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2-02 > 诤言 Recommendation

打通医疗行业“数据孤岛”

敖虎山

时间:2022-03-01   来源:2022年02期

  “十四五”规划中强调:要在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推动数字化服务普惠应用,持续提升群众获得感。医疗数字化建设被提升到一个新的战略高度。

  医疗大数据应用主要是指将各环节与医疗行为有关的信息和数据,利用互联网以及大数据技术进行存储、共享及分析,为全面科学研究我国医疗行业现状、提升医疗技术质量、推动医疗科技创新、更好服务群众健康需求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十三五”期间,北京市医疗行业数字化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医院管理、医保结算、流行病监控体系都已经实现了网络化管理。但医疗行业的数字化建设不仅限于上述范围,还涉及医疗及相关行为所产生的各种信息,涉及数据的共享共用。需要站在一个全新的更高的视角来重新定义医疗行业数字化。对照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还存在两个比较大的短板:一是医疗行为的核心阵地——医院之间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受现有管理体制机制限制,医院的数据库不够完善,医院之间的数据信息尚未实现共享、数据安全制度还不够健全。包括患者生命体征信息、疾病信息、影像检验报告、互联网诊疗记录、药品使用、医保支付等数据信息,呈现碎片化特点,标准化程度较低,这些基础数据在医院系统中宛如一个个“数据孤岛”,难以形成互联互通的合力。二是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的共享渠道不畅通,联动机制尚未建立。医疗、药品、医保、科技等都分属不同的部门和机构管理,缺乏统一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为了监管和发展需要互相获得数据还困难重重或者效率较低。割裂的数据管理必然影响对医疗行业全局的发展态势及趋势的准确判断和预测,不利于高质量发展。上述两个较大的“堵点”是造成整个医疗体系“数据孤岛”的重要因素。

  打破“数据孤岛”,建立“数据银行”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大数据,实现医疗以及与医疗有关的跨领域数据共享,有利于开展医疗、科技、医保、市场等多部门合作和跨学科交流,对处于数据链条上的医生、医院、研究机构、基层卫生单位、患者都有显著帮助。

  为此建议:一是建立统一的医疗行业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即建立强大的标准规范体系,将医疗及相关行为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标准化,覆盖医疗行业全链条,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汇集、管理和使用。二是建立规范的管理和使用制度,并进行分层管理,属于能公开的数据,及时予以公开;属于不能公开的数据,制定包括使用范围、使用权限、使用者身份认证等严格的管理制度。三是建立完备的数据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制度和信息技术手段,做到数据管理和使用可追踪、可溯源,防止数据泄露,保护国家安全。

  北京市要在“十四五”期间打破固有的桎梏,以全新的理念和现代技术,建立共享共用的信息平台,更好服务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 郭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