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政协期刊>政协研究>2016-04>本期关注

新形势下政协的文化统战工作

时间:2017-05-03

  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以及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内在要求重视文化统战工作。在各国越来越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大背景下,将文化统战自觉纳入人民政协的总体格局中,对于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作再上新台阶,对于促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作为团结、联合全国人民的组织,人民政协文化统战工作的中心任务无疑就是增强这“四个认同”,增强国家的凝聚力,以服务于实现现代化这个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工作内容十分丰富,文化统一战线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物质文明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先进文化创造社会核心价值观,提供构成共同理想、共同信念、共同道德的文明基石;先进文化凝聚民族精神,是沟通海内外、海峡两岸的“心灵之桥”,为56个民族营造共同的“精神家园”;先进文化推动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协同发展,催生社会和谐。文化统战对于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对于增进团结、凝聚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从根子上说,统一战线是做团结人的工作,是做争取人心的工作,与文化存在着天然的联系。

  中共十八大之后,文化统战的中心工作包括海外文化统战工作的目标任务非常明确,那就是“人心回归”“文化回归”凝心聚力,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实现“人心回归”“文化回归”,首先要增强世界范围内对中华文化的“文化认同”。

  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把全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称作文明冲突的时代,并得出结论说:“文化认同是决定一个国家敌友的核心要素。”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之力量的决定因素。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绵延发展、饱经挫折又不断浴火重生,都离不开中华文化的有力支撑,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神奇力量的绝好注脚。但是,到了现当代,中华文化的引人之处依旧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建筑、风俗、艺术等等。重新强大起来的中国给世界人民的新印象就是超强的购买力与走到哪里哪里就有的喧嚣。要知道,没有一个与之相称的现代文化,是很难得到文化认同的,中国的大国地位是无法奠定的,没有文化的崛起是危险的,没有得到文化认同的崛起是没有支撑没有根基的。因此,推进现代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是新时期政协文化统战工作的立足点与着力点。

  增强文化认同,重点要把握好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万变不离其宗”,通俗说就是有可商量的,有不可商量的。也就是在工作方式、工作方法上可以灵活多变、圆融变通,充分考虑工作对象的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情感立场、不同价值追求,适时而变、顺势而为。但是所有这些变通都是有原则有宗旨的,都是为了推进我们的工作目标而开展的,而宗旨和目标是明确、坚定、不可变通的。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其宗”指向的是价值观问题,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文化统战工作的“宗”是指要坚守我们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宗旨,那就是将国家认同寓于文化认同中去推进,以争取人心,获取海内外各方各界人士对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建设的支持与认同。现代意义上的国家重视“社会认同”与“合法性”,也即国家认同,它关系到民族的团结、主权的稳固、社会的和谐以及国家的合法性基础等重大问题,意义非常深远。文化统战工作就是要坚定树立我们国家形象和国家工作的“合法性”,传播国家发展建设的正能量,传递我们和平发展、友好交往的意愿,争取海内外民众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同和支持。文化可以帮助人们解决“我们是谁”的“身份认定”问题,“文化认同”可以给人以“共同精神家园”的亲切感,而“国家认同”可以让人获得一种血肉依存的“归属感”,这也就是漂泊了几千年,已经在世界各国站稳脚跟的犹太人,为什么仍然要不顾战乱复国的原因。不可否认,文化与政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在全球化时代,人员、信息、物资等跨国流动日益频繁,“世界公民”的概念日渐深入人心,公民的国内身份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受到严重的冲击,作为国家软实力的文化的首要作用就是增进文化认同,进而推进国家认同。这就需要宣扬爱国主义,增强海内外人士对国家的整体归属感、对国家的自豪感和向心力,形成“多元一体”下的“一国”“一心”。一个人无论来自港澳台、来自海外,或是来自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也可能生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有着不同的价值立场、不同的宗教信仰,但是都始终承认自己的祖国是中国,是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怀着对祖国深深的爱和眷恋,始终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这就是文化统战工作的目标和宗旨。

