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 首页 > 政协期刊 > 北京观察 > 2019-03 > 聚焦 Spotlight

发展民宿 乡村振兴的重要切入点

李金亚 朱跃龙

时间:2019-03-22   来源:2019年03期

  当前,北京乡村旅游正处于提档升级发展期,越来越多的人们希望在闲暇时间能够离开城市去体验完全不同的生活,享受乡村的放松与宁静、与自然亲密接触、感受乡土文化,城里人回乡长期居住的需求也正在兴起,这为精品民宿发展创造了现实需求。近几年,一系列支持政策的出台,也为精品民宿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

  精品民宿能盘活宅基地、农房等闲置资产,带动农村社会投资和农民增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京郊即开始发展农家乐民俗接待,随着乡村旅游不断发展,民俗户有升级精品民宿的愿望,但由于精品民宿在房屋改造、装修装潢等方面要投入大量资金,少则几十万,多则数百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家乐转型升级。近些年,随着乡村人口向城市流动,京郊出现了一些宅基地和农房闲置的现象。但由于城里人不能到农村买房等政策限制,社会资本对闲置农房的投资预期不稳定,制约了对闲置农房的改造利用。

  目前,随着北京民宿发展政策松绑以及居民休闲消费需求升级,社会资本对投资乡村民宿的意愿不断增强。精品民宿发展产生的外溢需求,给乡村旅游带来客流,也会促使民俗户改善食宿条件,加大对农家院的升级投资力度。怀柔的民宿就形成了精品民宿酒店、院落式主题民宿和农家院2.0的多层次多元化供给,人均价格从1100元到100元不等,能满足不同阶层、不同消费主体需求。广大民俗户从中受益,增加了经营收入。精品民宿还促进村民灵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精品民宿的环境和服务溢价带动村庄整体房租价格水平提高,从而提高农民的房屋出租收入。发展精品民宿在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三个方面,都能带动农民增收。

  精品民宿有“三产联动、多业融合”的特点,能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吸引更多客流,精品民宿有动力去挖掘、整合传统美食、手工艺品、风俗文化、历史遗迹等村庄资源,有利于促进乡村关联产业发展。通过发展特色产品、传统美食、手工创作,进一步带动采摘、农产品电商等业态发展,促进做精做优“一村一品”;通过经营乡村景观和生态环境,带动休闲观光农业发展,促进乡村休闲度假旅游;通过保护利用风俗文化、历史遗迹,带动传统农业向农事体验、学农教育等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游客的吃、住、游、购、娱等休闲消费需求都能通过精品民宿在乡村满足,有助于孕育田园综合体等多业态融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载体,从而优化农村产业组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从民宿经营方式看,越来越多的民宿采用更加灵活高效的运营方式,通过线上旅游平台、自媒体、微信朋友圈等移动互联网渠道进行精准营销和品牌推广。这种“互联网+”的生产经营创新也将推动乡村产业整体发生变革,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精品民宿能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改善,提高乡村生态宜居水平。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要切实符合农民需要,才能管理维护好,才能可持续发展。精品民宿小而美、精致而有特色,是村庄的一抹亮色,在其示范引领下,民俗经营户为提高接待入住率首先会选择改善农房条件和院落环境,这样的民俗户增多就让村庄变得越来越美。民宿经营注重挖掘乡村生态、经济、文化等多功能价值,也会激励村庄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和保护生态环境,从而与村庄建设形成良性互动。

  精品民宿是创业人才向乡村流动的重要渠道,能推动相关创业平台搭建、吸引更多人才回乡。一方面,投资经营者具有先进的创业理念、开阔的视野和较强的经营能力,是投身乡村振兴的能人;另一方面,通过动员、整合相关资源要素下乡,推动乡村产业开发和多重功能价值发掘,从而创造就业和创业空间,能够吸引人才向乡村流动。

  如密云区金叵罗村的“老友季”民宿老板扎根乡村,不仅民宿做得好,与村民打成一片,而且通过自己的人脉,动员了村庄规划、产业发展、品牌营销等相关行业的人才,为村庄的发展出谋划策。在其牵线搭桥下,两个留英海归硕士在金叵罗村开展自然教育事业,带动全村的农事体验由最初的市民农园向学农教育等一步步升级,推动三产深度融合发展;为了打响村里的有机农产品品牌,民宿老板邀请知名自媒体“素食星球”给村里做公益推广,借助大帝户外、快手直播、互动吧等互联网资源,扩大村庄宣传,提升了村庄知名度。精品民宿的发展,拓宽了智力、技术、管理下乡的通道,为科技、金融、互联网、文化创意、旅游管理、市场营销等人才下乡搭建了平台,发挥了人才振兴的重要作用。

  精品民宿能增强社区有机联系,推动农耕文化传承,促进乡村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城镇化带来的农村人口外流、产业空心化,导致乡村凋敝和文脉失传,形成乡村治理难题。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农耕文化的基本载体。精品民宿发展给村庄注入新的发展活力,细化乡村社会分工,增强了城乡居民之间的经济和社会联系,为农耕文化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随着民宿发展,精品民宿与村民之间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而且民宿从业者、游客与村民之间的人际交流也不断增强。民宿的鸡蛋、瓜果、蔬菜等食材需求的满足,由村庄生产供应,有利于拉近民宿和村民间的距离,依托民宿的先进文化不断向乡村渗透,有的民宿甚至形成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几百米的文明乡风辐射圈。借助重要时间节点,民宿和村庄越来越注重联合举办美食节、音乐节、文化节等各种类型的主题活动,吸引了更多游客来到乡村,增强了城乡社会联系和文化互动。这些文化活动的举办,有利于村庄共同意识的重建和乡村文化的复兴,有利于提升乡村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精品民宿注重建筑设计和文化挖掘,在营村建房上彰显乡村风貌特色,在人文精神上凸显乡土文化底蕴,在产业发展上催生乡村新的分工合作,给农耕文化注入新时代内涵,是对农耕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推动了文化的“活态传承”。

  总之,发展民宿能够带动资源要素下乡,促进城乡互动交流,增强乡村发展活力,并且契合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要求,是北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下一步,要深化研究制定支持民宿发展的配套政策,为本市民宿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作者李金亚系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博士

作者朱跃龙系北京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所规划研究部部长、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 徐飞