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04-23 来源:2021年04期
人口老龄化的快速上升趋势,会带来住房、社会服务、医疗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给政府、社会与公民家庭带来巨大压力,并对城市发展带来严峻挑战。北京是全国老龄化发展较早、速度最快的地区之一。
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并解决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北京建设宜居城市、世界城市的巨大挑战。《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展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城市规划改革和发展任务研究,实现顶层设计、政策集成和建设任务的协同,具有重大意义。
综合多方调研情况,目前北京城市规划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还存在如下突出问题:一是驱动型增量发展仍是城市规划的主流思想,人口老龄化的趋向和各种规划实施对人口老龄化的效应关注不足,从社区层面推进相关的制度安排和公共服务调整更为少见。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对城市(空间)规划、社会关系和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何种影响,政策制定者和规划者面临“老年人的生活将会是怎样”“老年人口的增长将怎样影响社会其他人”等严峻问题如何解决,此类问题若不悉心应对,甚至会触发“黑天鹅”事件。二是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县养老机构数量和床位少,导致养老设施和老年人口的空间错位,“中心低外围高”的空间格局显著。根据北京市“9064”养老发展目标,到2020年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服务机构,养老床位的需求量将达到16 万张左右。与这个目标相比,目前,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量短缺约1.3万张养老床位,有效供给不足。老年人口的医疗设施可达性空间分布表现为“中间高、四周低,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空间不平衡格局,延庆东部、怀柔北部和南部部分地区、房山西部、通州南部部分地区、大兴南部部分地区可达性最低,到医疗机构出行时间在45分钟以上。
为此,建议将老年友好城市融入城市发展理念。为应对老龄化,许多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都市适时调整适宜老龄化的城市发展理念,推进养老模式的变更、服务设施体系的同步更新。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老年友好城市建设指南》、英国城镇规划学的《老龄化人口规划》、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人口老龄化战略规划》、亚利桑那州的《老龄化2020:人口老龄化的规划应对》等,均从城市规划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给出了一定的方案。纽约老年人友好城市、老龄化革命理念,伦敦老年友好“一生的家”建房标准,东京打造令人放心的少子老龄化社会的城市模式,首尔平等和谐以人为本确保老年休闲福利机构的配置等理念以及我国香港的老有所养、老有所属、老有所为的理念,均对新时期北京城市老龄化问题的规划应对提供了多角度借鉴。
构建老年友好型城市指标体系。一是科学界定老年友好型城市内涵,指标体系应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为老服务与基本养老服务等三大方面,指标应重点体现出可测评、可调控的老年友好型城市指标体特征。二是为适应北京市老龄化趋势下的社会结构变化,应以混合用地布局方式、注重适老与助老的交通空间建设、宜人尺度和可识别性的空间规划等措施,引导北京市城乡空间环境的适老化转型,从单纯的托底型保障向全社会整体保障、从单点的设施建设向整体城乡空间结构应对转变。三是从构建老年友好型城乡空间环境的角度,突出对国土空间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等法定规划要素引领,突出国土空间规划及各项规划编制应关注的适老性问题,推动城乡国土空间整体应对老龄化带来的各种挑战。
构建应对老龄化的空间支撑体系。一是适老性社区的改造与更新。推动多样化功能的复合布置和步行空间环境的形成,同时满足居住、工作和休闲娱乐等多方面的需求。倡导慢行交通和公共交通成为主导出行方式,推动不依赖私家车也能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空间环境的形成,构建安全舒适且方便使用步行、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的道路体系。二是精细化与护理型养老设施体系的营造。推动建筑改造设计:面向慢性病、易复发病和大病恢复期的老人,提供康复照料服务;不破坏原有建筑结构,整合利用现有空间;营造舒适的养老环境,创造公共交流空间。加大在功能空间配置、公共空间、卧室空间、洗浴空间、无障碍适老化和安全疏散等设计方面,突出养老设施改造中的重点关切解决内容。三是建立空间布局均衡的网络化养老机构。城市发展过程中,可利用非常规思路开发核心区域资源,实现就近养老。结合“疏整促”工作的不断推进,政府可充分考虑城区经营不善或者面临关闭的商场,周边区域转型和倒闭的制造型或服务型企业、工厂,将之列为新建养老机构的目标用地,既能实现对社会整体资源的有效利用,又有利于机构养老床位空间布局的网络化及均衡发展。四是推进土地政策创新。在规划用地方面,允许老年人相关设施在功能用途互利、环境要求相似且相互间没有不利影响的用地上综合设置。对于已经存在于社区的大量存量养老设施,规划要加强引导,鼓励提升改造,支持符合导向、符合需求、符合规划的存量设施“正规化”。同时,要将养老产业用地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在土地利用规划和计划上,按照需要原则,优先保障养老用地合理需求;划拨国有土地或者集体土地,支持养老产业重点领域;在住宅用地供应的规划和建设条件中,增设具有养老服务功能的医疗等功能。
责任编辑 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