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9-05 > 文化 Culture

北京绒鸟与绢人

章永俊

时间:2019-05-20   来源:2019年05期

  北京绒鸟,是以蚕丝绒为原料,以紫铜丝做骨架,经过十几道甚至几十道工序制作成花、鸟、虫、草、走兽、风景等工艺品,比较突出的特点是外表毛绒绒的。北京绒鸟制作始于清初,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现被文化部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留项目。

  北京绒鸟实际上是一个概念。它主要是以绒花为主。绒花最早主要是在宫廷中使用,现在北京故宫仍藏有皇帝大婚时皇后嫔妃所佩戴的各式绒花,这些绒花多取材于“吉庆有余”“龙凤呈祥”等吉祥语案。到了清末民国时期,绒花传入民间,因为绒花和荣华谐音,有荣华富贵的意思,所以佩戴绒花的人特别多。清末,崇文门外花市大街销售绒花的就有“瑞和永”“东胜永”“鸿心德”等近10家铺子。

  绒花有各种寓意、各种用途,不同的用途,不同的戴法。比如“聚宝盆”“福寿延年”的绒花,多为老年人佩戴。“五毒葫芦”的绒花,是在五月端午的时候给小男孩佩戴的饰物,有驱邪避邪的意思。在端午节,妇女也要戴一种绒花,而且到中午的时候就扔在马路边,称为“扔斋”,也是驱邪的意思。过去戴绒花只是在节日,后来,只要是沾喜气的事情,都可以戴绒花。

  北京绒花的制作历史悠久,历代都有不少能工巧匠。他们精湛的工艺,不仅受到我国人民的喜爱,而且在国际上获奖,为国家赢得了荣誉。北京绒花制品以张宝善和夏文富老艺人制作的最为出色。在配色、样式上都有独到之处。约1916年,张宝善老艺人继承与发展纸板绒鸟技艺,进行创造并形成了“绒鸟张”称号,代表了绒鸟工艺鼎盛时期。

  1959年,工艺美术家张宝善创制了《九龙壁》《百鸟图》等。其中《百鸟图》寓意特指“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图约有六尺见方,以凤凰为主,在周围山石、树木上陪衬以一百多只不同种类和神态的鸟禽,生机盎然,极富情趣。

  另一工艺美术家夏文富创制了缠绕铁丝作为绒鸟腿的技法,改变了以往的粘法,鸟在纸板上能站起来,不呆板。他的作品有独特的个性,如“锦鸡”“绶带鸟”的头部色彩较深,脖颈以下明亮,颈部则大胆采用水绿、粉红等色皴染,身躯颜色又稍深。这种层层皴染的技法,使作品柔润娟秀,更具异彩。他的不少作品在国外展出,并作为赠送国宾的礼物。

  北京绢人,也被简称为“绢人”,是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品,是以丝绢为主制作的人形。北京绢人制作精美,神态各异,色彩绚丽,风格高雅,具有很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它是以铅丝为骨骼,棉花纸絮为血肉、绢纱为肌肤、真丝为秀发、彩绘丝绸为服装,塑制而成的玩偶。多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传统戏剧中的各类人物、古装仕女及舞美造型等内容,经过能工巧匠们雕塑、制模、彩绘、缝纫等十几道工序,最终制作成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立体玩偶造型。

  绢人发展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可考的历史。起源于北宋时期,据《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时民间艺人能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到了明代,民间还有制作绢人的艺人。清代时,绢人多被作为一种祝寿的礼品,以绢绫绸纱剪扎成老寿星和麻姑,同寿桃寿面一起。非常可惜的是,这种民间工艺曾在清中期失传。

  北京绢人的制作,运用了雕塑、绘画、缝纫、染织、花丝、裱糊等多种技能。绢人的头、脸和双手的材料均选用蚕丝制,身体的其他部分,比如服饰、饰物、佩件、道具等也大都选用上等的丝绸、绢纱做成。

  制作绢人的时候,制作者要从人物的整体来考虑。既要考虑人物的身份、时代、式样,还要考虑选择材料质地、配色、图绣,然后才开始制作。在制作时,用金属丝做成人型体骨架和四肢,造型比例要十分准确。然后,用棉花和纸毛充填,使体形舒展、匀称。既要身材苗条,又要肩背圆润,胸臀丰满。有时,为了艺术美,身材也要适当夸张些,体现体形美。这样一个绢人的基础部分就算做好了。外面给它穿上衣服,戴上帽子,配上鞋,这样绢人就做成了。

  说起来比较容易,其实在制作过程中是非常难的。比如,绢人手里拿的扇子、武器,弹奏的乐器,使用的案几,身边的盆栽、山石等一些小道具,都得要由制作者亲手来制作。这其中又以头部和手的制作最显功力。其中尤为重要的是绢人头部的制作,要配合绢人的前身,使之与身体的其他部位非常搭配。一个绢人作品最具魅力之处便在于人物瞬间神态的展现,无数个灵动的细节成就了传神的瞬间。而头部尤其重要的就是眼睛,不同的人物要画出不同的眼睛,在绢人制作过程中,作者要抓住人的动态中最典型、最美妙和最能表现人物感情、性格的一瞬间。所以说,如果作者没有雕塑、绘画、染织、裁缝、刺绣、金工、木工、油工多种工艺的知识储备,想要把绢人制作得生动、传神也并非易事。

  正因为绢人艺术家们在创作实践中体会了塑形是为了传神,传神要靠塑形的辩证关系,才创造出了造型优美、生动传神、绚烂富丽、清新高雅、京味浓郁、赏心悦目的绢人,深受人们的喜爱。

  绢人作为一件中国古老的艺术品,经历了从有到无,从无到有的过程,倾注了无数的民间艺人的才思妙想。小小的绢人如同一个小小的世界,浓缩了中国文化的韵味和深邃,成为了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

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历史学博士、博士后

责任编辑 崔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