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9-09 > 风采 Figure

追风者田刚印

崔 晨

时间:2019-09-17   来源:2019年09期

  田刚印,少有的“80后”政协委员,在三十出头的年纪就已经带领他的团队成为无人直升机领域的行业巨头。这使我产生了探求他成功秘诀的兴趣。在与他的交流中,从他超前的眼光、宽广的思维、深邃的思考中,我认为找到了答案。然而田刚印却说,他离成功还很远,只是向前迈进了一小步。

  小偏执成就大事业

  几乎所有的男孩都喜欢手枪、飞机、汽车,但能把它们作为事业坚持下来的微乎其微。生长于医生世家的田刚印,子承父业是父母认为的最优选择,但他抱着对飞机近乎偏执的喜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

  本科阶段的学习是通识教育,“什么都学,但什么都学得不深。干什么似乎都没有隔阂,但搞深了就要自己琢磨”。正是凭借着这股钻研精神,毕业后的田刚印和同窗一起,成功研制出一套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这款飞控器最后卖给了中科院一个项目组,为田刚印赚到了意想不到的29.7万元的第一桶金。

  短短几年,田刚印就从研制飞控器上赚了两个亿,“创业之初选择研制飞控器,是因为它对资金的依赖比较小,对知识的依赖比较大。后来我们有钱了,我总觉得应该把钱投到更有意义的事业上”。田刚印还是没有放弃他的飞机梦。但公司管理层却出现了意见分歧,制作飞行控制系统已有丰厚的利润没有必要去冒险;很多研究院都没有做出来,我们有必要去碰壁吗?一个个疑问被抛了出来。

  “当时年轻气盛,就觉得我造的飞机肯定比别人的好。”这并非盲目自信,因为田刚印研制的飞控器要安装在各种飞机上,不同型号飞机的构造以及优缺点他都了如指掌。他花了大半年的时间,把国际上能搜到的与无人机、直升机相关的研究都看了一遍,资料打印的纸张一摞一摞码了半面墙。最后,他兴奋地发现,俄罗斯KA系列的共轴直升机比较好,它的优点是抗风、体积小,缺点是机械过于复杂。而田刚印的优势正是在电子这一块。他研究了KA系列的机械比例关系,将机械的部分直接用电子代替。在对方案进行了近2000次反复修改后,他设计出了以“电控共轴”为核心的整机研制方案。

  这架身长1.5米,重量290公斤的无人直升机,有两个共轴的螺旋桨,没有尾翼,占地面积小,零件少,在狭小空间起降特别有优势,抗风性能特别好,能实现无人机自主起飞、自主降落、自主航线飞行等各种功能。

  2015年,这一方案中的关键技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并在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获得了专利,填补国内空白,在国际居领先地位。

  航空报国领航军民融合之路

  研发虽然成功了,但几乎花光了田刚印在初创期积累的所有资金,而批量生产还需要更大的投入。为了开拓市场、寻求合作,田刚印带着这款样机参加了新加坡航展。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看到后认为,未来世界必定是无人世界,无人飞机市场巨大。

  他们提出以7亿新币,就是折合人民币35亿元的资金参股40%,并承诺拿出1.7亿元现金奖励创始团队。这样诱人的条件并没有打动田刚印,他认为淡马锡提出的一系列附加条件,将逐步把他所创立的公司吞并成新加坡公司,“不能因为眼前的一点小利,将智慧财富拱手让于他国”。就在这揭不开锅的时候,北京市政府为田刚印的公司提供了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使他们具备了小批量生产的能力,解了燃眉之急。

  北京市政府还推荐田刚印参加了2013年北京科博会,正是在展会上,他们的产品引起了军方的浓厚兴趣。

  几个月后,“我们接到军方通知,前往西部某靶场进行飞行演示。在现场,军方临时安排我们进行打靶试验,携带从未适配过的装备进行实弹演练,取得了三发三中的优异成绩”。这次演示成功,表明无人直升机具备军方立项条件,也正式开启了田刚印的军民融合之路。

  按照标书要求,田刚印带领他的团队,在短时间内重新设计制造了5架竞标飞机,并在戈壁滩上试飞了半年多的时间。终于,TD220型无人直升机在军方的公开竞标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第一款军用无人直升机。

  机身仅长2.5米的TD220型无人直升机,小小的身材下蕴含了无尽的能量。它的最大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公里,续航时间4小时,最高飞行高度3500米。除军事领域,它还能够广泛应用于抗震救灾、农药喷等领域,其载荷、速度远超同等量级无人机。

