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政协研究 > 2017-03 > 研究会2016年立项课题成果选登
时间:2017-09-07 来源:政协研究2017年第3期
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形式和重要载体,是我国民主政治架构中独具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学生对人民政协的认知,不仅涉及大学生对中国政党制度的认同,而且关乎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理解。针对大学生对人民政协的认知情况进行调研,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人民政协理论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人民政协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
人民政协是人民民主的重要实现形式,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人民政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能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认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这一制度的重要载体。尽管中国没有实行西方的三权分立,但中国的政党制度在民主政治实践中确实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不像很多西方学者所认为的中国实行的是一党专政。问卷调查显示,竟有10.11%的大学生认为中国是一党制。大学生对人民政协的正确认知,关乎对我国这一独具特色的基本政治制度的理解和认同。
(二)有助于大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独特优势
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制度基础,具有不同于西方民主的独特优势。调查结果显示,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知道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正确认知人民政协,有助于大学理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独特形式。
(三)大学生面对各种民主思潮时能保持头脑清醒,坚持制度自信
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开放,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思想还没有完全成熟,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无论是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还是西方近期抬头的民粹主义都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困扰。大学生唯有真正了解和把握我国政治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所在,面对各种思潮时才有可能保持清醒的头脑,仍能坚定信仰,对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充满信心。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人民政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认知情况是令人担忧的。这迫切需要用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民主形式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而人民政协这一历史悠久、独具特色、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适合中国国情的民主形式,是典型的、有待挖掘的重要资源和宝库。
二、大学生对人民政协认知的基本情况
课题组对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河北师范大学和天津科技大学五所高校大一、大二年级的445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人民政协的认知情况是令人担忧的。
(一)对人民政协认知情况总体上不容乐观
大学生对人民政协认知的基本情况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对人民政协非常了解的学生占4.94%;了解和一般了解的分别占19.78%和40%;不太了解的占29.66%。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了解的学生占12.36%,一般了解的占41.12%,不太了解的占35.06%。其中对人民政协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一般了解和不太了解的占比例最大。
(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人民政协的基本常识知之甚少
调查结果显示,认为“人民政协诞生早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正确的仅占48.54%;选择“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代行的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完成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使命”的仅占47.64%;选择中国共产党对协商民主的实践开始于抗日民主政权时期“三三制”的竟然只占11.46%;关于“参加人民政协的八个民主党派有哪些”的问题,选择“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的只占17.53%;此外竟有17.75%的学生选择“中国的各民主党派是执政党”。
(三)部分学生不了解人民政协的特点和优势
人民政协具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首先人民政协在结构上由界别组成。调查结果显示,“与人民代表大会相比,人民政协构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选择正确答案“按党派、团体和界别组成”的只占46.07%;其次,人民政协在功能上主要以协商的形式来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选择“民主协商”是人民政协的最主要特征的占76.85%,结果较为理想。政协委员是由各界别、各党派、团体协商推荐产生,但竟有高达71.24%的学生选择政协委员产生的方式是“选举”;再次,人民政协在运作方式上实行会议制、提案制、反映社情民意制、委员视察制和调查研究制。调查显示,选择“政协举行的各项会议”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最主要形式仅占41.8%。
可见,多数大学生对人民政协的一些基本常识、史实的了解很匮乏,甚至出现了认知错误,更不用说对人民政协的深入了解,以及对我国的政党制度和民主制度的认同。
三、人民政协理论更好地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人民政协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要采取多种方式将人民政协理论更好地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一)把人民政协理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之中
通过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访谈得知,有关人民政协的内容,在思政课教学中有的不讲,有的略讲,总之不是授课的重点内容。课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调查结果表明,对于“你对人民政协理论了解的途径是什么”,有65.17%学生选择的是课堂教学,在“你希望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人民政协理论”这一问题中,课堂讲授占65.84%。可见课堂是学生认识人民政协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思政课教师一方面要“讲好中国故事”,将鲜活的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案例带进课堂;另一方面要围绕“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等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开展模拟政协提案、模拟政协会议、模拟政协协商等课堂活动,让大学生感受真实、鲜活的人民政协。
(二)人民政协理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之中
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和途径。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切身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鲜活、真实,有助于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调查结果表明,对于“你对人民政协了解的途径是什么”,选择社团或实践活动仅为14.38%,说明有关人民政协的社团和实践活动是极少的,而学生们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政协的。在“你希望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人民政协”这一问题中,有高达57.08%的学生些希望通过实践活动(如参观政协、旁听政协会议等)了解人民政协。高校思政课有40多学时的社会实践环节,但当前这一环节,存在着部分学生不主动找寻实践平台,只运用网络资源来完成社会实践的现象,这违背了社会实践的初衷。学校、教师应积极联系当地政协,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条件。创办于2012年、由致公党指导、安生教育研究院主办的“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开展得相当成功,学生参与式地、多层面地感受到我国的政治制度,培养了社会责任感,增加了制度自信。但当前这项活动主要以高中生为主体,强烈建议这一活动推广到大学生中。大学生有着强烈的政治参与热情和民主意识,更需要这样的活动进行引导。高校具备通过思政课社会实践环节和大学生社团推广和开展“模拟政协”活动的条件。
(三)借鉴国外政治教育的方式
虽然国外没有使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称谓,但各国都是非常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将其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学生。同时,国外政治教育注重社会实践。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反思,形成民主观念,效果较好。例如,开展模拟议会活动;美国青年共和党、民主党都有相应的政治模拟类社团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刚刚印发的《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明确指出,探索建立有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青少年事务联系机制,为青年参与畅通渠道、搭建平台。推荐优秀青年代表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监督员等,在实践中提高青年政治参与能力。所以,要设立模拟政协等政治模拟类社团,推动开设带有实操性的模拟政协等选修课,积极开展模拟协商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民主参与的机会和平台理顺机制、创新形式。
综上所述,人民政协这一最具中国特色的民主形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大学生对人民政协的认知情况令人堪忧。所以,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民主教育,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理想信念。
课题负责人:林宏彬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
义学院讲师
课题组成员:赵连稳 北京联合大学北京政治
文明建设研究基地常务
副主任、编审
杨积堂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
党委书记、教授
李 昕 北京联合大学讲师
王桂芝 北京联合大学讲师
范红雨 北京联合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