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0-05 > 知行 Practice

在基层为战“疫”增添助力

甘 宇

时间:2020-05-19   来源:2020年05期

  “咱们村共有村民1149人,但常住的户籍人口不足一半,外地租户较多,属于比较典型的人口倒挂村。春节前夕,有525人离京回老家过节去了,现在陆续返回,咱们面临的防控压力还是比较大的。”还记得刚到岗的时候,碱厂村党支部书记张朋给我们介绍村情时的情形。

  原以为村里是熟人社会,对防控措施的落实没有城里严格,开始工作才发现,每一辆进村车辆、每一位进村人员都会认真核查。

  在村里巡查过程中,我发现有村民未戴口罩就外出倾倒动物粪便等情况。让我意识到,一些村民缺乏科学常识和防护知识,仅靠口头提示作用有限。我便结合自己的工作专长,从市政协“委员讲堂——抗击疫情网络直播”中及时选取基层群众需要的内容,编辑加工成防护知识短视频,经村委会同意后,分批次发到村里的微信群中,便于村民们及时观看学习防控知识,增强主动防护意识。

  随着返京人员陆续增多,我们的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入户排查和为隔离户测温登记上来。这项工作归村妇联主任汪银攀牵头负责,我们一开始就是跟着这些大姐走村入户。

  “他们家人还没回来。”在一户家门口瞄了一眼后,带我入户排查的一位大姐说到。

  “也没敲门,怎么知道人没回来啊。”我心里有疑问。

  “你看,我在他们家门缝里塞了个小纸团儿,他们要是回来过,这小纸团儿就会掉下来。”

  看到我恍然大悟的神情,两位大姐低声笑了起来。这一刻,从没在基层工作过的我,突然理解了什么叫群众的智慧。在我们下沉之前,为了弄清外地人员返京情况,几位大姐每天都要巡查好几遍,挨家挨户敲门询问。有时候还专门选择晚上出动,挨户看哪家亮着灯,灯亮着就说明人回来了,白天敲门可以躲着不答应,但晚上肯定躲不过去。我和王晓蒙主动接过登记表,她们前面带路,我们敲门询问、核实登记。我俩年轻,腿脚快,一上午三个小时,就重新登记了48人。工作结束时,我俩的口罩都已经湿透了,摘下来后水珠直往下滴,这也让我更加理解了基层疫情防控工作的艰辛。

  经过几天的入户排查,我们对村庄的布局和道路都已了然于胸,主动肩负起隔离期人员上门问询、测温登记工作。上门张贴封条和隔离监测表,逐一核实身份信息、返京方式,每天上下午两次走访,查看体温表,登记、消毒,询问身体、生活情况,主动疏导他们的焦虑情绪。叮嘱他们严格执行规定,盼着他们早日解除隔离,鼓励他们再坚持坚持,每天上下午的固定查访竟成为一件双方都期待的事情。

  疫情期间,准确掌握外来人口数据成为碱厂村迫切需要完成的任务。为配合外来人口信息采集工作,我们第四党小组认真研究摸索,决定采用微信小程序进行数据录入。在大家的帮助下,我设计制作了《碱厂村外来人口信息采集表》,通过扫描二维码,让租户逐一登记基本信息、户籍、职业等内容,并上传个人照片,从而形成完整的信息数据。为使这项工作迅速开展起来,我们对碱厂村妇女志愿者进行了简单的操作培训。原本需要一个月才能摸排清楚的人员信息,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就基本完成,目前已有936名外来人口信息实现数据电子化,比之前更加丰富和完善。

  实事求是、朴实无华的基层干部,心怀家国、热心暖心的碱厂村民,从他们身上学来的宝贵品质和工作经验,终将化作我努力工作、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办公厅宣传处干部

责任编辑 徐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