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0-07 > 聚焦 Spotlight

打造开发区开放发展新高地

白 文

时间:2020-07-14   来源:2020年07期

  市政协调研组对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企业云调研,覆盖开发区主导产业和服务业世界500强、上市公司、独角兽以及中小微企业736家,深入10家典型企业现场调研,全面了解服务业开放及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举措落地实施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政策扶持精准度需提升

  今年以来,经开区积极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持续推进复工复产,累计开复工7687家,服务业收入持续增长。调研结果显示,90.92%的受访企业对经开区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和优化营商环境举措评价优良。同时,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和优化营商环境相关举措在经开区落地过程中表现不一,通过调研问卷大数据分析和企业实地走访发现,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首先,企业对服务业开放试点政策感受度不强,“市—区—企业”的通道尚未完全畅通。调研数据分析显示,65.04%的受访企业表示不知晓或未申请过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总体方案和政策。36.59%的受访企业未参加过北京市、经开区组织的政策宣讲会及相关培训。区级层面没有在北京市相关文件的基础上制订形成落地执行细则,作为政策末端的企业政策感受不强烈,甚至是不知晓,从市到区到企业的政策宣贯、执行、落地通道并没有完全打通,存在“断头路”“堵塞点”。

  其次,企业问题解决停留在“接诉即办”阶段,服务前移有待进一步加强。近年来,开发区出了不少改善营商环境的“实招”,但与广州、苏州等全国领先的开发区相比,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以行业审批环节为例,还存在审批材料一次性说不全,咨询电话打不通的现象,主动性服务、前置服务以及服务专业化程度仍显不足。解决企业问题主要停留在“接诉即办”层面,在疫情期间尤为突出。同时,经开区通过送企业服务包、设立亦企服务港和服务管家对服务前移做了新尝试,但真正把企业问题解决在发生前,实现由“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还有较长的一段路要走。

  另外,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精准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小微企业不像大型企业有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面临较大经营压力,尤其是对轻资产的科技型、贸易型公司影响更大,由于缺乏可以抵押的有形资产,银行愿意提供的金融服务非常有限,政府尚未提供针对性的支持。又比如,区域制造型企业有的正逐步向服务业融合升级,却由于主营业务是制造业,无法享受服务业的相关政策。希望政府能多加关注,精准提供政策支持,出台细化措施,加大资金和信贷支持力度,为企业复工复产、生存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打通“融资难”痛点

  针对开发区服务业开放及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举措落地实施情况,结合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问题,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摸排区级层面服务业发展现状,结合区情企情,制订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实施细则(或行动计划)。当前,开发区正以强化产业链为抓手,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带动服务业升级发展。区级层面要充分结合区情企情,制定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实施细则(或行动计划),支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鼓励发展设计、知识产权等科技型服务业支持技术创新,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最大程度放大服务业扩大开放的政策效应。

  二是切实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打破思维定式,创新服务模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正推动线上办公、云服务成为新趋势。进一步提升“一网通办”水平,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对于能够上线办理的业务,全部实现网上办理,参考国际通用模式,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明确线上咨询、线上预约、线上办理的全流程。打破开办企业必须领取纸质营业执照的思维定式,推进无纸化创业经营,为企业线上办事提供最大便利。协调市税务局,指派专人负责指导、办理经开区入驻企业的税务登记和迁移工作,解决税务迁移难的问题。

  三是加大对中小微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精准提供政策支持和帮扶措施。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知识密集型行业是北京市重点支持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方向,催生了大量的民营和中小微科技型企业,这类轻资产公司最有价值的资源是人才,与持有房产的重资产型公司有着本质区别。一方面要加大对中小微科技企业的支持,鼓励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对符合高精尖产业定位的优质企业提供定向扶持,表彰奖励一批技术先进的创新项目成果和贡献突出的优秀企业家;另一方面以企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精准提供帮扶,探索版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信用贷款、房租入股等新模式,利用国有投资和科技担保平台,帮助轻资产科技企业打通“融资难”的痛点。

  四是积极对接高精尖产业资源和创新资源,提升国际化合作水平,打造开放发展新高地。充分发挥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三城一区”主平台作用,全面对接“三城”创新资源,建设运营三城一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会聚人才、资金、技术等创新要素,引导前沿技术、创新成果和科研人员职务成果在“一区”转移转化,实现创新链、价值链、产业链的无缝衔接。加快设立综合保税区,探索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推动投资、贸易、金融、政府治理的制度创新,加快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划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鼓励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研发、制造、销售、贸易结算机构在经开区布局。试点国际人才社区,建设类海外社区环境,完善国际化社区治理、融合国际化社区文化,建设涉外服务中心,植入多语种咨询服务功能,推动国际人才更好融入经开区,利用“外智”资源,加强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协同合作,引进国际知名的金融投资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以全球化视野,高水平办好世界5G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推动更多国际性会议会展在开发区举办,全力打造“亦庄”国际知名的创新品牌。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亦庄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责任编辑 郭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