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0-01 > 履职 Performance

“新媒体+ 政协”的履职探索

甘 宇

时间:2020-01-22   来源:2020年01期

  “新中国成立35周年大庆游行的时候,我们宿舍的同学打出了‘小平您好’这个标语,在这张非常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中,左边这个高个子的学生就是我,大家确确实实对改革开放的设计师充满了崇敬、充满了感激,所以想用这个标语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这是《四十年四十人——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系列微视频里的一段独白,主人公是北京市政协委员张。

  亲切自然的讲述、清新明亮的画面,短小精炼的结构,时长虽短,信息量却很大。

  2019年10月1日,新中国70周年华诞,张再次出现在国庆群众游行方阵之中,这一次,他手举鲜花从天安门前挥舞而过,自豪、喜悦、兴奋之情溢于言表。35年过去了,如今的张事业有成,作为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领军人才,他的经历的的确确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如同张一样,40位来自不同领域的政协委员,用他们的亲身经历讲述改革开放40年的沧海桑田,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呈现出改革开放40年来首都北京的巨大变迁。2019年4月,第二十八届(2018年度)北京新闻奖获奖名单新鲜出炉,《四十年四十人——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系列微视频荣获一等奖。

  成绩的背后,是近年来北京市政协推进履职与宣传融合发展的创新探索与孜孜实践。在“互联网+政协”的信息化建设大思路下,市政协宣传部门不断创新传播方式和手段,拥抱互联网、驾驭新媒体、搭建新平台,逐步形成了“新媒体+政协”的宣传格局和履职矩阵,为政协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

  顺应传播趋势 见“微”知著探新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2019年8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高达99.1%。

  传统媒体日渐式微,新兴媒体风起云涌。如何适应移动传播趋势,迎合受众阅读习惯,打造并推出让人易于接受甚至喜闻乐见的新媒体产品?

  市政协宣传部门开始思索:篇幅要短,以利于碎片化阅读;形式要活,才符合大众审美趣味;内容要优,较容易引起共情打动人心;传播要快,更能够迅速抵达移动终端。什么新媒体产品能够具备这种种优势?个头小,能量大,微视频首当其冲。

  探索随即开始。2017年初,经周密策划,市政协宣传部门与北京新媒体集团合作,在《政协e事厅》栏目基础上推出《委员独白:我在政协这些年》系列微视频访谈,18位市政协委员走进演播间,深情讲述自己的履职经历和履职故事。短短几分钟的微访谈,单期最高点击量竟达477万余次。微访谈以小见大,成效显著,看来路子走对了。

  然而,由于局限在演播室录制,微访谈的形态过于简单。如何做出形式更加精美、内容更加充实的微视频,成为摆在市政协宣传部门同志面前的新课题。

  2018年,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这一重大主题,市政协宣传部门精心制订专项宣传方案,与北京新媒体集团合作,策划推出《四十年四十人——我与改革开放共成长》系列微视频。

  微视频不同于微访谈,它需要更加充分的前期准备,在掌握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精心提炼并抓取委员身上的闪光点,以此谋篇布局。40位市政协委员来自不同领域,涵盖经贸、文化、教育、医疗、科技、体育等方面。

  短短的3分钟之内,既要通过“粘合”碎片化的信息和画面,勾勒饱满的人物形象,还要通过讲述故事,从个人经历折射出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缺乏经验,最初拍摄并制作出的几个样片效果的确不尽如人意。放弃吗?学习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通过大量观看网络上流传的优质短视频,拉片分析每一个画面、每一段独白与音乐,归纳其结构布局,制作团队逐渐摸索出规律。只抓一个点,从细节入手,纪实跟拍与访谈结合,精心设计画面和音乐。经过反复修改,样片效果逐渐达到甚至超过预期。

