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2-07 > 感言 Thoughts
时间:2022-07-22 来源:2022年07期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作为一篇划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文艺确立了价值体系和理论体系。重温《讲话》,深刻领会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当代价值,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继承与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增强我们的思想自觉和文化自信,为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增添更加强大的精神动力。中国音乐学院是一所扎根中国大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等音乐学府,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倡导和建设中国乐派,建设自己的中国音乐教育体系是继承和发扬《讲话》精神的奋斗目标。
新时代的文艺面对着前所未有的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但无论如何,我们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不变的,这就是《讲话》中提到的“工作对象问题”,就是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重大课题。中国音乐学院组建中国乐派研究院,立足问题导向,清醒认识“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研究课题,牢牢把握《讲话》里提出的“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在《讲话》精神指引下,中国音乐学院进一步坚定理论自信,完成了中国乐派“8+1、思政+X”课程体系的国家教材建设。
继承延安精神的中国音乐创作,真正读懂《讲话》中“部队的战士,工厂的工人,农村的农民,他们识了字,就要看书、看报,不识字的,也要看戏、看画、唱歌、听音乐,他们就是我们文艺作品的接受者”的道理,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中国音乐学院有着光荣的历史,一代代作曲家用他们的艺术人生记载了中国乐派发展的历程。老院长安波创作的秧歌剧《兄妹开荒》,老院长马可参与创作的歌剧《白毛女》、歌曲《南泥湾》,施万春创作的管弦乐《人民万岁》等,这些作品反响强烈,意义深远,都是在《讲话》精神领悟下写出的时代强音。
继承延安精神的中国音乐表演,时刻烙印中华优秀文化不断进取和发展的红色印记。我们看到,民族民间丰富多彩的民歌音乐元素,在革命斗争不断取得胜利的历史洗礼中,从坊间哼唱男欢女爱的小情调,升华为心系祖国和民族的大情怀。原生态的民歌《麻油调》发展成《东方红》,《绣荷包》发展成《十送红军》等,千万个跳动的音符组合成异彩纷呈的中国新民歌,歌唱艺术也呈现了从民歌传唱到民族声乐再到中国声乐的辉煌历程。
“中国乐派”是以中国音乐元素为依托,以中国音乐风格为基调,以中国音乐人为载体,以中国音乐作品为体现的音乐学派。其核心是不可复制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是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继往开来,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让我们懂得文艺是为人民服务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使我们体会到新时代文艺怎样奋发有为、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真正领悟其精髓,需要深入新时代火热的生活中,还要靠神州大地所赋予我们的灵性、美好生活所赋予我们的灵气、家国情怀所赋予我们灵魂的飞跃和提升!
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要牢记育人育才初心,勇担立德树人使命,努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中国乐派的音乐力量。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 任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