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20-01 > 聚焦 Spotlight

打造自行车滨水绿道网络

台盟北京市委

时间:2020-01-22   来源:2020年01期

  北京市自行车出行比例近两年逐步回升至11.6%,但与国际大都市15至20%的自行车出行比例还有一定差距。利用连续的滨水空间建设“自行车绿道”

  简单易行、经济节约,并更加安全、舒适与美丽,必能大量激发人们自行车出行意愿。

  北京中心城区水系河网密度高,六环路以内有河道52条,约550公里,约占中心城区道路总长的7%,基本覆盖整个中心城区。但中心城区已建成的滨水绿道,在重视生态、景观、休闲、文化功能时,却忽略了自行车骑行功能。

  以坝河为例,沿线规划人口约100万,涉及多个产业园、金融商务区、使馆区和会展区,目前从东坝社区到东直门驾车须绕行五环、机场高速,早晚高峰用时超过1小时,若沿坝河绿道骑行只需40分钟,并可衔接沿线4条地铁线。通过建设滨水自行车绿道,并延伸路权至周边地铁站、公交站,必能促进市民选择“B+R”的绿色出行方式,缓解区域机动车交通拥堵。

  建议坚持规划引领,有序实施滨水自行车绿道建设。由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牵头,在《自行车专用路规划》《绿道规划》和《“B+R”系统规划》中统一协调考虑滨水自行车绿道的布局。实施层面由水务局牵头,交通、园林、市政和各区政府协调配合,结合城市发展需求和地区实际情况有序分期实施,但要确保实施段一次性到位,避免关键性节点不畅导致系统性失效。

  打破河道防洪排涝单一思维,促进河道复合型利用。一方面不被河道蓝线“一刀切”的规范所限制,在满足防洪评价的基础上,探索在常水位以上洪水位以下设置自行车绿道,通过精细化设计与管理,保障安全与亲水共存。另一方面不被“划地为牢”的思想所束缚,引导城市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与巡河路相融合,引导巡河路改建的绿道与公园道路相融合,突破行政管辖的空间边界。

  新建改建并举,打造连续高品质的滨水自行车绿道。因地制宜,保障骑行连续性。利用河道一侧的巡河步道或机动车道改建为自行车绿道,在绿道与城市道路交叉处,建议采用下穿桥梁、上跨城市道路或设置红绿灯等方式保证绿道连续性,并在交叉处放大绿地广场,引导骑行车流;完善配套设施,保障骑行安全便捷。在绿道全线布局完善照明、监控、标识等配套设施,并在绿道入口和相邻的地铁公交站周边布置共享单车停车区,保证车辆供给;严格标准规范,保障骑行质量。绿道的宽度、坡度、材料、色彩、安全装置需依标准设计,严格禁止机动车、电动车和步行进入;生态岸线修复,创造优美骑行环境。在新建改建自行车绿道时遵循“生态修复”理念,对硬质岸线生态化处理,恢复河道动植物生态环境,创造生态优美的通勤与休闲骑行环境。

  引入线上线下新技术提升骑行体验,让绿色出行走入生活。针对电动车乱入自行车道现象,设置电动车限速坡联动液压路障机,取代人工管理。

  同时推广助力自行车,让骑行更加省心省力。线上平台可推出“B+R”绿色出行线路推荐,或推出“绿色骑行、低碳减排”类APP,并与绿色减排互联网活动实现要素共享。

责任编辑任万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