  2018年11月8日,《四十年四十人》第一期“正阳门下的钢琴梦”通过“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推出。伴随着钢琴演奏的优美旋律,市政协委员郝金明深情诉说自己的奋斗与梦想。此后,北京市政协官网、北京时间网站运用媒体矩阵等方式传播,通过时间新闻视频微博、微信公众号、爱奇艺、今日头条、腾讯、优酷等平台陆续推送、转发并分享,点击量及评论量居高不下。

  据统计,《四十年四十人》系列短视频累计播放量达1.6亿次,单集最高播放量1600多万次,多条视频点击量破千万,网友评论共计278614条。此外,该系列短视频被写入市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并在2019年北京市两会期间展播,得到了市政协主席吉林、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部长杜飞进的高度评价。

  内容为王,渠道同样重要。如果说专题系列微视频是北京市政协产出的优质内容,那么“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正是内容得以传播的有力渠道,二者共同构成了市政协新媒体传播格局的“两微”。

  “大家好,我叫郑小宣,是北京市政协网络‘代言人’。我的任务是向大家介绍北京市政协各项履职工作,也为各位微友与政协委员相互沟通搭好桥,带好话。”2016年3月25日,细心的网友发现,“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及网络发言人,通过一个有趣的网络形象“郑小宣”正式亮相。

  “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是市政协官方信息发布平台之一,内容涵盖市政协日常工作动态、委员履职故事、各区政协、党派团体等方面,网民通过手机终端,不但能第一时间了解市政协的各项工作,还可以互动提问,非常方便。

  作为较早接触网络的北京市政协委员,韩小红翻看着网友们的一条条留言,感慨万千:“那些最初得知我们政协委员身份的网友,留下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最多的就是‘政协是干什么的?’”

  令人欣慰的是,这样的问题不复存在。从2018年7月开始,“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从原来的每周一、三、五推送,正式改为每天推送。在市政协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的背景下,“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主动适应移动传播趋势,在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与履职工作相融合,突破工具思维,为下一步与市政协信息化平台相衔接打好基础。

  截至2019年10月15日,“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累计推出763期。

  有网友留言说:“政协的履职工作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为委员们点赞!”不知不觉之间,“政协”一词早已为公众所熟知,“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成为移动互联时代公众了解政协的重要窗口。

  拓宽履职渠道多措并举凝共识

  早在2016年6月15日,在《委员听民意》直播间,市政协主席吉林就曾指出,政协的宣传工作已经不单单是宣传工作,实际上是利用新技术、新媒体,拓宽委员的履职渠道。市政协要加强与媒体合作,一方面讲好政协故事,传播委员声音;另一方面通过新媒体加强委员与群众互动,拓宽委员履职渠道,不断提升委员联系群众工作的水平。

  实践不停步,探索无止尽。2019年2月22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市政协3号楼7层演播室,北京市政协委员孙学才、刘玉民正在围绕“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及冰雪运动发展”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互动交流。这是北京市政协搬入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以来,《委员听民意》新演播室的首次亮相,也是2019年《委员听民意》的第一期节目。

  该期直播页面点击达238万余次,同时在线人数最高63384人,网友留言577条。此外,直播在千龙网官方微博、今日头条平台同步推送,共有12.7万网友在线观看。

  “技术先进、设施齐备、宽敞明亮。”做客《委员听民意》直播间的委员由衷赞叹。大尺寸的LED背景屏、高效便捷的操作平台、实时合成图像的在线包装系统,新演播室的软硬件条件大为改观。对于市政协宣传部门来说,物质条件有了,谋划节目形态创新正当其时。

  “应该进一步扩大《委员听民意》的品牌影响力,通过短视频、街头采访等多种形式,丰富节目内容”,“适当加大《委员听民意》的播出频次,拓展推广渠道”,“可以邀请市民代表走进直播间,与委员面对面交流”。在市政协宣传部门的业务研讨会上,同志们踊跃发言,就节目创新建言献策。

  提议很快变为现实。2019年5月17日,来自回龙观龙泽苑社区的居民范炳双,与北京市政协委员任学良、吴彬一同走进《委员听民意》直播间,围绕“落实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大型居住区精治共治”主题,与网友在线互动交流。

