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9-09 > 文化 Culture

沉重瑰丽的京式家具

章永俊

时间:2019-09-17   来源:2019年09期

  北京是清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家具制作以清宫皇室的最有代表性。清代初期,继承明式做法,造型和装饰都是传统硬木家具的一贯作风。同时,仍重紫檀和黄花梨,红木材料使用较少,但有取榆木、柏木、楠木、沉香木、椴木等制作家具的。雍正、乾隆时期,清朝统治者开始在工艺美术品上崇尚精雕细刻、光彩炫目的艺术风气,清宫造办处的家具在保持传统造型的同时,装饰风格上也渐渐吸取这种特色。优越的制作条件和充裕的加工时间,使家具格外纤密繁复,显示出沉重瑰丽的意趣和特点,从故宫遗存的家具实物中,可以明显地看到这些家具精丽华美的所谓“皇家气派”。人们往往把这些家具称为“京式”或“京作”。

  京式家具是我国古代传统家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京式家具非指一般的民间用品,而是指宫廷家具作坊在清宫内生产制造的家具,是以紫檀、黄花梨和红木等几种硬木家具为主的清代宫廷家具。广义的京式家具泛指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区生产使用的民间日用家具。

  由于清宫京式家具是集清宫雄厚的物力财力为基础,汇集了全国优秀的木作技艺,且不吝材料和工时,装饰华美异常,形成了其造型雄浑肃穆、装饰豪华气派的总体艺术风格。京式家具是在苏式、广式家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与二者形成清代家具三足鼎立的总体态势。以下所讲主要是狭义的京式家具。

  发展简史

  京式家具一般被史学家划为早、中、晚三期。

  最早的京式家具,实际上是苏州等地进贡的精品家具。1636年,满族建立清朝政权,经过战火的明代,北京城遭受到巨大破坏,宫殿内的家具也严重损毁。1644年,随着清顺治帝迁都北京,以皇宫为中心的明代皇家建筑群也陆续得到修复,至此,我国传统家具也渐趋步入了另一个高峰时期。

  在大举修葺明代焚毁的皇家建筑的同时,清廷还兴建了圆明园等皇家园林,使得清初皇家宫殿急需大量的家具充斥于内。在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清代早期的统治者依然选择了以苏州生产为主的明式家具,其主要方式就是从苏州地区采办。

  京式家具的中期是从康熙晚期开始的,是京式家具发展的鼎盛时期。

  从雍正到乾隆年间,清代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在积累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后,清朝统治阶层也开始了物质生活享受。从康熙后期起,为了进一步满足皇宫生活的需要,清宫不仅继续从苏广两地采办家具,还在“造办处”专设了制作家具的“木作”和“广木作”,从苏广两地招募许多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不惜工本,专门为清宫制作皇家之用的家具。

  至雍正后,随着广式家具的兴起,清代家具审美情趣因受统治阶层的偏爱而发生了改变,以造型健硕、装饰繁缛为特点的广式家具逐渐代替了苏式家具的地位,继而成为清代宫廷家具的主流。这一阶段,受广式家具的影响,在家具制作方面,清廷及达官显贵阶层为了彰显至高无上的皇权和社会地位,相继追求“皇家”气派和豪华气派。

  不仅加大家具规格,还在材料上随之取精加粗,并在样式庄重肃穆的家具上雕刻装饰,有的还在家具表面镶嵌玉石、翡翠、象牙、螺钿、珐琅等装饰,使宫廷家具呈现出了雄浑、稳重、繁缛、豪华、绚丽的独特装饰风格。

  再者,清帝中的康熙、雍正、乾隆有极高的艺术修养,可以说他们的参与和倡导直接推动了清代工艺美术的蓬勃发展。在关乎礼制、皇权威仪的家具制作上,自然也离不开他们的直接过问和参与。根据造办处记录资料显示,有很多谕旨是关于制作家具的。

  与此同时,苏广两地的家具进贡也仍在继续,进贡至清宫的家具精品不仅制作精美,而且数量巨大。至乾隆后期,由苏广采办家具的县乡仍不为少数。如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从两江、两广、江宁、两淮等九处向宫内进贡达150件之多。

  北京是明清两代京城所在地,也是最高封建统治阶层施展抱负和生活的地方,不论在物质方面还是文化领域可谓汇集了全国之优质资源,各种文化思想和艺术成就都从这里走向辉煌并产生巨大影响。家具亦然,伴随着至高无上的封建皇权文化的广泛传播,京式宫廷家具在民间引起了狂热的追捧和效仿,许多位极人巅的皇家贵族、文武重臣也开始在有意无意间生产和使用京式宫廷家具。

