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政协研究 > 2017-03 > 推进“模拟政协”活动
时间:2017-09-07 来源:政协研究2017年第3期
一、问题: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核心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非常重要。从基础教育看,德育和学科教学两个领域落实的效果不能令人满意。
经济发展到今天的水平,不少中小学生贪图享乐、自我膨胀,缺乏明确的政治信仰和远大理想,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感,缺乏踏实持续的行动力。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中高考改革,最近对学生选课情况进行统计,选学“政治”课的学生两个学段都不到20%。德育课,德育效果不佳,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这里就举几点:
一是内容缺少针对性。对学生实际关注不够。他们讲教材的有些内容学不懂。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事,关心社会事,让学生在关注中产生代入感才能让教育深入人心。
二是形式缺乏亲和力。手段单一,说教多,口号多,一阵风的活动多,雨过地皮湿,没有太大影响力。要创造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行动和体验中实现自我教育。
三是学科教学落实不力。过去我们提“学科德育”、“全员德育”,“核心素养”提出后,或许能有改观,但仍然要探索如何在课堂和学科活动中落地。
四是家庭、学校、社会没有形成合力。目前的状态是,家长重视教做人做事,学校重视政治、思想、道德,社会不知道怎么配合。目前缺少那么一种平台或者活动形式把三者整合在一起,朝着一个方向努力。
现在有了“模拟政协”活动,是解决上面问题的一个非常好的探索。吉林主席这么支持我们教育领域的工作,张毅主任亲自抓,我觉得这件事值得探索,也一定要做好,一定能做好。下面我就说说我们开展的情况和体会。
二、回顾:我们怎样走近“模拟政协”?
1.每学期两个代表的公开课引起学生期待
好多年前,我们学校田老师和我分别是人大和政协代表。在政治教材讲到国体、政体时,我们上大课,分别讲解人大和政协的职能,分享我们参政议政的经验和体会,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学生反响很热烈。
2.学生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尝试“模拟人大”
2012年,我校学生在承办第三届北京市中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期间,就尝试开展了模拟全国人大特别专场,体验我国政治民主制度的运行模式。
3.成立模拟政协学生社团,体验、理解政治协商民主
我们学校模拟政协社团于2016年6月1日正式成立。北京市政协陈煦副秘书长和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张毅主任亲自参加了成立仪式。这体现了北京市政协和北京市教委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模拟政协社团在翱翔论坛发出全市中学生开展“模拟政协”活动的倡议,并与多所学校的学生受邀观摩市政协会议。
我校模拟政协社团自成立以来,学校开设了专门的选修课程,指导学生开展了多项活动。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断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核心素养在也在活动中不断提升!
通过开展这项活动,我们感到,“模拟政协”活动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能帮助其树立社会主义制度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意识和创新意识。
三、体会:“模拟政协”活动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
思想政治方面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学生参加“模拟政协”活动,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反思、调研,形成相关提案,四个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1.“模拟政协”活动增加了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以前学生在政治课上认为其他民主党派在政治生活中没有发挥其作用,政协委员也是个虚职。通过“模拟政协”活动,学生改变了以前的看法。
2016年5月26日我校师生到北京市政协旁听“市政协雾霾治理问题提案办理协商会”,学生明白了政协委员为解决北京雾霾问题献计献策,督促相应的政府机关履行其职能,改善北京市的空气污染状况。
2017年1月12日至17日,我校模拟政协社高二(10)班王景博同学受北京市政协邀请,全程观摩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
2017年4月13日高一(5)班童若娴同学到北京市政协观摩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
有理解才会有认同!学生走进政协、列席常委会,她们亲身感受到我国政协委员如何履行其职责,政协如何运行,增加了对政协的理解,更加认同了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我国政党制度的认同反过来会更加激发学生政治参与的热情!
2.“模拟政协”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法治意识
“模拟政协”为中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发现社会问题、进行社会调研、提出相关解决措施的平台。学生在提出相关解决措施之前要了解相关职能部门的法定职权,根据其法定职能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这个过程本身就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思想。
我们学校模拟政协社团2016年8月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模拟政协大赛,他们的提案就是《关于改进中学生法治教育形式,以提升其法治意识的建议》。为了了解青少年法治教育情况,他们利用高考期间采访了法官妈妈尚秀云、法官爸爸赖琪、一中院刑庭厅长周军,还访谈了海淀区检察院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处检察官胡晓亮等人。学生在访谈中了解了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据此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法治意识得到明显提升!
