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0-03 > 诤言 Recommendation

民营企业如何渡过难关

李志起

时间:2020-03-24   来源:2020年03期

  新春伊始,一场疫情让全国人民揪心。

  在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全国上下众志成城,打响战“疫”伟大斗争。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北京市广大民营企业正在积极行动、捐款捐物、复工复产,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与此同时,面对挑战,很多企业负责人也在不断思考如何摆脱疫情影响,做到稳定发展。

  民营企业更易受疫情的影响

  民营经济所分布的行业更易遭受疫情影响。目前中国民营经济主要分布在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创造了大部分就业岗位。但从“非典”时期的经验来看,二产恢复速度相对较快,而三产(服务业)恢复则相对较慢。受疫情影响最大的行业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其他行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基本上都具有一定出行和聚众属性。值得注意的是,短时间内,批发和零售业反而逆势加速增长,可能与疫情高发期居民大量购买防疫用品、食品和日用品等有关,但中期来看因为物流、供应链等环节的影响,也必然受到波及。据此推算,今年第一季度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很可能比去年同期要回落2至3个百分点左右。从区域来看,服务经济发达、占比重较大的区域和城市(如北京、上海),其经济增长的承压和影响将比其他地区更大。

  与17年前的“非典”疫情时期相比,今天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成本压力更大、经营更难。2003年时《劳动法》尚未修订,绝大部分民营企业无须缴纳“五险一金”,无须承担较高的裁员成本和加班工资等刚性成本,企业盈利能力较强。而17年后的今天,大部分民营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爬坡过坎的压力,盈利能力已经明显下降,此时企业因疫情影响无论是维持正常经营,还是因为经营困难需要裁员,或者因经营原因需要安排员工加班,按现行劳动法规定,其成本压力远超17年前!全国大多数地区推迟企业复工日期,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压力,很多中小企业的现金流量表和资产负债表将可能恶化。由此可以推断,2020年的就业形势不会太乐观。

  当前的民营经济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受中国加入WTO、房地产市场过热等因素影响,2003年的中国经济整体处于快速增长期,因而“非典”疫情虽有短暂影响,但从全年GDP增速表现来看反而达到10.0%的较高水平。近些年,尤其是从2018、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表现来看,出口和投资都明显下滑。2019年消费对GDP贡献为57.8%,所以疫情暴发对消费造成直接影响,必将进一步拉低经济增速,今年要实现保“6”目标压力会比较大。

  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中小商业银行面临较大的潜在坏账风险、房地产行业调控已经处于关键时期,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攻坚战尚未完成。换言之,当前中国经济所处阶段,决定了经济增长与风险防控面临的压力要高于2003年“非典”时期。

  受疫情影响不能复工复产,让企业压力雪上加霜。在全国工商联经济部支持下,北京政和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在全国做了专项调研,从调研数据看,目前很多企业都受到长途出行、物流中断和供应链等因素影响,不能及时恢复正常生产。这不仅对抗击疫情的物资供应可能造成影响,更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增加企业的运营压力。同样根据上述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当前企业主要面临的经营困难将是“营收收入的减少(77.5%)、企业运营成本的高昂(69.1%)、租金税费的压力(60.4%)”三大方面。

  经济作为主战场

  抗击疫情,应该同时把经济作为主战场,有经济才有未来,有企业才能稳就业!本次疫情对民营企业影响严重,政府应尽早考虑出台应对政策和措施。

  首先,政府应集中财力,加大疫情相关财政支出。财政要为“新冠”疫情研发、救治、防疫物资采购、一线医护人员补助提供兜底支持。核酸快速检测试剂盒目前已通过国家药监局审批,建议用财政资金采购并下发给各街道社区(不仅仅限于在医院检测,而是扩大服务面疏解医院压力);对于参加一线防治工作的医护人员提供临时补助或是成立防护专项基金;对于因疫情影响而失业的人员提供前期补助。

  同时,政府部门应更进一步“过紧日子”,挤出空间,用于补贴税收、给企业减税。

  第二,政府应提供全方位政策支持,帮助民营企业减负渡过难关。受疫情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餐饮、零售、交通、旅游、制造等领域的中小企业更加难过,政府应该考虑采取一些特别措施来缓解这些企业的困境。