  嘉庆道光时期,朝廷提倡节俭,停止进贡奇珍异宝。这种情况下,造办处的规模日渐缩小。清晚期国力渐衰,造办处迅速走向衰退,许多工匠流入民间,开办作坊。其中,王姓工匠于同治初期在前门外开了一家木工作坊。制作桌椅板凳、箱柜匣橱等,取名“龙顺”。龙顺作坊除制作高档硬木家具外,也生产榆木擦漆家具,其大气方正的风格符合皇城根老百姓的需求,这也就是民间的京作家具。其后由于其他作坊的加入,“龙顺”

  号更名为“龙顺成”。龙顺成既注重产品质量,又注意形象宣传,在家具做成而未上漆之前,行内称白楂家具的腿部明显部位书小楷“龙顺”,后以“龙顺成”为记;不明显的部位会标记工匠姓名,如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查到其制作者,这样形成较为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成为清末以降名声最大的北京木器作坊。据传,清朝末年前门一带某饭店有两伙人斗殴,桌椅板凳横飞。事件平息后,老板和伙计收拾残局时发现家具损坏很多,唯有龙顺成制作的基本完好无损,从此龙顺成名声大震,亦成就了龙顺成家具“百年牢”的美誉。

  晚期京式家具是指达官显贵散落的京式家具被民间仿效而成的,即仿宫廷家具。因为它们出自粗活工匠之手,质量与艺术上远不及中、早期的京式家具,“京”味已差了很多,特别是在家具图案的雕饰上,随意性很大,常常走形,从而失去了真正京式家具的价值。

  后期的京派工匠主要来自河北,不仅技艺差,而且他们的艺术感受力也较差,完全是出于谋生的需要,家具的质量可想而知。为了追求商业利益,他们偷工减料,京式家具的价值丧失殆尽。

  道光以后,是京式家具发展的没落时期。这一时期,国势衰微,西方列强的入侵使晚清社会动荡不安,皇权岌岌可危。在八国联军的枪炮硝烟中,无以数计的清宫国宝在明抢暗夺中被焚毁、盗取。在清宫内部,由于疏于管理,许多清宫重器也被太监盗卖。加之京城聚集了南来北往的名商巨贾,商业往来频繁活跃,以致大量的京式宫廷家具最终流落民间,对广大民间京式家具造型风格的把握和生产加工产生了很大影响。

  民国时期,京式家具依然恪守原来的传统,式样上的变化微乎其微。

  从清末到民国,北京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没有什么发展的机遇,以致北京的建筑形式和人口构成没有得到改变。

  而建筑式样和人口构成,是决定家具式样和市场最主要的因素。民国时期,北京虽也修建了洋楼,但数量极少,远不如上海、天津、青岛,北京的主流建筑依然是传统的四合院。北京四合院(包括王府)采用以正房为主、配以东西偏房的建筑结构,实际上是北方农村院落的城市化。这种体现封建家长制绝对权威的建筑结构,也决定了家具陈设只适宜京式家具,因而八仙桌、太师椅、条案之类京式家具成了客厅中不可或缺的陈设。民国京式家具仍然是一种高档家具,这类家具的使用者依然是清代皇室贵族的后裔。京式家具富有深厚的文化传统内涵,它们使清式家具的美学价值和艺术水平在某些范畴中得到了提高。

  在宫廷家具走进民间之后,民众的喜好又使其在造型和装饰上产生新的变化。如材料的变化、因艺术修养不足导致造型的失准以及技术上的差异,再加上一味地追求商业利润而偷工减料的行为等等,使狭义的京式家具外延不断扩大,从而导致了广义上京式家具的诞生。但广义的京式家具与狭义的京式家具难以相提并论,不论造型艺术,还是质量,都与之相差甚远。

  风格特征

  京式家具以名贵的材质、华丽的款式、大气的造型、繁缛的纹饰、复杂的雕刻、吉祥的寓意、深厚的底蕴为风格特征而著称。

  在用料方面,京式家具不像广式家具那么大方,但比苏式家具掺入的杂木分量少多了。京式家具一般由清宫造办处所制,造办处中设有木作,全国各地优秀工匠被招募到皇宫服役。由于当时广州工匠技艺高超,所以在木作中又单设出广木作,全部由广州工匠充任,制作出的家具带有浓厚的广式风格。但它又与纯粹的广式家具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用料方面,京式家具与广式家具相比,用料要小。

  在造办处普通的木作中,工匠多是由江南地区招募来的,其做工趋向苏式。

  不同的是,他们在清宫造办处制作的家具较江南地区用料要大,而且没有掺假的现象,货真价实。京式家具多以红木家具为主。“红木”一开始与某一树种没有多大关系,只是明清以来对在一定时期内出现的呈红色的优质硬木的统称,包括紫檀木类、花梨木类、香枝木类、黑酸枝类、红酸枝木类、乌木类、条纹乌木类和鸡翅木类。其中以紫檀木质最好,它一般呈红色,木质坚硬沉重,木纹细密,带有油性,十分美观。同时,红木是指这八类木料的心材,即树木的中心部分。它们不同程度呈现黄红色或紫红色。人们无意去辨别它们是什么树种老花梨木玫瑰椅时,便以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去称呼它们为红木。

