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1-01 > 提案 Proposal
时间:2021-01-28 来源:2021年01期
随着我国道路交通水平的快速发展,公路收费站屡次成为舆论焦点,亟须变革收费模式。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收费方式主要包括人工收费、人工半自动收费(MTC)和电子不停车收费(ETC)。这些收费模式均存在需要大量的人员或设备、维护管理成本高、通行效率不高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国际上已经开始了对自由流收费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基于GNSS(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技术的自由流收费系统正日趋成熟,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德国、捷克、奥地利、新加坡等国家。我国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北斗自由流收费(BTC)技术,可在不增加地面设施建设成本的前提下,通过高精度路径计算,实现车辆无感结算收费,目前已在江西、海南等地试点应用。
北京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一直影响千万市民的生活质量。在运用技术手段缓解交通拥堵、规划智能交通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中心城区建设规划密集,拥堵费方案难落地。目前可应用于征收拥堵费的ETC、汽车电子标识、高清摄像头识别拍摄等技术,均需在路面建设大量车辆识别设施,建设和运维成本过高,技术方案落地存在较大障碍。
二是技术手段应用不足,无法解决道路交通综合问题。北京市推广智能交通和传统ETC技术已多年,但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基础设施建设运维成本高;高速公路传统ETC收费通行效率不足,失败率较高、闸口数量不够、通行车速过低;车辆监控和车位调控力度不够,无法实现全路面智能停车收费;拥堵区域流量无法管控,拥堵费方案无法落地等。
建议针对北京市交通综合治理难题,采用以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为基础的自由流收费技术解决方案,在优化成本的前提下为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升级优化、拥堵费征收、智能停车收费、外地进京车辆电子监控等应用进行前期验证和应用示范。
一是分步实施分层推动,优化管理机制。兼容现有收费模式,打破区域体制限制,有效整合、配置区域交通资源,提高收费公路交通资源利用率,实现公路收费基础设施的高效共享,为运营管理提供开放、安全、可靠的自由流资源。
二是依托科技创新,搭建统一服务平台。采用“车辆终端定位+云端平台+高精度基准站”的组合技术解决方案,以车辆为单位,以开放式互联网技术为依托,实现新型高速公路和市区用途综合收费模式,真正解决车辆行驶与静止情况下的车辆精准识别、路径精确识别、移动支付、实时精准结算等问题。
三是加速应用创新,完善智慧与信用支付出行体系。遵循“整体规划、重点明确、技术先进、标准统一”的原则,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信用支付出行体系,加速建设智能车载设备、路域智能设施,加速推进自由流收费道路交通应用,逐步形成智慧交通车路协同体系。
四是推进区域试点,探索模式创新。从试点高速公路和外地进京车辆先行入手,在北京乃至京津冀一体化范围内进行自由流收费系统建设和市场化运营试点和示范,更好满足政府综合治理交通问题和广大人民群众美好出行的需求。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中国银行首席科学家
责任编辑 崔晓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