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1-03 > 履职 Performance
时间:2021-03-24 来源:2021年03期
新时代如何坚持我国佛教中国化方向,使佛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摆在佛教界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
一是注重思想引领,确保正确政治方向。推动佛教中国化,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以及贯彻党中央关于宗教工作决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要求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北京佛教界秉持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积极推动佛教中国化,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委统战部、市民族宗教委的部署要求,团结带领佛教界四众弟子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共十九大精神,广泛开展“四进”宗教活动场所活动,落实《北京市宗教事务条例》及宗教事务管理“四个办法”,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核心要义,落实到日常各项工作之中,契理契机地推动佛教中国化,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下一步,北京佛教界将进一步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要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做出贡献。
二是加强自身建设,引导信众正信正行。正信正行是佛教信仰建设和道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只有坚持正信正行,不断加强佛教自身建设,才能树立佛教清净庄严的社会形象,巩固佛教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自去年换届以来,北京佛教界把制度建设作为根本性和基础性的工作来抓,通过制度的健全完善、制度的贯彻执行,来推动北京佛教协会工作的常态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为实现北京佛教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近些年来,我们按照“场所干干净净、道场安安静静、僧俗恭恭敬敬”的标准,规范寺院建设;按照“学问型、修持型、管理型”标准,积极培养僧才,连续11年举办北京佛教讲经交流会,有力地传播了正信佛教,有效地提高了教职人员素质。今后,北京佛教界将继续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加强佛教自身建设,引导信众正信正行,积极探索弘法利生的新方式和新途径,推动佛教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三是履行社会责任,推动佛教中国化行稳致远。宗教顺应社会、服务社会,履行社会责任,是我国宗教坚持中国化方向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们通过举办佛教传统文化研修班,开展北京佛教文化课题研究,做好《大藏经》编目整理,筹备爱国高僧事迹展等工作,不断提升北京佛教的社会影响力。积极发扬乐善好施、利乐有情的优良传统,积极推进“悲智行愿”公益慈善品牌建设。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所属25处佛教活动场所共同助力脱贫攻坚计划,积极开展慈善义诊、先心病救助、青少年关爱行动等,从帮助困难群体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入手,给予受助群体精准帮扶。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北京佛教界捐款捐物500多万元,为疫情防控工作贡献了力量。充分发挥北京佛教的窗口作用,注重发挥佛教文化纽带优势,开展对外交流。今后将继续加强与世界各地佛教界的交往,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北京佛教故事,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服务国家和首都外交工作大局,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北京佛教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北京市佛教协会会长、北京雍和宫住持
责任编辑 刘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