  大获成功的田刚印并没有停止科技创新的脚步,一直在对TD220型无人机进行更新迭代。B型机在增加35公斤的基础上,其他指标都是乘以2,续航时间延长到5至8个小时。

  它在民用领域的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广阔,在当前筹备冬奥的关键时刻,也是它的用武之地。“以前为了防止有人破坏雪道,需要上百辆警车、几百人巡逻,现在只需两架无人直升机就能解决问题。”无人直升机搭载红外体温探测器,在夜间可轻松发现移动目标;搭载5G系统,可将巡逻画面时时传回指挥中心;搭载定向声系统,传播距离可由原来高音喇叭的几百米延伸到几公里,还不影响周围其他人。

  通过这些高科技手段,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有人认为,这样的技术手段会增加资金成本,田刚印帮我们算了一笔账:“三四百米的山路靠人力背柚子,一公斤的成本是1.5元,需要半个多小时才能运输下山,而用无人机的成本最多要两毛钱,2至3分钟就可以运输到山下。”田刚印自豪地说,“我们研制的3吨无人直升机可用于石油钻井平台以及偏远地区的货物运输,3吨无人直升机运输成本仅是3吨卡车的87%”。

  如今,田刚印的公司已经和十一家军工集团、80多个国有单位和主要军贸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公司无人直升机实现了从300公斤级向3000公斤级的跨越,并已经着手38吨级重型无人直升机的研制工作。田刚印作为总设计师,目前正承担着军方某重点型号无人直升机、某型通用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工作。他还参与了“863航空地球物理勘察技术与装备”、国家电网“高压输电线路精细化巡检”

  等项目。

  一路走来,田刚印时常感叹:“如果没有党中央提出的军民融合发展政策,我们民营企业就不会有这么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没有社会化的强大生产制造能力,没有完备的航空、航天、航海工业体系,我们的理想就不会变成现实。”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的田刚印始终认为,自己和企业就是共和国肌体中的一个细胞,国家强则企业强,企业强则国更强!

  科研、建言“双向发力”

  田刚印是标准的“理工男”,在成为政协委员之前,他对于政治知之甚少。2018年,作为新委员,第一次参加北京市政协全会的他尤为兴奋,他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国家治理体系的有序、协调、高效运转。之后,他花了一年的时间,将古今中外关于政治体制的书籍研究了一遍,更加理解了国家治理体系的合理性与适宜性。对于田刚印来说,参加市政协全会还有一个很大的收获,“我感觉这个开会的形式很好,通过几次小组讨论,大家交流碰撞,就可将上万字的政府工作报告理解了,这种形式非常高效”。善于举一反三的田刚印,将这一方式运用到拥有众多分公司的企业管理中。

  履职第一年,田刚印提交了《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加快建立知识共享制度与体系建设》的提案,体现了他对热问题的冷思考,“为什么大家都在呼吁知识产权保护,我却提出知识产权共享?我是觉得通过立法、监管等手段,国家肯定会把保护知识产权这件事做好。但是不能保护过了,成为知识壁垒。有些东西不应该把它作为知识产权保护起来,而应该作为知识共享起来”。为此,他建议,由国家或政府投入所产生的科研成果,在不影响国家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提供给全社会共享。通过行政引导、利益调控等手段形成健全有效的共享机制,从政策上鼓励“专利巨头”企业、“资源巨头”科研机构向业内中小型企业或其他科研组织共享其知识产权,保证竞争的充分性,激发行业创新活力。同时,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搭建共享知识平台,保证知识、信息共享渠道的畅通。让田刚印没想到的是,“我写的提案只有两页纸,政府部门给我反馈的提案办理意见有几十页,解决问题也是比较系统的”。这更加激发了田刚印的履职热情。

  履职渐入佳境的田刚印,今年又提交了两件提案,分别为《组建无人机试验及检测公共服务平台》和《组建无人机认证机构》。提自己行业领域的提案,会被一些不了解情况的人误解为假公济私,对此,田刚印问心无愧,他所做的是在未雨绸缪。“我国在无人机领域虽然处于领先地位,但我们的基础比较薄弱,使用的计算工具、设计软件、大型设备等都是美国的,不像美国无人机是借助于原有航空工业体系发展起来的。这就像站在别人的梯子上干活,别人一撤梯子,我们就会掉下来。”为此,他大声疾呼:“赶快造自己的梯子!”

  兴趣与钻研犹如两个共轴的螺旋桨,带着田刚印真的“飞”了起来。

  如今这架飞机还要搭载政协委员的职责越飞越高、越飞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