了当年国家教委唯一的急诊公派留学资格,在美国危重症医学举世闻名的库柏医院,王真接触到第二位对她产生重要影响的导师Dellinger教授。
像大部分留学生一样,王真首先要过的就是语言关,应对听、说、读、写各方面的挑战。因为医学英语被学英语出身的人称作另一个“小语种”,几乎全是专业术语。而在病历中这些专业术语又被缩写成缩略语,加之全部都是手写体,很难辨认。王真就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反复辨认,不懂的挨个儿请教,把这些缩略语归纳出来,密密麻麻打了35页纸,花了几个月的时间全部背下来。
在美国的两年半时间,王真主要从事两项重要实验和研究,一项是“呼吸音影像技术研究”,另一项是关于脓毒性休克的临床治疗。过去呼吸系统疾病,除听诊外,最常见的是X光检查,再进一步是CT检查,但都不能像B超或心电图一样留下动态的影像。呼吸音影像技术研究就是将声音与影像结合,对呼吸音做数字化分析,据此诊断呼吸系统疾病或从事呼吸生理方面的研究。起初Dellinger教授在重症监护室做这项实验,可是效果并不理想。性格内向的王真平时不爱说话,但在外国人眼中,你不说就代表你不懂。她主动提出在急诊进行这项实验,Dellinger教授半信半疑。因为这项实验是世界首例实验,没有资料借鉴,也没有专家可供咨询。王真仔细筛选大量病历,进行实验与数据分析,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了当哮喘病发作时,左右两肺的呼吸音峰能量是不同步的,同时也在世界上首次定量分析了呼吸音能量的大小,从数据方面证明了阻塞性肺病患者呼气相能量大于吸气相能量。这些发现在过去任何资料中都从未有过记载或论述。王真的实验结果让Dellinger教授刮目相看,“你取得的成绩是我没有想到的”,Dellinger教授为他唯一的中国学生感到骄傲。
脓毒性休克也称感染性休克,是王真研究的另一个课题。这类疾病是由细菌或病毒感染脏器所致,发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也没有一定的实验指标,但很容易造成脏器衰竭,病人死亡率很高。王真在美国曾多次发表有关论文,回国后她把美国有关此类病的急诊治疗规范、流程在科室里推广,仅一年的时间,王真所在的急诊科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就降低了9.5%。由于卓越的成就,王真成为2009年欧洲危重症大会和2010年美国急诊大会唯一被邀请发言的中国医生。这两个大会是世界危重症及急诊专业规格最高、最具权威的大会。其中,2009年在维也纳举行的欧洲危重症大会让王真终生难忘。因为此前在美国多次发表论文或出席学术会议,都冠以美国库柏医院之名,而这次是代表中国,以《感染性休克的早期治疗及与预后的影响》为题目发言。由于大会的重视,她被安排在第一天第一个发言,当她第一次走向最高规格的国际讲坛时,她心里默念着,“我是代表我的国家来的,是向全世界展示我们的水平的。”
通过不断地科研、进修、培训,王真精通内分泌、心血管、呼吸、感染、重症及院前急救等众多急诊医学范畴。她的行为让人感受到,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还努力!
履职全方位
王真是民革党员,还是市政协委员和海淀区政协委员,最高法院特约监督员。她始终牢记自身民主党派成员和政协委员的身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履行参政议政职责,为促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早在2004年,“非典”风波刚刚过去,王真就开始反思这场灾难给急诊科的经验教训。她走访了十几家医院,发现一个共性问题:急诊科地域狭小,通风环境差,就诊病人多,在这种环境里谁又能保证不发生交叉感染呢?如果将来再有什么突发事件,又该如何应对呢?于是她写了一份《急诊科建设应与时俱进》的提案,提交给民革北京市委。这件提案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做了重要批示。
2013年,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后,王真更加注重立足和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医疗等领域重要问题,提出一系列提案。在北京市医院管理局挂职期间,王真建议提高急诊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灾害的能力。为此,她对全市医院急诊情况进行调研,通过调研掌握了大量第一手的详细数据,调研报告对急诊专业目前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困难、现状以及对未来公立医院改革的方向等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一些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对一些目前不能解决的问题就写成提案进行呼吁。这项调研,不仅为相关单位出台规范性管理文件提供了科学依据,更为此后急诊专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作为最高法院特约监督员,她提出了《严惩医闹,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利于医患双方利益》《医学立法及法院判决医疗纠纷案件时应考虑到医学专业的特殊性》等建议,得到了最高法院有关领导的重视。
今年“两会”,王真还带来了《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快科学养老机制建设》《自闭症儿童教育及家庭支撑的改进》《严重污染天气中小学校停课决定》等提案,履职视角逐渐从急救、医疗扩展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王真眼中,政协委员履职是全方位的。“政协委员来自各个界别,是各行业中的代表,把本职工作做好是当好政协委员的应有之义,就是在履职;把群众的呼声反映上去,把政府的想法传递下去,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并注意抓住群众关注、政府关心的重要问题参政议政、献计献策,就是履职。”
在履职过程中,王真觉得个人收获也是满满的。在政协的大家庭里,接触到众多精英人物,能帮助自己以更加开阔的视野去认识、看待和做好自己的专业工作。“我觉得,没当政协委员之前,我只有专业一条腿,是‘一条腿’走路,现在政协大家庭帮我又长出了专业以外的另‘一条腿’,让我走得更稳、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