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0-03 > 视点·战“疫”英雄 Focus

西客站旁的急诊科医生

刘墨非

时间:2020-03-24   来源:2020年03期

  “大家好,我是王真,北京世纪坛医院急诊科主任,也是北京市政协委员。我今天要来跟大家聊一聊,面对新冠肺炎,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和到医院安全就医。”2月14日,北京迎来难得一见的大雪,王真一早赶到东六环外的北京市政协办公楼7层演播室,参加当天上午十点直播的“委员讲堂”。

  “是我一早去医院那边接上主任的,她最近太忙,这么大的雪,我就送她来了。”陪同王真过来的是同院的急诊科护士长陈旭。她和王真都是2009年来到世纪坛医院急诊科,一起搭档了十年。新冠肺炎肆虐以来,王真一直孤身一人住在医院附近的家里,24小时待命。这段时间以来,对于“永远冲在第一线”的急诊科医生王真来说,实在是太忙太累了。

  世纪坛医院和西客站隔了一条马路,武汉的进京列车终点站正是这里。医院的急诊科是一栋独立的二层小楼,设有急诊诊区、急诊病房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一层是急诊就诊区、留观区、抢救区和急诊输液区,二层则是重症监护病房。平时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病人就诊,有周边小区的居民,也有从西客站直接过来的急诊患者,都是危急重症病人。“急诊,永远是缺一张病床的。”这是王真的口头禅之一,也是急诊的真实写照。

  王真是在1月中旬注意到这种新型呼吸道传染病的,当时她正在参加北京市政协第十三届三次会议。“我们各地的急诊同行们也有一个微信群,我就是从那里获知情况的。”面对未知的病毒,王真凭着三十多年的急诊经历判断,应该提高自己科室的防护力度了。她叮嘱科室所有人员对每一个呼吸道感染病人注意鉴别诊断,还要注意医护个人防护。1月20日以后,世纪坛医院急诊科开始给来就诊的病人和家属发放口罩。随着1月24日北京市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世纪坛医院急诊科也严格按照要求执行分诊鉴诊程序,做好接诊前排查工作。

  2003年“非典”初期,还在北医三院急诊科工作的王真发现并诊断了北医系统第一例“非典”患者。之后,她作为主检医师,每天都要从上百名发热患者中筛选出“非典”以及疑似患者,坚守在医院隔离区60多天,直到疫情解除。王真的经验,让她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一次疫情中医院最可信赖的人。

  在全市医院门诊仅接诊预约病人的非常时期,急诊成为危急重症患者的唯一选择,而且很多病人都是拖到最后不得已才来就诊,病情更复杂更危重。世纪坛医院急诊科也不例外。冬日,本就是呼吸道、心血管等疾病高发期。急诊作为开放式接诊单元,这段时间以来每天的接诊病人都在100人左右,急诊抢救室、留观室、病房、监护室病床全满。对于明显的发热病人,如能走动,急诊科在进行体温监测后会护送到发热门诊,等待进一步检查。但发热又危重的病人和其他危重病人都留在了急诊。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急诊“危机四伏”,比发热门诊还要危险,也是全院压力最大的科室。

  新病人不断进来,老病人需要“出口”。每天,王真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每一位收治的病人,仔细检查一遍,排除新冠肺炎或者疑似患者,同时准确找出病人的重点问题,方便对症的科室收治,确保所有人得到适当治疗。急诊科近百名医护人员的自身防护和协调防护物资调配也是王真的关注重点。她反复跟大家讲解防护要点、培训新冠肺炎相关知识,让大家理性对待疫情。对于有怀疑的病人,核酸检测耗时长,这时同事们就会以王真的意见为准。“主任说放心,我们才放心。”大家的信任和依赖,让王真自觉责任重大:“我这也是压力山大啊!”

  虽说忙得不可开交,王真还是义无反顾地抽出时间,积极向大众普及新冠肺炎知识,指导病患安全就医。市政协“委员讲堂”在疫情期间推出“抗击疫情网络直播”,王真接到邀请后二话没说就开始准备。2月14日当天的直播原定40分钟左右,王真最终说了将近一个小时。担心自己讲得不够详细,又怕讲得太啰唆让观众失去耐心,没有达到科普的目的。走出直播间的王真因为多出的15分钟纠结了好久。但是由不得她仔细思考,直播结束后,王真和自己的老搭档陈旭又急急忙忙赶回医院了。因为,病人还等着她们。

  在王真看来,近期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经开始向好发展,但不代表大家就可以放松警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情况下,新增病例会减少,但由于疾病存在潜伏期,加上近期复工等因素,风险依然存在。而且随着疫情开始在国外扩散,新的输入性病例也会出现。“这一次我们是让病毒偷袭了,特别是武汉。我们的教训、经验和我们对疾病、病毒的研究成果,为全球抗击疫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只有全球团结,分享经验和研究成果,才能更好地控制疫情。”

  一个多月的紧张工作中也有有趣的小插曲。 2月13日上午,急诊科大厅一早就聚集了不少患者。一位身穿黑色衣服的小伙子,手里提着个鼓鼓的大袋子,静静地站在大厅的角落里,像是在等待着什么。直到分诊台前没有了排队的患者,他才走过来,吃力地把包裹放在分诊台上,对着分诊台护士说:“这是我的一点儿心意,特殊时期白衣天使,你们辛苦了。”说完对着分诊台深深鞠了一躬,转身就走。

  打开包裹,满满一袋子保健食品,还有一封暖心的书信:“特殊时期,正因为你们的负重前行,才有我们的安全稳定……感恩有你们,我们一直与你们同在!”

  王真是事后才得知此事的。没有再去追问这是来自何人的问候与馈赠。她知道,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一切辛劳自有回报。就像3月的北京,初春细雨中正在抽芽的新枝,满载绿意的春天终会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