  在造型方面,京式家具整体造型以广式为主、细节线条以苏式为主,并融入了宫廷及西洋家具的雍容与气派。这样既借鉴了广式家具的华丽特色,又保留了苏式家具的线条美,京式家具似乎在追求集大成的效果。例如扶手椅中的直背椅、云钩扶手椅,案桌中的各种小型书桌、五花八门的琴桌以及圆形类的家具等等,都既符合广式的用料考究,又有苏式细致的做工,同样也有京式的气派,给人以别开生面的感受和丰富的审美情趣。

  在工艺方面,京式家具采用雕漆、堆漆、彩绘、剔犀、镶嵌、描金、罩金、戗金等工艺,使各类家具富丽堂皇、美不胜收。雕漆的配色也很讲究,过去只有黑、红、黄、绿四种颜色,清代时已发展到白、杏黄、茶红、粉红等20多种。雕漆家具具有防潮、抗热、耐酸碱、不变形、不变质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在纹饰方面,也表现出了与苏广有所不同的特点。虽然纹饰多取传统纹饰中的夔龙纹、夔凤纹、蟠螭纹、雷纹、禅纹、兽面纹、勾卷纹及博古纹等,但许多纹样都要经过皇帝的审批和修整才能准许使用。有的纹饰借鉴了皇家收藏的古玉和青铜器,有的则直接将一些玉璧、瓷片镶嵌在家具上,别具一格。西洋纹饰是清中期以后宫廷家具装饰的常见纹饰之一,是广式家具西洋纹饰的又一种变异。其以团花为中心,辅以流畅、柔媚、多变的线条,造型恣意伸展而多变,在清代家具装饰中独具特色。

  在种类方面,京式家具讲究与建筑、氛围的和谐,所以经常会发现京式家具和店堂风格、藻井特色、四合院结构融为一体。由于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末期,封建统治高度集中,等级制度森严,所以京式家具的种类主要是一些规矩、庄重的种类,如八仙桌、太师椅、条案、直背椅等。八仙桌结构简单,用料经济,一件家具仅三个部件:腿、边、牙板。桌面边长一般要求在0.9米以上,桌面边抹都做得较宽,攒框打槽,以木板做面心板,面心板通常为两拼,桌面心后面装托带,以增大桌面的牢固度及承重度,也有用瓷板、瘿木、云石作桌面的。太师椅是古家具中唯一用官职来命名的椅子,它最早使用于宋代,最初的形式是一种类似于交椅的椅具,到了清代,太师椅成了一种扶手椅的专称。这些看上去有些古板,缺少灵性的家具,正说明了当时的时代特点。

  由于宫廷家具过分地追求奢华和装饰,使家具的装饰和陈设性能大大增强,从而降低了家具的实用性和人本化的舒适性,进而成为一种摆设。

  这也是京式家具的又一特点。

  典型代表

  北京故宫现在保存有大量的京式家具,这些精雕细刻、颜色斑斓、华丽典雅的京式家具,为人们了解那个时期的历史面貌和真实情况提供了依据。

  流传于民间的清康熙时的一件花鸟博古纹款彩屏风就是一件珍贵的京式家具,这件屏风高275厘米,屏风分十二迭,中部通景为大幅花鸟图,旭日当空,五凤凰翔舞栖鸣,各具神态,凤凰之间配梧桐山石及多种盛开的花树,并以仙鹤、鸳鸯、鹊等作点缀,富丽喧炽,灿然夺目。四周刻有多种博古花纹,不下八九十种,典雅精致,为装饰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图样。

  还有一件清末的红木中西式餐桌,此餐桌长1.96米,宽0.91米,高0.82米,包浆浑厚,独幅厚面。

  中式特点是束腰四周镶嵌中国传统图案,有松鼠葡萄、竹报平安、荷花莲藕等。西式特点是它有欧洲宫廷巴洛克式的柱子,四足部为跃动的狮子,台柱中部枨档还雕有双龙和雏凤,做工极为精巧,是晚清时期典型的中西合璧京式家具精品。

  在北京故宫保存的一件康熙年间的剔红云龙纹宝座,也是早期的京式家具作品。此外著名的京式家具藏品还有松鹤图款彩屏风、黑漆嵌螺钿圈椅、黑漆嵌螺钿山水人物平头案、雕添花卉纹漆几、花鸟博古纹款彩屏风、黑漆嵌螺钿山水纹扶手椅、紫檀雕龙纹香几、紫檀嵌珐琅漆面团花方凳等。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博士后

责任编辑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