  “回龙观在完善城市功能,缓解交通拥堵,提升城市服务方面有一定的改善,大家也都有目共睹。”当谈到“回天地区”三年行动计划给生活带来的改变时,范炳双滔滔不绝。

  市民代表背后是数以万计的群众,他的言行反映了老百姓的真实感受。邀请市民代表走进《委员听民意》直播间,使政协委员更加直接地倾听百姓的真实诉求,更加全面客观地了解基层的真实情况,无疑为委员联系群众创造了便利条件,也是助力引导社会各界进行健康有序的政治参与,扩大协商民主覆盖面,实践建言资政与凝聚共识双向发力的一次有益尝试。

  创新同样发生在《委员会客厅·点京》与《政协e事厅》两档访谈节目上。

  《委员会客厅·点京》是市政协与人民政协网在2017年合作开设的节目,采用访谈形式,配合网页专题,在人民政协网PC端、移动端同步推送,并通过微信、《人民政协报》、各视频平台实现再次传播。节目围绕首都发展大局和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展开,凸显委员发挥主体作用,服务人民的使命感、责任感。

  “桃养人,杏伤人,李子树下埋死人。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我们请市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基础教学系程凯教授为大家进行解读。”2019年6月,在《委员会客厅·点京》访谈基础上,市政协联合《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共同推出“委员小课堂”。每期选定一个主题,邀请委员结合专业所长,通过讲“微课”的形式普及科学常识,节目结合街头采访、情景模拟等形式,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据统计,每期“委员小课堂”在人民政协网平均点击量超过50万,全网阅读量超过500万,单期“委员小课堂”全网最高点击量近800万。

  “第一次进入内地,当时还是一个大学生。刚开始看到很多改革开放的一些进程,包括大量的基础建设,但是总体来说跟国际还有距离。过去30年,我们可以看到是一个腾飞的年代。全球应该没有另外一个地方,像我们国家一样,能够在短短的几十年做到今天这样令世界瞩目,我们应该为自己自豪。”

  2019年6月28日中午,“委员之家”茶歇区,前来参加市政协常委会的港澳委员何超琼专门抽出休息时间,接受《政协e事厅》栏目独家专访,三台摄像机从不同角度,记录下了这位政协常委举手投足之间流露出的款款深情。

  这是《70年70人——我与共和国共成长》系列微视频的拍摄场景之一。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根据2019年宣传工作要点,宣传部门总结经验,继续发力,与北京时间联合策划《70年70人——我与共和国共成长》系列微视频。依托《政协e事厅》的访谈优势和特色,邀请70位来自医疗、教育、科技、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市政协委员,以建设者、亲历者和见证者的视角,倾情讲述他们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故事。

  9月28日起,该系列微视频在“北京政协”微信公众号、北京市政协官网、北京时间、学习强国等平台同步推送,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从最初的演播室录制到直接走近委员身边,从一板一眼的面对面访谈到真情流露的纪实跟拍,从固定的一问一答到轻松自然的互动交流,进而衍生出微视频、微访谈等多种形式。

  内容不断丰富,形态推陈出新,每一次的调整完善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共识、凝聚人心,每一次的调整完善也都更好地传播了共识、凝聚了人心。

  近年来,在市政协全力探索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履职提质增效进程中,宣传部门聚焦履职与宣传融合发展,通过开设微信公众号,策划系列微视频,搭建《委员听民意》、《政协e事厅》、《委员会客厅·点京》等履职平台,积极探索运用新媒体拓宽委员履职渠道,成效斐然。截至目前,共有737人次委员通过《委员听民意》、《政协e事厅》、《委员会客厅·点京》等履职平台了解民情、解疑释惑、凝聚共识,全网各平台累计点击量高达11亿次。“新媒体+政协”宣传格局和履职矩阵日益完善,“新媒体+政协”的履职之路越走越宽。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办公厅宣传处干部

责任编辑刘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