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7-05 > 时评 Politics

护短就是纵容

王石川

时间:2017-06-05   来源:2017年05期

  中国的一些作者又一次创下了“世界纪录”,而这次是因为论文造假。据报道,德国知名出版商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日前发布消息称,经过调查发现,在2012至2016年间,有107篇刊登在出版社旗下学术期刊《肿瘤生理学》上的论文涉嫌“同行评审”造假,这107篇论文全部来自中国。

  医生是高尚职业,治病救人来不得半点虚假,所谓“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医术之外,医德也很重要,那些临床医生为发表论文涉嫌造假,在给患者诊疗时是否存在不规范行为?如果道德有问题,为了名利无所不用其极,这样的医生还值得托付吗?

  撇开这些不谈,该事件让人备感悲哀之处还在于,这样的国际丑闻,大约两年前曾经上演过。2015年,同样是施普林格集团,同样撤回旗下10个学术期刊已发表的64篇中国作者的论文,原因同样是“同行评议涉嫌造假”。当然,这两批人不会是同样的论文作者,但在国际学术舞台上,“中国作者”势必沦为不被信赖的群体。

  问题出在哪里?有识之士可从多个层面探讨问题根源。有声音认为,由于国内将发表论文尤其是SCI论文作为博士毕业、医生晋升、课题结题的主要考核指标,所以大家都希望在高水平刊物发表论文。在考核压力下,一个人一年要写一篇甚至几篇论文。而在国外,为了在顶尖期刊发表一篇论文,一个科研团队要潜心研究几年。这看似有理,却经不起推敲。“作者要对文章的每一个字符负责”是国际学术界共识。打个比方,难道因为应试教育有弊端,就可堂而皇之抄袭?

  论文造假,是不是更与作者缺乏操守以及相关机构护短有关?4月21日,中国科协官方微信发布消息称,中国科协认为,论文因虚假同行评审问题被撤,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确实存在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没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出版集团和期刊编辑存在内控机制不完善、审核把关不严格等问题,理应对此承担责任。

  中国科协的做派颇有倒打一耙之嫌,全无反躬自省之意。如此表态,恐怕只会助长问题论文频繁出现,“同行评议涉嫌造假”很难绝迹,那些当事人更会心安理得造假,这样一来,学术造假怎能消除?一味护短,就是纵容学术不端。

  众所周知,两年前的撤稿事件发生后,时任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明确表示,撤稿事件给我国学术界的国际声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再次表明我国学术界、科学界仍然面临着学风浮躁、学术失范的严峻挑战。韩启德还提出,今后若再发生类似问题,所在单位要坚决处理。发现一起,查办一起,对学术不端行为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效应。

  业内人士早已达成共识,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有“五不”行为准则:不由第三方代写论文;不由第三方代投论文;不由第三方对论文的内容进行修改;不提供虚假同行审稿人的信息;不违反论文署名规范。行为准则不可能自动生效,唯有辅以严厉的追责制度,准则才有威力。

  韩国学者黄禹锡造假,身败名裂,还承担刑责;日本学者小保方晴子的论文造假,本人的博士学位被剥夺,其导师也自杀谢罪。我们固然不必复制别国的做法,但对论文造假零容忍应该不难做到吧?正如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赵子建教授说:“无论有多少借口都不可原谅,底线不能碰。”不论哪种造假,“同行评议涉嫌造假”在国际上最起码要被认定为“学术不端”(misconduct),要进行严肃处理。(责任编辑 刘墨非 央视评论员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