3.“模拟政协”活动提升了学生的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理智、自主、反思等思维品质和行为特征。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理性精神包括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即“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模拟政协”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精神:
反思性。反思生活,找到“痛点”,确立选题。我校模拟政协社团引导学生在反思生活的基础上,确立了三个研究课题:《关于促进手机回收利用的建议》《关于建立对服刑人员子女帮扶机制的建议》《关于在中小学加强食育教育的建议》。
合理性。“模拟政协”引导学生们根据生活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必须是合理的,即符合实际,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学生进行文献研究、开展社会调研。
建设性。学生提出相关提案目的是为了推动相关问题的解决,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4.“模拟政协”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公共参与的平台
“模拟政协”是中学生社会实践的好形式。“模拟政协”活动相比于其他教育活动具有两大突出优势:
一是重视实践。学生是在“做”中成长的,学生针对社会问题,搜集信息、查阅文献、做调查问卷、到社会上找相应的专家、利益相关人访谈,这些都会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养。
二是贴近生活。“模拟政协”相对于模拟联合国等学生活动而言更加接地气,让孩子们关注身边的事情,从身边的事情开始改变世界。
总的来说:这个活动就是自我教育的好案例。不同年龄和地域的学生会关注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他们自发开展实践活动,提出创新解决方案。这个活动很好地把“爱国、爱党、爱人民”等宏大的政治概念具体化,把对 “政治制度”抽象的了解自然嵌入并且物化可感了。可以说,“模拟政协”活动是政治课非常接地气的学科活动,是德育中社会实践的好形式,也是创新教育的好载体。
四、建议:如何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推进“模拟政协”活动?
1.加强各级人民政协对学校“模拟政协”活动的支持力度
各级政协搭建更多观摩平台。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更多学生观摩各级政协的会议,参与政协委员的履职过程(调研、访谈等)。
政协委员深入高中校指导活动。为每所高中校配备政协委员一名或多名,政协委员亲自参与指导学校的“模拟政协”活动:给学生介绍“模拟政协”,指导学生选题、调研,聆听学生的调研成果汇报。
建立学生提案呈递的专门渠道。建立制度性渠道,把学生的优秀提案由政协委员带到相应级别的政协,变成真正的政协提案。这将极大地激发学生参与“模拟政协”的积极性!
2.加强各级教委对学校“模拟政协”活动的支持力度
纳入到德育工作范畴。进入学校教育常规工作,作为社会实践活动加强指导。
人、财、物的大力支持。希望教委给高中“模拟政协”实践校一定的经费支持,保障学生调研、聘请专家等的经费。
交流平台的建设。由北京市政协、北京市教委、青少年创新学院主导,举办市级的模拟政协大赛,给学生们提供展示的平台。
3.学校推动“模拟政协”实践活动具体措施建议
组织保障: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学主任、德育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由政治、语文、历史等人文学科教师组成的“模拟政协”指导教师团队,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咨询团队。
课程保障:在学校开设“模拟政协”选修课,使“模拟政协”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固定的时间、地点和人员保证。
课程整合:将“模拟政协”活动与学生的研究性学习相结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如果是针对社会问题的,可以当成提案来做,引导学生通过社会调研和文献研究,写出提案。学校开展优秀提案评比。这样既可以不增加学生的额外负担,又可以使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更加认真、扎实,同时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模拟政协”活动中来!
活动整合:将模拟政协社团活动与学生的自治相结合。我校有学生会发改委,针对学校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可以引导模拟政协社团针对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召开学生和相关方面的协商会,向学校领导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前苏联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最有价值的本钱!”“模拟政协”实践活动会让咱们的学生摆脱过去应试教育下的“死记硬背”,走向学会理性思考!
“模拟政协”这一平台可以让我们培养出“有思想的行动者和有行动的思想者”!当更多的青年学生成为有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的理性公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指日可待!
(作者系市政协常委、北京市一零一中学校长 郭 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