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7-22 来源:2021年07期
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是一家由“一馆三园”即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平西抗日烈士陵园、平西烈士陵园、平西无名烈士纪念地组成的纪念园。有30多所大、中、小学校将这里作为“德育基地”,每年有20万人到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活动,是京西地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
平西抗日烈士陵园坐落在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拒马河畔的龙山上。1985年,曾长期在平西参加抗战的萧克、杨成武、萧文玖等老将军倡议,在十渡建立平西抗日烈士陵园,以永远缅怀抗日战争期间在平西牺牲的先烈。1985年9月18日,房山县第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决定,在十渡龙山建立“平西抗日烈士纪念碑”。
1985年10月“平西抗日烈士纪念碑”在拒马河畔十渡的龙山上落成。碑阳镌刻着原挺进军司令员萧克手书的十六个金色大字:“抗日战争在平西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碑阴是由延安时期的著名作家苗培时撰文、书法家金寄水书写的朱红色碑文,碑文1200字。
烈士陵园碑亭的南面,安葬着参加平西抗战的将军的墓碑,在碑亭北面,筑有100座书卷造型的墓碑,刻有在平西抗战中牺牲的4325名烈士中100位烈士的姓名和生平。
1988年在各级组织的关怀下,在纪念碑上加修保护亭,同年10月8日举行了碑亭落成典礼。
平西抗日烈士陵园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缅怀纪念平西抗战英烈的纪念地。1996年,平西抗日烈士陵园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被北京市命名为“北京市国防教育基地”。
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矗立在龙山主峰东侧山脚下,是在平西抗日烈士纪念馆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平西抗日烈士纪念馆始建于1989年10月,1992年3月26日在平西抗日烈士陵园正式开馆,主要收集、展示平西抗日斗争历史的实物、文字、图片资料。
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筹建于1999年。这一年,为更加翔实、全面、具体反映平西军民艰苦抗战的全过程,更好地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曾经在平西战斗过的杨成武、肖克、郑天祥、李运昌、李宝华、孙毅等六位老将军联名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要求扩建“平西抗日烈士纪念馆”,建立“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经中央领导批示,北京市决定扩建平西烈士纪念馆。经房山区委、区政府筹建,2005年8月29日,“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在平西抗日烈士陵园隆重开馆。
平西抗日战争纪念馆占地20亩,总建筑面积4350平方米,展览面积2500平方米。展览由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平西游击战争的开展、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平西根据地的艰苦斗争等单元组成,展出图片316幅,文物268件,大部分图片和文物是第一次与观众见面,从不同侧面、多个角度介绍了全国抗战形势和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创建过程,突出展示了“老帽山六壮士”的英勇事迹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首家喻户晓的不朽歌曲的词曲创作过程,重点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巩固平西抗日根据地的全过程。
平西烈士陵园,位于房山区韩村河镇圣水峪村,是安葬平西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为国牺牲烈士的陵园。平西无名烈士纪念地,位于房山区十渡镇平峪村,是安葬平西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无名烈士的陵园。
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平西抗日根据地,位于平绥线以南、平汉线以西的地区,包括昌平、宛平(门头沟)、良乡、房山、涿县、涞水、怀安、阳源、蔚县、涿鹿、怀来、宣化等12个县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是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东北屏障,是插向华北日军腋下的一把尖刀。
抗战时期,十渡地区是晋察冀军区冀中区五分区的后方,是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冀西四专署、晋察冀六专署房良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是晋察冀六专署、晋察冀十一专署房涞涿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是察冀区十一专员公署房山县抗日民主政府所在地。
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爆发。1937年8月,毛主席在洛川会议上提出,“红军可出一部于敌后之冀东,以雾灵山为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随后,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又多次指出,“在冀热边区创建抗日根据地有极重要的战略意义”,还具体分析了在冀热察创建抗日根据地的各种条件和可能性。
1937年8月,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先后派出干部,到平西开展敌后斗争。1938年2月,奉八路军总部命令,邓华支队挺进平西,建立房涞涿等县抗日民主政权。是年4月,八路军第五支队驻守平西,建立房良联合县。1939年2月,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在涞水县山南成立,3月成立平西专署,5月建立中共平西地委,以百花山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据地建立。1942年精兵简政,撤销冀热察区党委及挺进军建制,平西地委改成十一地委,归北方分局领导。1944年9月,平西隶属冀察区领导。
平西抗日根据地始终是守护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东北屏障,还为坚持冀东抗战、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提供支撑。建立平西、冀中、冀东、平北抗日根据地,不但从西、东、南、北对华北日军的政治、军事中心北平形成包围之势,还把北平与日伪统治的东北和天津、承德和张家口等分割开来,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平西的抗日斗争,形成了对侵华日军的直接威胁,使华北侵华日军不得不一次次纠集其主要兵力,对平西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扫荡”和全面封锁。平西抗日根据地不但牵制了侵华日军的主力,消灭了侵华日军的有生力量,而且保卫了晋察冀根据地。
同时,平西抗日根据地也是连接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与北平和东北党的组织、抗日进步组织、抗日爱国民主人士及抗日物资流通的交通要道。而巩固的平西解放区,成为抗战胜利后共产党火热人民军队抗击华北国民党反动派的前沿阵地,成为人民解放军全线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坚强后方。根据地的建设实践,为新中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平西抗战精神,是平西抗战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和谐社会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
作者系房山区政协文史研究会理事、房山区史志办公室原主任
责任编辑 崔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