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9-03 > 时评 Politics

创意无限,让故宫端牢“金饭碗”

王石川(央视评论员)

时间:2019-03-22   来源:2019年03期

  “重檐之上的月光,曾照进古人的宫殿;城墙上绵延的灯彩,映出了角楼的瑰丽。”继“贺岁迎祥——紫禁城里过大年”展览之后,故宫在正月十五、十六举办的“紫禁城上元之夜”文化活动,再度引发关注。一个细节是,刚开放预约,门票就“秒光”,足见故宫人气之高。据介绍,这是故宫建院94年以来首次举办“灯会”,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首次在晚间免费对预约公众开放,如此一来赢得万众瞩目,实属正常。

  其实,故宫一直不缺人气,但这几年,不仅人气高涨,而且获赞如潮,用“名利双收”来形容毫不夸张。有人气也有财气,故宫成为网红,原因何在?显然,三言两语难以述清,但有一点可形成共识,即故宫锚定了“创新”二字。从观念到管理,再到产品,故宫几乎无一不在改革,无一不阔步走在创新的路上。

  以文创产品为例。打开某电商平台,进入故宫博物院文创旗舰店,各类文创产品俨然应有尽有,让人脑洞大开,总有一款适合你。即便不关心故宫的网友,这几年恐怕也不时被故宫台历、故宫口红等产品“叨扰”。至于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圈粉无数,也是不争事实。

  据报道,故宫曾推出一个火爆朋友圈的“H5”:在GIF动画屏中,《韩熙载夜宴图》中的女子走下了画卷,久居深宫的嫔妃娘娘戴上了VR(虚拟现实)眼镜,小宫女们认真地玩着手机游戏。诸如此类的改变,既“取悦”了年轻人,也留住了中老年人。

  无论改变还是改革,有创新才有活力。正如单霁翔坦言,“过去我们叫文化产品,现在我们知道了,中间必须加两个字,创意。什么叫文化创意产品?我理解就是要深入地研究人们的生活,人们生活需要什么研发什么。第二个,就是要深入地挖掘我们的文化资源,把文化资源提炼出来,和人们的生活对接,人们才会喜欢。”

  如果说文创产品的创新折射出了故宫的与时俱进,那么一系列改革则彰显了故宫的开放与真诚。故宫博物院有一系列世界之最,比如,世界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世界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收藏有世界最丰富的文物藏品。但是,世界之最的背后却让人摇头,用单霁翔的话就是:如果说馆舍大,但70%的区域都竖着“非开放区、观众止步”的牌子;如果说藏品多,但99%的藏品都沉睡在库房里,人们根本看不到;如果说观众多,但人们从前门走到后门,却没有看展览,你能说这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们喜欢的博物馆吗?

  从开放尽可能大的区域,到展览尽可能多的藏品,再到让游客享受有尊严地游览,故宫的改变带给游客良好体验,这也是故宫创新的生动注脚。

  故宫是庄严的,也是鲜活的;是有历史沉淀的,却不是老态龙钟的。年近600岁,故宫越活越时尚,也越来越年轻,归功于它健步走在创新路上。而这背后,与“看门人”富有改革精神有关,与时代越来越开放有关,也与制度推进有关。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如今,故宫活了,也火了。故宫的风生水起对其他博物院具有启发效果,对我国打造文博品牌也不无现实意义。当然,故宫的创新并非尽善尽美,故宫的一些探索也受到少数人诟病,这很正常。在创新中改进,在发展中完善,并强化与民众的良性互动,故宫一定更有魅力。

责任编辑 刘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