  文化的独特功能是产生凝聚力。“万变”指向的是文化的凝聚力问题,是指要根据统战工作特点,灵活地制定工作策略和工作方法、工作内容,以最大限度地团结人、最大范围地争取人。在具体工作中,应灵活掌握以下几点,以增进海内外华人的“四个认同”。

  一是灵活运用统战策略。统一战线的提出有其特殊的历史时代背景,海外人士、特别是港澳台人士对此较为敏感。自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成功运用统一战线这一“法宝”,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一系列胜利。但是由于历史的心结,以及海外政治力量长期敌对化、歪曲化宣传、渲染,给炮火中走来的统一战线扣上了“阴谋”的帽子、蒙上了硝烟的味道,使一部分海外华人,特别是台湾民众闻之色变,并广而化之质疑大陆对台善意行为、让利措施的背后动机。因此,海外文化统战工作应遵循“万变不离其宗”的指导思想,灵活应用统战策略,坚定推进工作目标。首先,要坚持统战工作的政治性、战略性定位,始终坚持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目的开展工作。正面宣传当前爱国统一战线的内涵、意义,正面回应对统一战线的歪曲、误解,努力扭转一部分人的刻板印象。其次,要注重工作方法、工作策略的艺术化和多样化。统战工作艺术是统战工作方法的巧妙运用和统战工作经验的理性升华,反映了统一战线战略和策略的有机统一。要在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基础上,因事而宜,因时而宜,根据不同对象、不同时机、不同情况运用多样的工作方式。再次,在对外提法上强化文化认同、淡化统一战线。我们开展的所有以广泛联合为目的的工作都是统战工作,但没有必要把统战挂在嘴上、摆在显眼处,以免激起工作对象的警惕乃至负面情绪。统一战线是目的而不是形式,扎扎实实做好每一项团结人、联合人的工作,就是在为统一战线添砖加瓦。

  二是在“国家”的概念上,对海外要多讲历史意义上、文化意义上、民族意义上的中国,把重点放在寻求文化心理共鸣上,强调同宗、同文、同族,即一种文化、一个民族、一个梦想——“中国梦”。因为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语言、肤色、历史传统、文化生活、思想、心理等而凝聚成的命运共同体,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因此,在国家概念上多讲历史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有利于统战对象放下政治包袱,摘掉有色眼镜,在感悟共同的历史沧桑、家国情怀中产生共鸣,激起复兴中华的共同的心理愿景,产生内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增进对作为历史、文化、地域载体的国家的认同。

  三是在宣传中多做今昔对比,还要多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方面取得的成绩、变化,用真实的历史和现实感召凝聚人心;多介绍新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实践,抒写多彩的中国、进步的中国、团结的中国、友好的中国,激发海内外华人内心深处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激励全世界范围内的华人朝气蓬勃共筑“中国梦”。

  在“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推进人民政协文化统战工作应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也就是三个抓手。

  一是重视文史资料的整理研究工作。政协文史资料工作以民主的形式写史、以写史的方式团结人,不断深入践行大团结、大联合的爱国统一战线主题,是人民政协最直接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益当代、惠及后世的伟大事业,从其肇始即有鲜明的文化基因和文化统战的内涵与意味。

  1959年4月29日,时任政协主席的周恩来同志在招待60岁以上的全国政协委员的茶话会上指出:“戊戌以来是中国社会变动极大的时期,有关这个时期的历史资料要从各方面记载下来。”“希望过了60的委员都能够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留下来,作为对社会的贡献。”这一富有远见卓识的倡议,得到了广大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人士的积极响应和支持。半个多世纪的实践证明,文史资料具有存史、资政、育人、团结人、凝聚人心的重要且独特的作用,它反映了各界代表人士从不同角度对历史的认识和看法,蕴含了许多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和需要汲取的深刻教训,充分体现了统一战线的广泛代表性和包容性,是统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生动地见证了中国各民主党派、各族各界自觉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为之进行艰苦卓绝奋斗的真实历程,记录着他们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凝聚着鲜活的人生体验,是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

