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0-02 > 视点 Focus

改善民生必须办好群众身边事

郭 隆

时间:2020-02-13   来源:2020年02期

  1月11日上午,中共北京市委书记蔡奇看望了参加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部分委员,并参加界别联组会,听取委员就“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主题提出的意见建议。参加联组会的委员来自民盟、农工党、共青团、工会、妇联、青联、农业、医药卫生、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等界别。会议气氛热烈,共有16位委员踊跃发言。蔡奇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紧紧围绕“七有”“五性”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市政协主席吉林主持会议。

  委员点赞“接诉即办”

  2019年,以12345热线为主要载体的“接诉即办”工作机制,为响应市民诉求开辟了“高速公路”。一年间,“接诉即办”为市民解决操心事烦心事251.97万件,市民满意率从年初的64.61%上升到年末的87.26%。

  “接诉即办”如何跑出更快的北京速度?来自民革界别的委员、北京市石景山区医疗保障局副局长李凤芹第一个举手发言,“往常上来总是提问题,今天代表民革界别和群众的反映,先夸一夸‘接诉即办’”,她说,调研结果表明,“接诉即办”确实让老百姓感觉到与市委市政府的心更近了,“反映问题有通道了,烦事难事揪心事知道找谁了,真正实现了百姓与党委政府‘面对面’”。

  不过,由于“接诉即办”机制仅运行了一年,还存在机制不够成熟、运行不完全顺畅等问题,一些市民诉求仍未能彻底解决,例如老旧小区的水电气热、物业管理等。李凤芹建议,“接诉即办”可以向上一步,融合推进吹哨报到机制往深里推,往实里走;向前一步,引导“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转变,进一步高度重视诉前的问题,推进源头治理;向下一步,加强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米”。

  对于城市精细化治理难题,来自九三学社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柴文忠提出建立“微循环”模式,改变凡事都先投诉到市级层面,再分派到街区进行处理的高成本“大循环”模式。他建议,利用大数据技术,将12345热线中的问题分成三类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一类是可直接快速解决的具体问题,第二类是可能涉及到体制机制的问题,就需要政府完善机制。第三类是可能涉及规划,需要调整和完善一些功能。

  社区治理力量要下沉

  来自特邀界别的委员黄克瀛、来自经济界别的委员李岩等,都谈到了基层公共服务以及社区物业管理问题。

  “政府有关管理力量是不是可以考虑下沉到社区?”黄克瀛谈到社区物业管理时说,“特别是公安现在有片警、城管执法、住建房管、消防、环卫这样五个部门能不能实现人员下沉、职责下沉、考核下沉”?

  黄克瀛建议把老旧小区物业管理问题与首都基层社会治理同步推进,推动专业部门下沉,打通社区治理“最后一公里”。“一是自来水、污水处理、电力、天然气、供暖、有线电视、网络通讯等7个公共服务单位服务力量要下沉,明确其在社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维护中所承担的职责。二是公安、城管执法、住建、消防、环卫五支管理力量要下沉。下沉人员除承担具体的管理与执法任务外,还要积极强化源头治理,将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置执法向日常风险防范转移。” 黄克瀛说。

  “业主委员会对完善和监督物业服务工作意义重大。”社区里的物业服务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来自经济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首都开发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李岩认为,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将小区业委会和物业纳入治理范畴。还要通过立法大力推进业委会的建设,把业委会变成社会治理的正能量和有生力量。他建议由政府部门会同街道办事处、社区大力推进业主委员会建设,选出真正能够代表业主利益、热心公益事业、公道正派、敢于负责、有一定工作水平的人员主持、参与业委会工作,发挥好业委会在物业服务企业与业主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

  促进职业教育与人才需求对接

  “教育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现在连幼儿园都有最好最优的,我们的职业院校能不能打造出精品?”教育界委员、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高东带来的是北京十几万中高职院校生的呼唤,她谈到,当下北京市职业教育还不能满足高质量人才培养和终身培训的要求,如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带学生实习、做产教融合项目等,缺乏资金保障和激励机制,很难保证培训质量。“希望政府加大配套资金与政策支持,有针对性地对职业院校的实训条件、育人场所等进行评估,尽快提升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高东说。

