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灵山 擦亮北京践行“两山”理念的“金名片”

日期:2025-08-14    来源:门头沟区政协

字号:        
  灵山,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清水镇,是北京市最高峰,主峰海拔2303米,被誉为京西的“珠穆朗玛”和“北京之巅”。巅峰之处,青葱油绿的亚高山草甸连绵铺展,与绵密如絮的云朵交相辉映,蔚为壮观。
  “高处”有秘境胜景,也有“不胜寒”的脆弱生态系统。近一段时间,仍处在封山保育期的灵山频登热搜,成了“夜游”“野游”打卡点。面对蜂拥而至的登山客流,灵山生态修复成果的巩固、落单走失游客的应急救援、极端天气条件下游客生命安全的保障等问题接踵而来,给当地镇村带来不小压力。
  今年是“两山”理念提出20周年,把“海拔之巅”建成“生态之巅”,对大西山整体保护和绿色北京建设具有重大示范意义。市民登山与封山保育的矛盾如何化解?老百姓捧着“金饭碗”怎样才能吃好“生态饭”?如何凝聚京冀两地市民、村民、牧民各方共识,协同构建生态大保护格局?如何打通灵山保护利用转化路径,打造践行“两山”理念的北京样板,为京津冀交界处类似生态治理难题提供示范?
  门头沟区政协“京华议事厅”给出参考答案。
  8月13日,门头沟区政协把“京华议事厅”开到北京海拔最高的村子——灵山脚下的清水镇江水河村,直面当前火爆的“夜爬灵山”热点,聚焦“灵山生态保护与合理利用”主题展开深入协商。市政协副主席刘忠范出席并讲话。
  为做好此次协商活动,门头沟区政协会同河北省张家口、涿鹿、怀来三地政协开展了前期联合调研,深入探讨跨区域生态联合监管、协同治理机制;组织北京市、区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多次实地调研,同所遇登山人员、登山协会深入交流,听取意见;举办3次调研座谈会,梳理政策清单、推演管控机制、研判社会情绪,就灵山生态保护利用的路径措施达成初步共识。
  协商会上,市政协委员吴宜夏、张焱、张娅,区政协委员李夺、李迎春、周国华、张娜依次发言,聚焦破解扰动灵山生态环境的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管理体制机制等,从“当前如何保护”和“长远怎样利用”两方面入手,提出对策建议。镇村基层代表围绕灵山限制性开放、大景区构建、生态富民等相关问题提出具体诉求。区生态环境局、区规自分局、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区园林绿化局结合各自职能介绍了灵山保护利用相关工作进展,充分沟通交流。来自市规自委自然资源整治修复中心、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和市园林绿化局保护地处的业内专家,从政策、规划、工程建设等专业角度,对委员们提出的建议及问题逐一回应。
  刘忠范表示,灵山作为京冀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功能。推动灵山保护与利用,要树立积极心态,把所遇问题转化为提升工作水平的实践课题;注重规划引领、组织带动、各方协同、市场化运行,激活京冀政府职能部门、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在地村民等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构建生态保护的社会共治体系;坚持政策层面、技术层面、跨区协同机制层面同向发力,以科学修复筑牢生态底色,以绿色发展激活生态价值,持续推进灵山生态保护与发展转型,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广泛共识。要建好、用好“京华议事厅”协商平台,因地制宜开展形式多样的协商活动,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政协离自己很近、委员就在身边”。
  门头沟区政协主席张翠萍,市政协人事联络室、门头沟区政协有关负责同志和部分市、区政协委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