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0-06 > 诤言·聚焦全国两会 Focus

培育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动能

马一德

时间:2020-06-17   来源:2020年06期

  新冠肺炎疫情之后,我国发展外部环境中的挑战因素明显增多,培育和拓展新动能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京津冀区域是我国科技创新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应围绕“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的功能定位,充分利用自身科技创新优势,着力深化区域治理协同、技术研发协同、产业协同、服务保障协同,打造世界级的创新城市群和产业共同体。

  提升区域法治化、智能化水平

  京津冀高质量协同发展需要优质的创新生态。为有效破解地方保护、重复立法和立法冲突等问题,以法治化方式优化协同发展的制度环境,建议从立法环节入手推进京津冀协同治理法治化。进行京津冀区域性立法,本着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研究制定区域空间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生态环境联动执法、跨区域生态补偿标准、科技成果转化、区域税收分享、行业监管等涉及三地区域协调发展与合作的法律法规,建立政治、金融、生态、生物、卫生等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和化解机制,共筑京津冀协同发展安全网,从法治层面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规划的顺利实施。

  科学制定京津冀城市群发展战略和规划,优化城市群发展布局,破解和预防“大城市病”都离不开政府运用高新技术优化治理方式。这就需要加强对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提升城市群的智能化治理水平。建议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大数据驱动的京津冀城市群政府治理基础数据库,重塑政府信息服务平台,通过数据中心采集真实数据,提高职能部门的基础信息精确性,着力解决各地各部门信息化不均衡、条块分割问题,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技术为协同发展提供智能推演和精准决策,逐步实现区域各级政府部门通过数据中心和信息服务平台履行公共管理职责,不断提升政府治理效能。

  激活区域数据要素市场

  激活京津冀区域发展新动能,最重要的是激活科技创新的源动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收益激励。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涌现出了许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其中,5G网络、数据中心,作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首要任务。

  建议以数据要素、技术要素为切入点,推进京津冀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通过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实现技术共享,依托大数据技术建立相应的技术共享数据库,实现区域间和机构间共享数据要素。加快推进应用技术类科研院所市场化、企业化发展,推动完善数据要素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的深度融合机制;创设针对数据产品与服务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制度,通过区分无条件开放和有条件开放、免费模式和付费模式的方式,推进除国家秘密以外的政府数据、企业数据、智库数据等多方数据的全方位开放;打造京津冀技术交易市场,支持北京和天津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在河北省设立技术转移分支机构或研究推广机构,在区域内移植其成功模式和品牌。

  构筑创新型产业体系

  对京津冀地区来说,智能制造、文化创意产业等拥有比较雄厚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抓紧布局、加速发展未来产业集群,是京津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壮大协同发展新动能的战略方向。

  近年来,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机器人技术、语言识别技术、图像识别技术、数字和语言处理技术应用于先进制造业的产品设计、生产、服务等环节,提升了先进制造业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京津冀区域应抓住智能制造业发展良机,在政府层面,深度融合城市群大数据和互联网大数据、跨媒体智能等新技术,构建机器学习所需的工业大数据库,引导资本和人才向先进制造业流动,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在企业层面,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渗入技术装备产品的设计、生产,创新运营管理模式,探索形成全新的生产模式和服务模式;变革职业教育体系,按照智能工厂所需的新技能,培养具备机器智能应用能力的新型劳动者。

  京津冀地区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文化资源的富矿。新动能的增长领域与文创产业高度重叠,以数字技术、人工智能、3D打印技术为核心的文化市场主体日益崛起,将逐步替代以传统技术为主的文化市场主体。据此,建议加快推动京津冀现有文创功能区提质升级,实现文化与科技资源的双向融合,以发展文创产业集群为抓手,统筹规划京津冀文创产业园区、特色小镇、文创产业,引导以研发和运用新锐科技的科技文化企业成为文化市场的引领者,鼓励中关村等优势科技园区的科技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掌握核心技术、拥有原创品牌、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骨干文化创意企业和集团;促进优秀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鼓励对艺术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提高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推动数字创意在公共管理、电子商务、医疗卫生、教育旅游、“三农”等领域中的集成应用。

  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更加完善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仅要有发达的制造业,还要有高效、便捷的现代服务业。北京的现代服务业比较发达,近年来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对首都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最大,天津市的现代服务业与金融业的融合度最高,河北的现代服务业相对发展滞后。要进一步推动京津冀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北京可以将其疏解的现代服务业移入天津、河北,天津、河北统筹谋划承接北京现代服务业,建设一批专业性现代服务业平台和“两业”融合的平台载体,借助移入的产业,结合自身实际,采取措施优化产业结构。在未来产业集群内,搭建研发设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金融、商贸、物流、咨询、会展等服务平台,围绕未来产业集群构建区域服务体系,促使企业共享信息和知识资源,形成产业共生、资源共享的协同发展格局。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院长、北京市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

责任编辑 郭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