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0-01 > 聚焦 Spotlight

治理骑行的“线”和“点”

北京市工商联

时间:2020-01-22   来源:2020年01期

  北京是个超大城市,总面积超过1.6万平方公里,市民每天上下班的平均距离超过20公里,高峰时段平均交通拥堵指数达到6到8。自驾或搭乘公共交通已经成为多数人的选择。非机动车与公共交通搭配是北京减少道路通行压力和降低机动车使用率的最佳方式。

  可是,非机动车骑行“线”和停放“点”存在的问题,又让人们很难选择骑行。

  对于骑行的“线”,大量存在汽车侵占自行车路权的现象。一方面,城市道路设计存在缺陷。比如大量非机动车道内设置了路侧停车位,导致机动车不得不借用非机动车道才能停车;公交在非机动车道频繁靠站也使骑行人和公交乘客都处于危险的交通环境中;大量次支干及以下道路没有设置非机动车道,将非机动车与机动车危险地融为一体。另一方面,部分汽车主缺乏道德修养,主观上有意侵占骑行路权。

  在道路设计方面,有三点建议:一是取消非机动车道内的路侧停车位,有条件的路段可在路侧停车位外侧设置非机动车专用道。二是进一步推广公交车站改造工程,将非机动车道移至车站外侧,避免公交进出站对骑行的干扰。三是增加非机动车地面标识,不仅在路的端头施划,还要按照合理的间距阶段性施划非机动车地面标识,突出非机动车道的存在感。

  在汽车主观故意侵占方面,建议强化对各类主动侵占非机动车路权的执法,重点针对路侧违法停车和机动车占用非机动车道行驶等违法行为的执法,通过执法与宣传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提升汽车礼让非机动车的意识。

  对于停放的“点”,除了共享单车之外,私家自行车在很多情况下是骑行换乘的一种选择。有些人从家到公交站点的距离过长,也需要骑行电动自行车换乘。这些方式都对非机动车存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公共交通场站不能提供安全、便捷的B+R(Bike自行车+Ride换乘),就难以让人们选择非机动车与公共交通搭配的出行方式。

  在这方面有五点建议:一是在规划和用地方面从本质上解决问题,制定全市B+R停车场专项规划,以空间小型化、形式立体化、接驳多元化、使用便捷化、收费关联化的思路构建北京城市B+R体系,B+R停车场不但要与城市轨道交通接驳,还要充分与地面公交、城际大巴、城际轨道接驳,建立非机动车与各类公共交通的多元化接驳体系。二是强化B+R停车场优先供给接驳停放的功能,建立近似于P+R的非机动车存放与换乘公共交通的关联管理系统,在经济上引导自行车与公共交通密切结合,促进以骑行填补公共交通首末2公里短板。三是充分利用现有P+R资源,将P+R改造成非机动车与小汽车共用的Bike&Car+Ride停车场,提出B&C+R的新理念。四是加强B+R停车场的专业服务与管理,让市民踏踏实实地把高档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等贵重非机动车在B+R停车场全天存放,不用担心日晒、雨淋和被损、被盗。五是全面提高B+R停车场的辨识度,在城市交通标识体系里强调B+R停车场的存在感,使B+R标识不仅仅是引导非机动车接驳停放的指路标,更代表着一个城市发展绿色骑行体系的宣传符号和理念引导。

责任编辑任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