  同样来自教育界别的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柳贡慧委员表示,市属高校承担着为北京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人才的责任,目前高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比较突出。他建议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化和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的标准化,通过提升效能和统一标准使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壮大北京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满足广大百姓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在职业教育方面,要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加大企业行业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参与度,增强职业教育与北京高精尖经济结构人才需求的匹配度。”

  开展生活性服务业综合试点

  “菜篮子”“米袋子”,来自致公党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环境卫生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财务总监谌卫东委员提到的生活服务业,与每位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他观察到老旧小区的商业供给还不够、蔬菜零售等便民商业网点总量相对不足等问题。对此,他建议开展试点,选几个不同类型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开展生活性服务业的综合试点。同时,建设三大平台,搭建生活性服务业创新发展载体,包括打造15分钟的生活圈、推动生活性服务业的聚集区建设、推动生活性服务业信息化的平台建设。他还提出,加大对餐饮、商贸等行业老字号的扶持,“保护、扶持好在市民中享有较高知名度和口碑的小型特色店铺,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老百姓不仅要吃得饱、吃得安全,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如何让老百姓吃得更健康?来自民盟界别的市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植保室主任李宝聚建议,在关注食用农产品安全的同时应该更加关注营养风味,包括加强相关的科技研究,建立营养安全型主要农产品的产品评价标准、生产标准以及投入品标准,加快营养安全型农产品的生产与流通。

  提高医护服务水平

  来自教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北京市昌平区政府副区长吴彬认为,院前急救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急救医疗服务的一个突出矛盾,急救人员的流动比例高,人员不稳定,职称的晋升压力高,工资待遇低,工作成就感低,社会尊重度不够。对此,吴彬建议,要加强院前急救人才的培养,将院前急救培训纳入住院医师规培体系,在高等职业院校、中等职业学校设置院前急救专业。同时,她就如何构建一支总量达标、结构合理、建制稳定的院前急救专业人才队伍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强急救人才梯队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二是在市属高等职业院校、中等卫生学校设置“院前急救”专业,加快实用型人才补充速度。三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升院前急救人员整体薪酬水平。

  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已成为实现健康老龄化、改善民生水平过程中的短板。来自医疗卫生界别的市政协委员雍莉建议,制定失智老人居家照护服务规范,以社区为单位,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对社区内6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筛查,对诊断为失智症的重点人群要进行风险评估,建立失智老人健康管理档案。通过畅通的转诊渠道,为失智老人提供整体性、持续性的医疗服务。

  “民生是永恒的主题”

  “医保基金需进一步加强监管,为病有所医保驾护航。”“京郊乡村发展要突出京韵农味和村庄特色。”“城市副中心的林业空间大有可为。”……三个小时里,有话要说的委员一个紧接一个,16位委员在养老、物业管理、拆违、食品营养安全等方面畅所欲言。

  面对委员呼声,蔡奇针对每个发言所涉及的内容都即时一对一回应,并就部分问题与委员深入讨论、互动。“这是三年来连续第三次参加咱们政协的联组讨论,恰好三次讨论的都是民生话题。”蔡奇说,民生是聊不完的话题,改善民生,就是办好老百姓身边的事。群众身边的小事,就是政府部门的大事,我们会认真整理吸纳大家的意见建议,一件一件抓好落实,让老百姓体会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蔡奇指出,北京作为首都,最重要的两条工作要求,一是突出政治中心,做好服务保障,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是首都职责所在;二是突出人民群众,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抓好民生工作。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要让市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得起人民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蔡奇强调,民生是永恒的主题,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提高治理能力。从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到形成接诉即办工作机制,都是为了更好服务群众。市里工作要抓到街乡镇,区里工作要抓到社区村,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乡镇,难事通过吹哨报到、条块一起办。要加强主动治理,做到未诉先办。

  蔡奇指出,抓民生也是抓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就是抓投资、促消费的过程,就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过程。要共享发展成果,研究解决不同群体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关心关爱困难群众。

  蔡奇强调,接诉即办最能检验各级干部的为民情怀和担当作为。12345像一根纽带,拉近了政府与群众的距离。同时也是显微镜、放大镜,监督着我们是否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各区、街道乡镇、市级部门和公共服务企业围绕接诉即办,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成绩实属不易,基层干部最辛苦。他们的付出,市民群众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各级干部要坚守为民情怀,带着感情,以钉钉子精神,努力将接诉即办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