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政协研究 > 2017-03 > 推进“模拟政协”活动

参与“模拟政协”实践 增添青年家国情怀

高睿龙

时间:2017-09-05   来源:政协研究2017年03期

  提起政协,我脑海中立刻出现的就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统一战线”等“高大上”的词语,相信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说出大段大段的关于政协职责、新时期目标等的标准答案,但是我们对政协制度的认识却也仅仅停留在这样“高大上”的词句中,而没有领略到这些精妙词句背后的深意。

  通过这两年参加、组织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加上今年一月份受邀观摩政协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我深刻体会到,活生生的“政治课”对于青年学生是多么的重要。

  俗话说实践出真知,光是耳朵听、眼睛看、脑子想,是远远不够的。这也许就是学长学姐们五年前创办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的初衷。全国大学生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到今年为止已经是第五个年头了,累计参赛高校近40所,参赛选手近1000人,选手们提出的各个领域的相关提案100余份,其中《关于修改北京市供暖时间气象参数标准的提案》经多次后续调研与修改,已被指导老师作为真正的政协提案上交至全国政协。《人民政协报》、香港《文汇报》等多家媒体对大赛进行了报道。在外交学院领导、老师、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和社会各界,特别是九三学社给予的大力支持下,比赛取得了一定成绩,也正在不断进步。今年北京政协的帮助更使大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在此,我想先对所有关注、关心比赛的领导、老师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比赛的宗旨是认识中国、建议中国、服务中国。首先,模拟政协提案大赛能带给我们青年人最基本的是一种对中国社会民情、政治制度更深入的认识。青年们从身边的小事出发,撰写提案,在社会调研、实践的过程中,将会对中国社会形成更加深入、准确的认识;同时,准备比赛中对政协知识的学习、比赛中模拟的政协氛围,无疑增加了青年人对政协制度的了解。

  其次,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可以在学生们中间形成一股正能量。一月份观摩政协的活动对我来说,真的是一个“严谨不做作”的思想政治教育:看着委员们在自己专业领域问题上异乎寻常的坚持态度、看着他们孜孜不倦地解决问题的精神,家国情怀油然而生。这种家国情怀是政协的氛围带来的,不仅仅在于一句话或是某个人。而家国情怀同样可以在“模拟政协”的比赛中产生。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随着对中国国情的不断深入了解,青年人的爱国情怀、忧患意识更容易被激发;而随着对中国政协制度的不断认知,这种忧患意识和爱国情怀能形成一股理性的爱国力量。这样的正能量如果能在多个人身上累积,对社会来说,是巨大的财富。

  再者,这股理性的爱国热情可以用来服务中国。从比赛中受益的不仅是参赛选手,通过参赛选手还可以辐射到更多的人。去年比赛前期,我们利用微信公众号,推出了所有参赛代表队的提案简介。出乎意料的是,短短3天时间就有6万多人次进行阅读,后台留言人数在发出12小时内就破百。留言中有针对提案的,有针对赛事的,也有提出疑问或见解的,但无一不彰显着人们对国家的关注和爱。连续几天里,这种满溢着家国情怀的讨论一直持续着,刮起了一股正能量的风。

  最后,模拟政协提案大赛可以增加青年人对我国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培养青年人的制度自信。一项制度不可能一开始就十全十美,总有优势和瑕疵。如果没有深入了解和亲身体会,很容易受到一些误导,放大了瑕疵从而失去了对制度客观公正的评判。习总书记在说中国民主时,用了“名非天造,必从其实”来表述。中国自己的民主之路和当今西方式民主固然有不同,可关键并不在于民主表达的形式,而是在于民主的实质到底有没有被达成。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这种事前商量的民主形式需要更多人的深入认识和认同。而作为青年人,更是要担负起“头脑”和“嘴”两个角色,在正确、深入地认识政协制度的基础上,正确地传播政协理念。而对政协制度形成直观的印象、进行深入的了解,通过模拟政协提案大赛亲身体会恐怕是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政协制度作为中国故事里重要又特别的一环,越来越引人关注。这就要求我们青年人学好理论知识、做好实践工作。吉林主席在一月份与我们的座谈中特别对我说,作为外交学院的学生,更应该深入了解和学习政协、学习中国,如此,方能让中国的故事传播得更远、更鲜活。我听了后扪心自问,深感惭愧。因此,对模拟政协提案大赛这项赛事我们更是不敢松懈。先要认识中国,然后才能建议中国、服务中国,希望更多的青年人可以加入到这项赛事中来,让中国声音更动人,让中国故事更有趣。

  (作者系外交学院外交学系2015级本科生 高睿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