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9-11 > 视点 Focus

构建怀柔国际化原始创新人才高地

王茤祥

时间:2019-11-19   来源:2019年11期

  当前,怀柔正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为核心,建设国际化原始创新承载区,就是要构建一个有怀柔特色的、国际一流的区域原始创新体系。创新体系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但本质上就是促进人与资本的相互作用,让更多优秀的人参与到科技创新,让更多的资本投入到科技创新,让人与资本高效配置创造更多价值。据此,怀柔的人才工作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新思路、新模式。

  站在体系高度谋人才

  进入21世纪,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和特征,科学技术一体化、学科交叉融合、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群化、科学技术发展速度指数化等趋势愈来愈明显,导致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学科、技术、产业的界限。创新的竞争不再是简单的科学或者技术、产业、人才、资金的竞争,本质上已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体系是一个复杂系统,其核心就是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到产业发展、示范应用的完整的人才体系。如果缺乏科研人才,则持续高质量的创新得不到保证;而缺乏应用人才,科技势能难以转化为经济动能。因此,怀柔科学城人才工作不能唯人才谈人才,必须跳出来,站在体系的高度及视角来认识人才,必须围绕若干重点发展领域,系统构建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发展及示范应用的科学技术产业一体化的人才队伍,在创新链上不能出现人才缺位或断档。

  随着一系列大科学设施的陆续开工、建设,怀柔科学城在基础研究阶段的人才队伍将越来越强,但应用研究人才队伍较为薄弱,产业创新人才也不强,需要高度重视。要根据这些大科学设施可能催生的产业链,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加强建设应用研究、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人才队伍。同时,要看到重大的创造往往是多学科交叉的趋势,不能简单地依靠大科学设施,要以其为中心,把相关支撑学科也都有序布局起来,形成纵向没断档、横向没缺位的学科生态系统。

  当前,北京的创新生态体系越来越完善,但与硅谷、以色列等科技发达地区相比尚有不足,城市转型、产业疏解也对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因此,我们一方面要加大改革力度,建设更加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工作条件,不断引进所需要的高端人才,另一方面,也要创新体制机制,跳出怀柔这1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边界,让边界之外的人才为怀柔所用。具体可通过支持怀柔优质单位与国内外其他地区的大学、科研单位、人才等开展科研合作,建立异地、海外中心等,把这些人才也纳入到怀柔人才队伍中来,通过具体合作单位给予支持。

  优势互补留人才

  在创新的不同环节,人才所需要支撑的工作条件是不同的,基础研究是问题导向、兴趣驱动、个体行为,需要有良好的组织声誉、开放自由的学术环境、充满活力的创新氛围、宽松的工作环境等条件。在学科大交叉的时代,还需要建立多专业的学科体系,因此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在吸引基础研究人才方面具有优势。应用研究是需求导向、利益驱动、集体行为,需要建立以行业为导向的多学科、多层次支撑条件,个体作为“零部件”

  才能通过强强联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才能完成产业所需要的综合性创新。因此,怀柔在引进基础研究人才上应着力与北大、清华、中科院等国家队紧密配合,与其针对性联合引进人才,依托这些综合性大学,一步到位为这些人才建立发展所需要的支撑条件;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行业技术研究平台,围绕行业需要引进多学科工程技术人才,开展行业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前瞻技术研发及转化。

  尊重规律用人才

  前沿基础研究具有偶然性甚至突发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显著特点,难以规划出来,应采取专业机制配置资源,即由专家来决定投入方向及确定具体任务。应用研究则是为了解决产业所需要的技术难题或者开发新市场,因此应采取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特别指出的是,科技创新具有规律性,也有偶然性,在创新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还有突发性,既要设立课题式项目,公开遴选团队承担,更要重视设立平台式、团队式项目,即遴选出高水平创新单位、团队给予长期稳定支持,由其在确定的范围内相对自主选题,充分发挥一线单位、人才的创造性,并以“高质量结果论英雄”进行周期性调整。让“专家之眼、市场之手”在创新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是现代创新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面向未来育人才

  人才引进是解决高端人才短缺的有效手段,但是怀柔还必须建立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引进的人才建立团队,另一方面也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才生产能力与水平。在科技发达地区,“拿来主义”一般只是应急或补充的措施,终究还得靠自己。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两个极端,一是单纯学术化,最终只有极少人学有所用,进入实际工作时多数人需要重新学习大量新知识、新技能,转型的代价大、成功率不高;二是单纯职业化,特别强调实操技能,但对新问题往往难以应对。在科技大变革的今天,新的科技体系快速形成、旧的科技体系快速消亡,慢慢学习、慢慢适应的机会越来越少,迫切需要具有创新精神、专业而系统的知识体系,并能创造性解决复杂实际问题的复合型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因此,如何在继续加强学术型、职业型人才培养的同时,更快、更好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未来参与世界竞争最核心的问题,怀柔应主动应对这一未来发展趋势,与相关高校合作,加快培养懂产品设计的技术人才及懂技术的管理人才的培养,必要时,自己办一所创新型大学,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夯实人才土壤,并引领我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改革。

  要构建怀柔科学城的人才建设的主力军,建议建立国际化的“一室一院一校一园”的人才引进与培养体系,具体为:一室:把怀柔的大科学设施及平台打包组建怀柔国家实验室,引进基础研究高端人才,开展知识创新。一院:建设怀柔创新院,依托国家实验室、其他大学的力量,开展先进技术研发及转化。一校:建设怀柔创新大学,开展先进技术研发及培养创新人才。一园:建设怀柔创新园,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室、院、校、园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引进人才、项目的同时,加快全球化、实体化布局,借用当地创新生态,就地开展创新创业,在全球构建创新源头。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工学院副院长、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 郭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