  文史资料工作是一项与时俱进、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延伸的长期任务,是与统一战线相生相伴的事业。政协文史资料工作在让统战对象深刻了解中华文化精髓的同时,及时掌握中华文化发展前沿动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推动中华现代文化建设,使海外文化统战工作的开展更有针对性。中华现代文化应该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应该是既有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又吸收借鉴世界文明的先进成果,与现代文明相适应,与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文化;应该是既体现能够为世界大多数人所理解接受的价值观,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文化;还应该是能将海外华人的家国情怀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连接在一起的文化。

  二是重视中华文化的教育交流工作。1988年,世界各国诺贝尔奖得主在法国巴黎集会,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中提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二千五百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以儒家思想为主脉、文史哲为主体、道德教化为主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涵盖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情操、礼仪制度等维度的多方面整体,天人合一的自然精神,贵和持中的中和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人本精神,知行合体的实用精神,义以为上的重德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有容乃大的开放精神等,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伦理要义和智慧之道。

  教育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文化方式,也是人类文化记忆传承的重要方式。十八大报告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和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应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说,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战略的高度上把握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是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的前提条件。

  做好中华文化的教育交流工作,首先要建设好中华文化教育交流体系。通过教育交流,使广大海内外华人华侨进一步了解中华文化,认同中华文化,重拾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这主要可以概括为两方面工作,一个是“请进来”,另一个是“走出去”,就是搭建国内和海外的两个教育交流平台,与各民主党派及团体加强合作,有针对性、有重点、有侧重地进行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以更有效地增进文化认同,促进文化融合。

  其次是借鉴国外传统文化教育经验,大力兴办社区教育。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只在学校里搞“温室栽培”,更需要社会、家庭等大环境的“土壤”滋养,在充分利用博物馆、文化纪念馆等公办场所(建议对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的基础上,以社区为单位在海内外大力倡导兴建国学体验馆等非盈利机构,打造全方位的传统文化教育环境,使适龄学生始终浸润在传统文化的熏陶影响之下,真正让传统文化入脑、走心,使学生于潜移默化中认同并践行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三是重视海外文化统战的宣传工作。历史经验表明,宣传一直都是政治经济力量的助推器。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从不讳言宣传对于革命斗争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性,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只要一开口说话就是在做宣传。他还说过,“中国人民中有这样一部分人还不觉悟,就是说明我们的宣传工作和组织工作还做得很不够。人民的觉悟是不容易的,要去掉人民脑子中的错误思想,需要我们做很多切切实实的工作。”建国以来,我国经济政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长期以来国际上始终存在着对我国政治制度的偏见与攻击,国内也有一些人对我国政治制度不甚了解,对人民政协与统一战线的概念与功用认识模糊,这与我们对我国政治制度与政治理论研究宣传不够、不到位有一定的关系。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忽略宣传工作、不借助媒体相当于自废武功。建设好中华文化宣传推广体系,密切同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人华侨的联系,进而打造同心合力工程,是开展文化统战工作的关键。这方面的工作首先要求我们利用好成熟媒体,就是已经有相当的公信力、知名度和受众群的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纸等旧媒体和网络新媒体。再一个就是打造好自己的出口,政协海外文化统战工作应该有自己的宣传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为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应该利用自己的出口,宣传好中华文化和国家形象及政策主张,在重大事件面前早发声、会发声,用海外人士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发声。大家应该还记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在海外的藏独分子制造事端阻挠奥运火炬传递,用大量歪曲历史的宣传博取同情。而就在国内主流媒体、有关部门集体失声,或说不屑理睬之际,是一位留学生连夜制作了一个讲述真实西藏历史的视频发在网上,以这样一种非官方、非正式的方式,为廓清事实,赢得人心做了很重要的工作。因此,对外宣传方面的工作是拥有人才和资料等雄厚资源的文化统战工作应该下工夫做的。此外,政协应多举办各种形式的联谊、沟通等活动,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形式。

  (作者蔡国雄系市政协副主席、台盟市委主委、研究会顾问;徐芳洁系台盟市委宣调处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