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0-01 > 诤言 Recommendation

打造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支撑体系

张凌云

时间:2020-01-22   来源:2020年01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与科技的发展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科技发展日益深入而广泛地融入文化领域,使得文化产品的科技含量提高,文化消费逐步升级。传统文化产业得以改造,新兴文化产业业态不断涌现,文化领域的科技创新拓宽和延伸了文化产业的发展道路。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渗透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这些技术的发展将对经济、文化产生变革式的影响。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文化和科技融合已成为趋势。北京是我国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优势最为突出的城市,聚集了大量的行政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和教育资源,在获取政策信息、了解政策走向以及争取优惠政策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落实《国家文化科技创新工程纲要》工作上,北京市积极申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北京中关村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已成为首批16家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之一。

  北京市委、市政府在贯彻落实国家政策的同时,结合城市自身的资源优势与产业优势,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的政策文件,搭建了一批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公共服务平台。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创新发展的主攻方向是全面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另一方面,北京文博会、北京文化投融资论坛等关键平台在强化交易功能、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国际投资合作与文化贸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作为科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首都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成果展紧紧围绕文化科技融合创新主题,集中宣传展示北京市文化与科技融合类产业发展的整体形象,树立文化科技融合企业品牌。

  各项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优化政策环境尽管北京市在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并取得了一系列工作进展,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文化科技融合的政策环境尚需优化。从现行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激励政策来看,比较零散,临时性税收优惠政策居多,且扶持激励力度不大,也没有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方面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同时,在当前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政策上,文化企业虽然也可以申报,但由于门槛主要是针对科技企业来设定的,对于文化企业来说门槛太高,覆盖面有限。

  二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科技企业和复合型创新人才缺乏,缺少有力的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激励机制。在引领文化科技融合的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的政策激励方面,与长三角、珠三角,尤其是深圳相比,差距显著。

  三是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知识产权是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对产品原创性的承认与保护,就是尊重和承认个人创造力的价值。

  尽管北京已将知识产权服务作为公共服务平台来加以建设,但在现阶段国内大环境影响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及维权仍需进一步完善。

  “文化创新+ 科技创新”

  从伦敦、纽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历程看,当国际大都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居于世界一流地位并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之后,通过打造世界科技文化中心,激活城市的文化底蕴,促进经济转型和产业向高端化、创意化发展,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就成为了这些城市的不二选择。对于北京而言,应立足首都的文化与科技资源优势,采取“文化创新+ 科技创新”的双轮驱动战略,打造全方位、多维度的文化与科技融合支撑体系,推动北京创新型城市和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全面提升北京科技、文化中心功能。

  就助力北京建设成为“世界级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中心”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建立系统的政策驱动机制。

  除了已经相继出台的金融、旅游、财政、税收、工商等文化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还应针对文化与科技融合,出台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专项政策,形成覆盖面广、门类广泛、科学有效的政策体系。比如,进一步加强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强化对创意产业、大数据技术和数字技术等新兴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扩大优惠范围,减轻其税费负担,对文化科技融合类企业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待遇,探索研发加计扣除、税收抵免、创新型政府采购等政策对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和企业的支持。同时,进一步创新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财政支持政策,强化财政专项资金和基金政策的灵活性,拓宽文化产业资金投入来源,建立公开透明的管理模式,形成多样灵活的财政政策机制。

  二是建立配套成熟的人才培养机制。研究完善文化产业人才的引进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提高人才的各方面待遇,努力帮助解决其实际困难。

  在解决后顾之忧的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提高文化产业人才的积极性,激发创造力,以此吸引和招募更多的外地甚至国外人才。比如,将文化科技人才纳入特殊人才政策范畴,开通人才“绿色通道”,在个人落户、子女入学、租房购房、税收返还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建立和健全北京专门的文化产业人才信用和评价政策与体系,为文化产业人才的发展和流动提供可参考的标准。

  三是建立健康有序的产权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知识产权的服务机构,从知识产权的注册、使用、交易等各个方面进行指导和服务,同时与高校、专业机构进行合作,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咨询体制。北京作为知识产权相关机构密集区,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进行优化整合,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并保证有效实施,建立专家咨询机制和实践考察体系,不断根据现实的发展而进行相应的政策、方法调整,减少因知识产权纠纷而造成的资源浪费。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掌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责任编辑 郭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