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22 来源:2021年07期
白乙化烈士是原冀热察挺进军第十团团长,丰滦密和平北抗日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1941年2月4日在密云县马营西山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9岁。为了纪念他,解放战争时期,密云潮河以西地区曾以他的名字命名为——乙化县。新中国成立后,白乙化被北京市委确定为重点宣传的八位烈士之一。2015年被民政部公布为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
烈士牺牲后,抗日军民至为悲痛。丰滦密联合县政府和十团曾召开隆重追悼大会。1944年5月,丰滦密联合县政府和冀东五区队为白乙化烈士竖立纪念碑,碑刻“民族英雄”四字。为防止敌人破坏,此碑曾埋于地下,新中国成立后挖出。上世纪60年代被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处书记的邓拓同志命人运到首都博物馆收藏。因为战争年代条件的限制,此碑材质较差,规格较小。1952年烈士遗骨和灵柩移葬于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1985年10月,密云县人民政府在密云县石城乡河北村南山顶重建白乙化烈士纪念碑及雕像。
纪念碑地方圆2000多平方米,入口处有牌楼一座。牌楼正面题有“白乙化烈士千古”“血沃幽燕、名垂千古”字样,由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员肖克手书。背面刻有“民族精英”四字,为原中共平北地委书记、平北军分区政委段苏权所写。按着最初方案,牌楼正面书写“白乙化烈士陵园”,因有人提议,此地没有烈士遗骨和遗物,叫陵园名实不符,也容易引起误解。因此就成了现在的样式。
穿过牌楼,一条石板甬道直通山顶。山顶正中矗立着白乙化烈士纪念碑,坐北朝南。碑座五米见方,花岗岩砌成,上有汉白玉围栏。正中置一尊两米高的烈士戎装半身石像,身后并排竖立着四块大理石碑,中间两块镌刻着肖克手书的“血沃幽燕、名垂千古”的碑文。左面一块碑刻着白乙化生前战友、十团第二任团长王亢撰写的白乙化传略,右边一块刻着密云县人民政府重建白乙化纪念碑记。此纪念碑地四周青山环绕,松柏翠绿,正面是烟波浩渺的密云水库。
纪念碑地于1985年10月开工,1986年底竣工。烈士雕像在著名的雕刻之乡河北曲阳完成。
纪念碑的碑文最初是想请原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元帅题写,聂帅也欣然答应。但由于聂帅身体欠佳,患有眼疾需要手术,故未能如愿。但聂帅眼疾好转以后还是为白乙化烈士题了词,全文如下:
白乙化同志原是北平学生中的地下党员,抗日战争初期来到晋察冀,长期在平北工作。他一贯作战勇敢,忠诚于党的革命事业,对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宝贵的贡献。1941年2月,他率部在平北反“扫荡”中作战于密云英勇牺牲。得知白乙化同志牺牲的消息,我深感悲痛!46年过去了,白乙化同志的壮烈事迹仍然深为北平人民所怀念。我们要学习白乙化同志的革命精神,把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建设得更好。
此题词现展于白乙化烈士纪念馆。
2006年中共密云县委、县人民政府决定在白乙化烈士纪念碑地入口处建立白乙化烈士纪念馆和密云地区抗日斗争史展馆。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90平方米。纪念馆为灰色“凸”字型八路军军帽造型。工程于2006年2月开工,2006年5月竣工。2006年7月1日中共密云县委、县人民政府为纪念馆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
纪念馆坐北朝南,正门西侧悬挂“白乙化烈士纪念馆”,东侧为“密云地区抗日斗争史展馆”两块牌子。两副馆名均为白乙化同志的亲密战友,原宛平县县长,北京市市长焦若愚同志所题。
纪念馆正厅矗立着白乙化同志身着八路军军装、手拿望远镜指挥战斗的全身铜像。他立于高山之巅凝视前方,给人一种庄重、威严的感觉。
馆内设两个展厅,前厅为“血沃幽燕、名垂千古——白乙化烈士生平事迹展”,展出了几十幅白乙化同志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及在平西、平北根据地开展对敌斗争时的珍贵照片及手迹,白乙化同志牺牲后各界军民悼念的诗歌等,比较全面地再现了白乙化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
后厅为“潮白烽火——密云地区抗日斗争史展”。歌颂了密云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军民一心、同仇敌忾、浴血奋战,取得抗日斗争伟大胜利的光辉历程,是密云地区抗日斗争史的缩影。其中重点介绍了英雄母亲邓玉芬的感人事迹。邓玉芬是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她先后失去了7位亲人,但她始终没有被巨大的悲痛压倒,擦干眼泪后又继续投入到革命工作中,做军鞋、送军粮、照顾伤员。被人民子弟兵亲切地称为“猪头岭上的邓妈妈”。2014年7月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同志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77周年仪式上指出:“北京密云县一位名叫邓玉芬的母亲,把丈夫和5个孩子送上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
纪念馆的西侧厅为密云地区抗日斗争实物展。陈列着抗日战争时期抗日军民制作的大刀、长矛、土枪、土炮、土地雷等珍贵实物。白乙化烈士的手枪及文件箱也列于展柜中,这是白乙化同志留下的两件珍贵遗物,弥足珍贵。
还有两件展品意义特殊。一件是白乙化生前部队数百名官兵签名的红旗;一件是该部队的主战设备,某型远程火箭炮的缩微模型。这是2009年部队参加完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后来此地瞻仰老团长后留下的,昭示着人民军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血脉的精神。
白乙化纪念碑地于1996年10月被中共密云县委、县人民政府命名为密云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被北京市委宣传部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作者系密云区政协文史委员
责任编辑 崔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