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0-01 > 诤言 Recommendation

文化为体 科技为翼

安 庭

时间:2020-01-22   来源:2020年01期

  当下,北京市文化演出市场已将许多科技功能作为保障文化全要素发展的手段,给予实施。如在北京国际流行音乐周上,使用大量的灯光、舞美、布景影像等最新的技术支持,为产品与服务打造了立体化传播体验。在演唱会现场,使用了“实时动态捕捉技术”,让舞台上的歌手、乐手等实况演艺的形象,通过即时抠像的技术,实时呈现于背景LED组屏上,使其舞台表现与故事演绎高度融合,打造了现场视听盛宴。在票务销售方面,通过建立演出票务的科技管理平台,对经营行为进行实时在线管理,对异常票务销售行为予以警示,为打击炒作票价、虚假宣传、非法倒卖等违规、违法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执法手段。

  文化演出市场的实践证明,科技已交融渗透到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的多个层面及关键环节。文化产业对科技的追求达到了新高度,科学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渗透日趋深入。文化为本,科技为翼,两者融合的广度与深度正在不断推进。

  在科技与文化融合领域,特别需要重视的是北京日益庞大的自由职业者市场主体,这一群体往往是“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双轮驱动落地方案的实际解决者。在互联网工作方式高度完备的条件下,一个创新发轫点很可能不再是企业、团队,而是一个个自然人构成的市场主体。越来越多的“工作室”,正在取代传统的科技、文化企业。这不仅出现在文化产业中那些设计师、编剧、导演、动效制作师当中,而且出现在科技工程的众多程序员、框架师、软件设计师当中。

  北京作为“设计之都”的特性,往往体现在这个特殊群体身上。以往,提到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大家的焦点往往在那些大的国企或事业单位,如今,对这些越来越细分、细小的市场主体,则有必要提高关注度。

  以美国为例,根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2000至2014年间,美国的自由职业经济增长超过了500%,目前有超过5300万自由职业者,相当于每3个美国职场人中,就有1个是自由职业者。文化创新、科技创新与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操作模式、思路,往往完全相反。其根本的特征是思维模式发散化、执业能力复合化、创新转化高度市场化、核心团队小型化甚至是个人化。这一现象,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过程中,会不会发生在首都北京,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立足新时代,从大处着眼的大战略到小处落脚的个体实践,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正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迁。

  如何立足根本,预判动向,找准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建议进一步重视双轮驱动进程中诞生的新兴市场主体。相应政策应进一步细化,甚至应当将细化的对象瞄准参与这一进程的从业个体。我们相信,文化创新、科技创新随着市场消费需求的高度分化、细化,其主体也会进一步分化、细化。应通过持续打造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政策链贯穿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激发每一个市场主体的创造力与创新成果,驶入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总之,让文化拥抱科技,让科技融入文化,就必须使文创企业牢固树立“文化为体、科技为翼”的发展理念,把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作为发挥首都文化与科技两种资源、两种优势的最佳途径,努力立足实际,使用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工具,形成协调一体的发展态势。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北京希肯国际文化艺术(集团)公司董事长

责任编辑郭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