  建议大规模减免中小微企业的增值税,以亏损金额抵减盈利月份的金额以降低所得税,允许确有困难的民企延期交税,为受疫情影响但过去信用良好的企业提供不少于一个季度的财政贴息;推行灵活用工,允许企业综合调剂使用年度内的法定节假日。针对法定节假日之外的因疫情期间不可抗力的放假休息,允许企业可以按一定比例支付基本薪酬而非日常强制工资标准,疫情期的五险一金部分可由政府统筹承担;强化金融支持,银行对民企资金暂时困难的,对第一季度疫情之后到期的贷款予以延迟展期偿还,并确保不降减原贷款额度;实施民企应收款普查登记,凡是存在政府事业单位、国企央企、上市企业拖欠货款与工程款的,限期向民企支付;切实推动成本降低,引导办公房租、商业租金、物业管理费、银行利息等相关方对民企中小企业在不可抗力疫情期间的减免政策。

  第三,放手鼓励创新,为更多创新型服务业态提供更广泛的政策支持。这次新冠疫情暴发后,从事快递物流、电子商务、健康食品、新餐饮服务、医疗健康和文娱消费服务等领域创新服务的民营企业的表现可圈可点,成为一线“抗疫”的“生力军”,未来疫情结束后,这些新服务新模式也必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和消费习惯;与此同时,鉴于城市中的现代商业服务业(如咨询、律所、金融等)和科技服务业也是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建议政府可以为这些新生力量提供更多支持,包括在“抗疫”中提供防护、消毒器材等保障,在经营中可以提供经济补贴,如办公室租金费用减免、更大范围为企业发放消费补贴优惠券、科技研发优惠券等支持。这些都可以帮助降低疫情对消费的冲击。

  第四,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执行软性就业和弹性工作管理。在春节假期结束前后的特定时间段,为了减少集中出行,建议对特定行业、特定地区积极实施软性就业和弹性工作制的企业给予表彰和奖励。

  软性就业和弹性工作制是在新经济领域的管理实践中已经比较流行的一种就业和管理方式,其特点是在现代知识产业、信息传媒产业、文化娱乐产业、金融产业和软性制造业等软产业中,员工在工作时间、场所上拥有比较大的自由度,企业则从创作、创意、咨询、研究、开发、设计、交流、管理的实际需要出发,把独立工作、集中办公和现代化通讯方式相结合,并代之以严格的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管理的新型就业和管理方式。此外,对于完全不适合软性就业和弹性工作制的企业,为了降低因为企业员工被感染而造成大部分员工被隔离甚至企业被迫停工的风险,建议一段时期内各地应尽量组织执行上下班时间错峰管理,且错峰时间可大幅度拉长,避免企业员工因为乘坐公共交通出行、在密闭环境办公而造成交叉感染。

  第五,要未雨绸缪,积极考虑疫后如何恢复社会信心。疫情肆虐直接打击全社会的消费预期和消费信心,经济下行风险也会进一步让人们持币观望。疫情结束后,人们的生活终将回归正常,政府相关部门在应对危机之时,同样需要安排专班人员考虑节后如何恢复市场人气、提振消费信心等问题,做好相关预案,将第一季度的收尾、第二季度的开张作为工作重点。同时,要对大疫后重大风险的预判和未雨绸缪的应对保持敏感,短期对内是中小企业倒闭和社会情绪突然爆发的压力,中期是就业压力,部分地方政府“三保”难以落实的压力;长期是通货膨胀和金融系统风险和社会稳定压力。对外是疫情隔离加速了世界与中国的脱钩,要准备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政策,地方政府和部委机构既要快又要准,部委要看政策工具储备箱,地方要看项目储备箱。

  第六,疫情防控期间要警示企业坚守底线,守法诚信。有关部门要及时通告,提醒企业在疫情防控期间绝不参与和支持哄抬物价、绝不牟取暴利,不能扰乱市场秩序,绝不生产销售伪劣防治、防护产品药品,绝不参与谣言炒作和负面传播,坚决不搞噱头不借机作秀,要把好门、看好人。

  第七,疫情结束后应重视让民营企业更多参与社会治理。改革开放40年来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群体,不仅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更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当然主体之一,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通过多种方式协同提供公共物品、强化服务共享意识,政府支持其在更大程度上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往往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公正、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目标。未来,应该进一步释放民营企业社会治理功能,实现从以往政府行政管理本位向多主体协同共治的重要转变。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政和民营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理事长

责任编辑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