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7-05 > 聚焦 Spotlight

现代快递业的“三观”

张秀媛

时间:2017-06-05   来源:2017年05期

  当前,北京市“互联网+”下的现代快递服务行业迅速发展,极大地满足了居民日常生活需求,改善和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但是现代快递行业末端服务市场中,还存在诸多安全管理和城市综合执法问题,例如,道路旁分拣、摆摊领取以及车辆种类多,从业人员复杂,随意行驶带来交通安全隐患等问题。因此,加强首都现代快递行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十二五”期间,北京的快递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速度达到50%以上,位居全国第五;快递与电子商务协同发展效果明显,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快件业务量较上年同期增长了80%,2016年“双十一”电商促销的11月份快递业务量达到1.6亿件,2015年全市电子商务类快件业务量96%来自民营企业。2016年北京市快递量接近20亿件。

  快递业作为适应移动互联网的一种新型业态,连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补充完善传统邮政服务行业系统,要从快递产业链的顶层机制、中观管理和微观运行三个层面对其管理体制机制进行完善,保障健康发展。

  要有顶层设计

  快递业是邮政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关系民生的普遍服务和发展迅速的新业态,应加强行业规范和市场化运作管理,尽快补充完善《北京市邮政通信条例》等规章条例中关于现代快递业用地规划、设施条件和市场化运营等实施细则修订工作。

  首先,修订中应充分考虑“互联网+”时代带来的交通、物流等行业模式变化,兼顾多行业标准协调性,适应互联网电商新型业态。其次,要尽快开展依托邮政系统法律法规、信息化平台等更新和实施细则修订工作,出台快递行业法律法规,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快递业规范化地服务于快速性、高效性、安全性、信息开放性等功能特征。

  做规划管理研究

  快递服务业是物流链上的一部分,因此,有仓储、运输和门到门的作业环节。在北京市的城市规划中,应将快递业的一级分拨中心、二级分拨中心纳入到城市用地规划中,依托交通枢纽,大型场站,大型客、货运集散地等用地,给出区域快递业规划用地指标。

  在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域用地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快递业作为邮政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机场、铁路和公路场站等规划用地中,应补充完善快递业用地空间,进行指标明晰化。尤其是在交通枢纽的用地中,结合交通枢纽的层次、区位空间、功能条件给出邮政快递设施用地规模等级、快递设施需要的空间范围等指标,并应明确纳入规划用地范围内,形成按照快递分拨中心和主要节点、市郊以及末端分层次给出用地设施需求规模和相关设施条件。

  事实上,在2016年调查调研数据基础条件下,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开展北京市快递业产业需求预测和规划管理的基础科学研究,完善当前北京市快递主要节点和多模式的末端服务的每天业务量、服务半径范围、主要方式(路边分拣、送货上门还是智能货柜)等需求特征和预测分析,形成快递业规划管理的基础数据,为北京市快递业绿色环保良性发展,提升快递业末端服务质量,形成具体管理措施和监管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

  提升末端服务能力

  保障快递业末端服务市场化运行,多部门联动加强城市综合执法和安全监管。依据《北京市快递安全管理办法》和《快递市场管理办法》,合理引导快递末端服务的企业、社会单位和个体从业者。分时段、多模式管控,保证快递业末端便捷服务能力和行为规范。

  为了保障快递业末端居民的上门服务和速达需求能市场化良性运行,城管、交通、环保、邮政等多个政府部门应共同参与监督工作,不断完善规范快递行业的细枝末节,促进快递业末端市场化。一是盘活资源存量、挖潜增量。解决单位和学校周边各种快递车辆摆摊自取问题,盘活单位和学校邮政系统设施设备存量,对传统邮政快递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二是划定分时段快递末端服务形式。规范、监管和协调不同时段快递末端服务,鼓励门店合作、建设智能柜、第三方托管等形式挖潜增量。

  此外,快递车辆种类繁多,车辆不符合上路条件,不遵守交通控制在道路上随意穿行等现象,成为城市交通管理和街区综合治理等城市综合执法的难点问题。建议严格落实北京市的《北京市快递安全管理办法》相关条款,例如,早晚高峰、夜间可以采用快递件入店或网点代管方式,或放入智能柜,设定取件时段,在有条件的道路外、立交桥下采用车柜等形式的快件存放和领取,不占用路边便道进行分拣。

  加快推进北京郊区、农村的快递末端配套设施和规范管理。为今后北京市快递行业服务到农村形成翔实评估建议方案。(作者系九三学社北京市城建委委员、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张秀媛 责任编辑 任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